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古代文學論文 >

1920年代國語文學史的發(fā)生與退場

發(fā)布時間:2018-01-02 11:35

  本文關鍵詞:1920年代國語文學史的發(fā)生與退場 出處:《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7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胡適 凌獨見 《國語文學史》 《新著國語文學史》 《白話文學史》


【摘要】:1920年代胡適的《國語文學史》和凌獨見的《新著國語文學史》均以國語為述史準則,并試圖從文學史寫作和國民教育角度解決國語普及和新文學建設的雙重難題。相較于胡適的《國語文學史》,凌獨見的《新著國語文學史》雖然被時人評為"糟糕",但是其不僅在敘述起點和分期問題上彌補了胡適文學史著存留的遺憾,而且在如何兼顧國語標準和文學審美性方面體現(xiàn)了自己的獨見,反襯出胡適文學史著意圖先行寫作方式的弊端。當然,胡適《國語文學史》作為第一部從國語角度編纂的文學史著,首次把國家民族概念融入文學史構建及文學批評創(chuàng)作等活動中,具有重要的開創(chuàng)意義。1928年,胡適著《白話文學史》的出現(xiàn)宣告了國語文學史的退場,體現(xiàn)了胡適對新文學發(fā)展和文學史寫作的重新思考,并展示出20世紀初文學思潮轉換的歷史背景。而退場之后的國語文學史并未完全消失,仍以顯性和隱性的方式影響著新文學建設和文學史書寫,也提供了從語言角度深入研究文學史書寫的可能性。
[Abstract]:Hu Shi's History of Mandarin Literature in the 1920s and the History of New Mandarin Literature seen by Ling Du both regard Mandarin as the standard of describing history. And try to solve the dual problems of popularization of national language and construction of new litera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terary history writing and national education, compared with Hu Shi's History of Mandarin Literature. Although Ling Du-see 's "History of New Mandarin Literature" was rated as "bad" by people of the time, it not only made up for the regret of Hu Shi's literary history books in terms of the starting point of narration and the issue of staging. And how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national language standards and literary aesthetic aspects of their own unique views, contrasting Hu Shi's literary history of the intention of the first writing shortcomings. Of course. Hu Shi's History of Mandarin Literature, as the first literary history book compiled from the angle of national language, incorporated the concept of nation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literary history and the creation of literary criticism for the first time. In 1928, the emergence of Hu Shi's the History of vernacular Literature declared the departure of the history of Mandarin literature, and reflected Hu Shi's rethinking of the development of new literature and the writing of literary history. It also shows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change of literary thoughts in early 20th century, but the history of Mandarin literature has not completely disappeared after leaving the scene, and still affects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literature and the writing of literary history in a dominant and implicit way. It also provides the possibility of studying the writing of literary hist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guage.
【作者單位】: 武漢大學文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5AZW010)
【分類號】:I206.6
【正文快照】: 1921年,胡適編著出《國語文學史》講義,“國語”作為關鍵詞進入文學史敘述,新的述史觀念、模式成為中國文學轉型的重要體現(xiàn)。而僅僅過了六年,1928年,新月書店出版了胡適的《白話文學史》,宣告了國語文學史的退場。在此期間,除了胡適的《國語文學史》,以“國語”冠名的文學史著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馮立升;中國地學史與測繪學史研究[J];內蒙古師大學報(自然科學漢文版);1993年S1期

2 雷戈;重寫史學史[J];山東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01期

3 ;怎樣寫一部開放型的文學史[J];當代作家評論;2000年06期

4 孟凌君;近年來文學史新著的成就與問題[J];社會科學輯刊;2000年03期

5 毛志成;文學史的三筆賬最難算[J];文學自由談;2000年04期

6 ;論文學史的史學品格[J];北方論叢;2000年02期

7 姚楠;文學史的規(guī)律問題[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0年03期

8 鐘陵;對文學史蔓狀生長的探索——讀林繼中的《文學史新視野》[J];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9 張傳友;文學史面臨的挑戰(zhàn)與反思[J];泰安教育學院學報岱宗學刊;2002年02期

10 佴榮本;論文學史的分期[J];江蘇社會科學;2003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黨圣元;;文學史本體簡論[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12.4)[C];2012年

2 沈金浩;;關于文學史編寫的幾點思考[A];第一屆全國高校中國古代文學科研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3 張學昕;何言宏;;“打撈”文學史上的“失蹤者”[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09.2)[C];2009年

4 黃修己;;文學史的史學品格[A];《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30年精編:文學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5 田泥;;《典型文壇》:另類的文學史[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09.3)[C];2009年

6 張寧;;文學史內外的周文研究[A];周文研究論文集[C];2007年

7 戴茂堂;李家蓮;;當今國內倫理學史研究的情感缺失[A];中國倫理學三十年——中國倫理學會第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9年

8 張榮翼;;文學史的述史秩序:——原型、經(jīng)典和進化[A];中國語言文學資料信息(1999.2)[C];1999年

9 郝丹立;;失蹤與回歸——歷史凹凸鏡下的作家周文[A];周文研究論文集[C];2007年

10 張文泰;;瞿秋白論作家世界觀與創(chuàng)作方法的關系[A];瞿秋白百周年紀念-全國瞿秋白生平和思想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深圳商報記者 楊青;不存在“理想的文學史”[N];深圳商報;2014年

2 本報記者 徐春萍;實踐我對文學史的理想[N];文學報;2000年

3 武漢大學文學院 於可訓;構建用材料和事實說話的文學史[N];社會科學報;2007年

4 朱曉進 何同彬;“第二手資料”與文學史想象空間的拓展[N];中華讀書報;2007年

5 黨圣元;文學史本體簡論[N];文藝報;2012年

6 本報記者 李北辰;重繪一部可讀的文學史[N];華夏時報;2013年

7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院長 教授 孫郁;文學史的場域[N];光明日報;2013年

8 郁穎;在突破中創(chuàng)新的文學史[N];文藝報;2013年

9 陳思和;為什么要寫文學史[N];人民日報;2009年

10 孫明(北京大學歷史系);文學史——權力與悲劇[N];中國圖書商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李詮林;臺灣現(xiàn)代文學史稿(1923-1949)[D];福建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王雪;科學史的教育功能及其實踐探索[D];東華大學;2016年

2 韓慧賢;論梁啟超的文學史思想[D];揚州大學;2005年

3 溫慶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與20世紀初期的文學史編纂[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4 劉雨萌;高中物理必修教材學史內容的對比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15年

5 胡亞男;試論劉勰《文心雕龍》的文學史意識[D];河北師范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36902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daiwenxuelunwen/136902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81f44***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