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古代文學論文 >

新世紀以來長篇小說中的“異人”形象探究

發(fā)布時間:2018-02-13 03:43

  本文關鍵詞: 新世紀 長篇小說 異人形象 創(chuàng)作動因 出處:《渤海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新世紀以來的長篇小說中涌現(xiàn)出了比較多的“異人”形象,從整體來看這些“異人”形象大都以傻子、瘋子、精靈等面貌出現(xiàn);從精神層面來講,他們有的是癡呆型秉異,有的是分裂型秉異,有的則表現(xiàn)為感知型秉異;就外在表現(xiàn)來講,主要呈現(xiàn)出的則是生理的畸形或異相,亦或在常人身上不可能出現(xiàn)的特性,如不斷延長的壽命或對死亡的預知等。與新世紀以前的長篇小說中的“異人”形象相比,作家們不再賦予“異人”較多的悲劇意味,反而賦予了他們一些常人沒有的秉異之才,這些特殊的才能或品質往往能夠讓“異人”們在時代的浪潮中贏得他人的尊敬和認可,在見證時代滄桑變化的同時,自己也成為時代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新世紀以來小說中的“異人”形象總體呈現(xiàn)出原生性、直覺性和寓言性的特征,原生性可以看做是商品經濟快速發(fā)展的時代背景下的大自然崇拜,直覺性是基于理性而言的,作家用“異人”的善良、樸質,敦厚等一系列美好的品質來凸顯時代的浮躁和非理性,寓言性則主要體現(xiàn)在符號化的人物形象和作品自身包含的深刻寓意上,作家通過一系列富有寓意的主題、形象使得作品更富張力。新世紀以來,一些作家不約而同地選擇“異人”為切入點,進行文本創(chuàng)作,一方面因為“異人”可以轉換敘事角度,敘述更方便,故事呈現(xiàn)的更完整,能夠營造一種陌生化的效果,使作品更富閱讀的趣味性,進一步展現(xiàn)作者的美學觀念。另一方面,“異人”的書寫也與作家的經驗、素材累積、創(chuàng)作思想等密不可分。本文從新世紀以來長篇小說的異人形象研究入手,分析異人形象的基本類型、審美特質以及作家的創(chuàng)作動因。
[Abstract]:In the novels of the new century, more and more "inhuman" images have emerged. On the whole, most of these "inhuman" images appear as idiots, lunatics, and elves. From a spiritual point of view, they have dementia types. Some are split, some are perceptual; on the outside, they are mainly physical deformities or anomalies, or characteristics that cannot be seen in normal people. In comparison with the "Inhumans" images in novels before the new century, writers no longer give "Inhumans" more tragic meanings, but rather give some of them talents that ordinary people do not have. These special talents or qualities often enable the "Inhumans" to win the respect and recognition of others in the tide of the times, while witnessing the vicissitudes of the times, He has become an inseparable part of the times. The characters of "Inhumans" in novels since the new century have taken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riginality, intuition and fable, Originality can be seen as the worship of natu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modity economy. Intuition is based on reason. Dunhou and so on a series of beautiful qualities to highlight the era of impetuous and irrational, fable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symbolic character image and the work itself contains a profound moral, the writer through a series of meaningful themes, Since the new century, some writers have chosen "Inhumans"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for text creation, on the one hand, because "Inhumans" can change narrative angles, narration is more convenient, and stories are more complete. Can create a kind of strangeness effect, make the work more interesting to read, further show the author's aesthetic idea. On the other hand, the writing of "Inhumans" is also with the writer's experience, material accumulation, This paper begins with the study of the image of the inhuman person in the novel since the new century, and analyzes the basic types,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writer's creative motivation of the inhuman image.
【學位授予單位】:渤海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I207.42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梁愛民,趙潔;解讀遲子建小說中的感傷情緒[J];徐州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2 西慧玲;溫暖中的寒涼——’2003遲子建小說新作解析[J];當代文壇;2004年04期

3 管懷國;批評的“囈語”與“囈語”的批評——對傅修海批評遲子建的批評[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5年03期

4 陳瑤;遲子建小說中的傷懷之美——以遲子建近期小說為例[J];湖北社會科學;2005年08期

5 朱美祿;天地不仁境遇中的苦澀慰藉——評遲子建小說《雪壩下的新娘》[J];名作欣賞;2005年21期

6 李博微;;遲子建小說美學特征探析[J];綏化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7 修宏梅;;傷懷之美——論遲子建小說的詩化傾向[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8 壽鳳玲;;論遲子建小說中的三個世界[J];當代文壇;2007年05期

9 汪樹東;;論遲子建小說中的畸異人物[J];北方論叢;2007年05期

10 劉秀蘭;;遲子建《逝川》的內蘊解讀[J];文學教育(上);2007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鄭薇;;云上的風景——簡評遲子建小說《越過云層的晴朗》[A];龍江春秋——黑水文化論集之四[C];2006年

2 趙彥芳;;底層世界:貧乏與詩意——遲子建小說中的底層美學[A];2009江蘇省美學學會年會“當代審美文化與藝術傳統(tǒng)”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3 王威;;一支蒼涼的古歌——評遲子建小說《額爾古納河右岸》[A];龍江春秋——黑水文化論集之四[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郭力 崔修建 宋揚 連秀麗 金哲;遲子建創(chuàng)作研究專輯[N];文藝報;2009年

2 王艷榮;遲子建中篇小說簡論[N];文藝報;2008年

3 張學昕;文學的力量[N];文學報;2010年

4 董雨陽 本報記者 陳淥;從他鄉(xiāng)到故鄉(xiāng) 遲子建永遠溫情的文學世界[N];黑龍江日報;2013年

5 施戰(zhàn)軍;一個逆行的精靈[N];文藝報;2006年

6 本報記者 李卿;小人物的故事,普通人的堅韌[N];烏魯木齊晚報;2010年

7 白冰 龔保華;以史為釘 掛我的小說[N];吉林日報;2001年

8 陳思;溫情是穿透災難的力量[N];文藝報;2010年

9 東北師范大學文學院 于文夫;追挽消逝中的靈韻 發(fā)掘裂隙間的詩光[N];光明日報;2013年

10 上海大學 劉秋韻;精神故園的拷問與探尋[N];光明日報;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叢琳;生命向著詩性敞開[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鹿艷紅;論遲子建的游牧心態(tài)[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2 ;勖;遲子建小說語言的修辭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3 陳丹;遲子建作品中的死亡世界及其超越之路[D];吉林大學;2006年

4 于敏;論遲子建的創(chuàng)作與薩滿教文化[D];蘭州大學;2006年

5 涂春鳳;“傷懷之美”:遲子建小說風格研究[D];揚州大學;2007年

6 郭娜;論遲子建作品中的“家園尋覓”[D];河南師范大學;2011年

7 董倩;論遲子建小說的泛神意識及靈性化敘事[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8 魏春秀;遲子建小說中的“傻子”形象研究[D];蘭州大學;2012年

9 區(qū)燕芳;論遲子建創(chuàng)作中的死亡書寫[D];廣東技術師范學院;2012年

10 趙瑩;論遲子建小說的陌生化敘事[D];東北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50724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daiwenxuelunwen/150724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90950***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