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梁王室與蕩舟記憶——兼釋經(jīng)史與文學意象的互文性
發(fā)布時間:2018-01-02 06:03
本文關(guān)鍵詞:蕭梁王室與蕩舟記憶——兼釋經(jīng)史與文學意象的互文性 出處:《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蕭統(tǒng) 蕩舟 采蓮 宮廷文學 互文
【摘要】:《梁書》敘昭明太子蕭統(tǒng)之死,頗為簡略,《南史》補敘"摘芙蓉蕩舟"與"埋鵝厭禱"兩事,遂啟后世質(zhì)疑之端!顿Y治通鑒》取材二史融為一說,影響深遠。千載之下,邈難復辨,然征之南朝文獻與文化,對于《南史》補敘"摘芙蓉蕩舟"軼事的史筆淵源,猶可尋繹。本文試圖從南朝,尤其是蕭梁宮廷文學中"蕩舟"與"采蓮"意象的風行與新變?nèi)胧?結(jié)合歷史文本與儒家經(jīng)書以及文學經(jīng)典的互文特性,探尋隱匿在歷史記憶背后的文學之心。
[Abstract]:< > the book of Liang Xiao Tongzhi Syria Prince Zhaoming die, rather briefly, "Southern Dynasties" picking lotus Buxu > dangzhou "and" buried two, goose tired prayer "was later questioned. Kai end Zizhitongjian > from two into the history that has far-reaching influence. 1000 years, Miao difficult complex debate, southern literature with the natural sign, for I < >" picking lotus dangzhou "supplemented anecdotes of history origin, can find. This article attempts from the Southern Dynasties, especially the Liang Court literature in" boat "and" Lotus "image of the popular and new change of combination of historical text and the Confucian classics and literary classics each other the characteristics, explore the literature hidden in the historical memory behind the heart.
【作者單位】: 揚州大學文學院;
【分類號】:I206.2;K239.1
【正文快照】: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層面,歷史敘事與文學的關(guān)系向來曖昧不明。從本源上說,中國的歷史敘事,不論是口頭形式還是文本形式,其敘事性從一開始就種下了文學的種子,蘊涵著文學闡釋的無限可能。尤其是那些歷經(jīng)了時間淘洗而成為經(jīng)典的歷史著作,大多被后世接受、推舉為文章的典范。早期經(jīng)學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閆志民;單應桂;;喜采蓮·詩配畫[J];山東文藝;1978年04期
2 魏振東;;采蓮探源[J];河北建筑科技學院學報(社科版);2006年01期
3 王金玉;;生命麥田里恬靜的哀歌者——論晏殊詞中的采蓮女子形象[J];黑龍江史志;2009年16期
4 朱彥;;采蓮[J];詩詞月刊;2011年09期
5 俞明龍;李世全;;九九采蓮[J];音樂世界;1990年03期
6 汪濤 ,鄭冷橫;采蓮歌[J];幼兒教育;1993年Z1期
7 田禾;;采蓮(三首)[J];長江文藝;1994年08期
8 介子平;江南“可”采蓮[J];江南論壇;2005年11期
9 安寧;;不是所有的幸福都可以分享[J];少年文摘;2008年06期
10 梵求;;對門[J];文學港;2012年05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吳金良;教人只得抬嬌面[N];大眾科技報;200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強中華;蕭梁帝王文藝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5年
2 張鵬;樂府古辭《江南》考論[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本文編號:13679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daiwenxuelunwen/1367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