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奇文——司空圖《詩品》之秘再論
本文關(guān)鍵詞:千古奇文——司空圖《詩品》之秘再論 出處:《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司空圖 《詩品》 《詩品》序 《易》之門 載要其端 載聞其符
【摘要】:在司空圖《詩品》二十四則中,《流動》既是一則詩品,又具有《詩品》序的功能,是開啟《詩品》這座麒麟閣的鑰匙。"載要其端,載聞其符"的《雄渾》《沖淡》,各依《周易》《乾》《坤》卦旨以立義,如同"乾、坤,其《易》之門邪",成為《詩品》開合的門戶。其他"載聞其符"的諸品,也都各依《易》卦之旨,從而"風律外彰,體德內(nèi)蘊"。自司空圖《詩品》問世以來,此秘未睹。千古之秘,遂使《詩品二十四則》成為空前的驚世奇文。
[Abstract]:In < > twenty-four in Tu poetry, poetry is a flow of < >, < > has poetry order function, is to open a kylin > < four key. "To the end, carrying Wen Fu" < > > and dilute each according to <, > > < dry Yi Kun > Gua aimed to Li Yi, as "dry, Kun, the" easy > door of evil ", become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of the portal. < > poetry" contains other Wen Fu "the goods are also different according to the purpose of" Yi Gua > "wind, thus law Akira, body de implication". Since the advent of poetry > < Sikongtu, did not see the eternal secret secret. Then, the twenty-four become < poetry > unprecedented stunning queer.
【作者單位】: 河南大學學報編輯部;
【分類號】:I207.22
【正文快照】: 當我們以司空圖的詩論等思想理論解讀《詩品》、尋求《詩品》這座麒麟閣閣門之時,驀然回首,卻見打開《詩品》千古秘門的鑰匙,正在《詩品二十四則》之中。歷史屢曾相似,人類著述也屢屢不謀而合。太史公司馬遷《史記》130篇,其中列傳70,以合70子之數(shù),而第70篇為《史太公自序》。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李賢臣;;千古之秘——司空圖《詩品》之秘初論[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趙濤;;《四庫全書總目》的小說思想探源[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04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5條
1 鄧國光;;古文批評的“神”論——茅坤《史記鈔》初探[J];文學評論;2006年04期
2 洪本健;略論“六一風神”[J];文學遺產(chǎn);1996年01期
3 張大同;;論司馬遷文化思想的特點[J];東岳論叢;1988年02期
4 魏耕原 ,張新科;司馬遷思想組合結(jié)構(gòu)論——兼與袁伯誠同志商榷司馬遷漫游之目的和意義[J];寧夏社會科學;1987年06期
5 韓兆琦;司馬遷的審美觀[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1982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梁臨川;;原貌考證與《詩品》研究[J];古典文學知識;2011年04期
2 梁臨川;;《詩品》新證[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4期
3 賈樹新;《詩品》的“奇”[J];松遼學刊(社會科學版);1988年03期
4 王發(fā)國,曾明;關(guān)于新世紀《詩品》研究的思考[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12期
5 陳元勝;新世紀《詩品》研究寄語[J];許昌師專學報;2001年03期
6 陳元勝;《詩品》詩人籍貫辨說(一)[J];學術(shù)研究;2002年08期
7 周群華;《詩品》與當時的品藻環(huán)境[J];河北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8 秦丙坤;論《詩品》中的借言批評法[J];社會科學研究;2004年04期
9 王順娣;論三部《詩品》中的“雅”[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10 王發(fā)國;結(jié)構(gòu)層次:校注釋譯《詩品》的新視角(上)[J];許昌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蔡厚示;;“離形得似”與“萬取一收”——試述司空圖《詩品》中關(guān)于詩歌形象化和典型化的見解[A];福建詩詞(第十八集)[C];2008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蘇薈敏;典重沉實 溫故出新[N];云南日報;2009年
2 徐禮節(jié) 余恕誠;一首詩可稱為“一韻”[N];光明日報;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劉碩偉;詩品詩學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李秀青;《詩品》文學性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2 翟曉娟;《詩品》詩“怨”理論研究[D];湖北師范學院;2012年
3 張帥;《詩品》與《文鏡秘府論》之詩學比較研究[D];延邊大學;2012年
4 涂敏華;以“怨”評詩[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5 朱湘銘;《文心雕龍》與《詩品》比較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3781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daiwenxuelunwen/1378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