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無助的遠游——讀《秦州雜詩》二十首及其他
發(fā)布時間:2018-01-01 13:33
本文關(guān)鍵詞:漂泊無助的遠游——讀《秦州雜詩》二十首及其他 出處:《中國文學研究》2017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夏秋之交,杜甫辭華州功曹參軍職,避難秦州,年底,赴成都。前后半年時間,杜甫寫下一百多首作品,表現(xiàn)了詩人從遠游、到流浪、到流亡的心態(tài)變化。本文以《秦州雜詩》為中心,細致地分析了這種變化的背景和心態(tài)以及對其后半生的影響。
[Abstract]:At the turn of summer and autumn, du Fu resigned from Cao Shen's military post in Huazhou, took refuge in Qinzhou, and went to Chengdu at the end of the year. Around half a year, du Fu wrote more than 100 works, showing the poet's journey from afar. This paper focuses on "Qinzhou Miscellaneous Poems", and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and mentality of this change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latter half of life.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分類號】:I207.22
【正文快照】: 乾元二年(759)夏秋之交,杜甫辭華州功曹參軍職,避難秦州,作《秦州雜詩》二十首。第一首開篇點明題旨:“滿目悲生事,因人作遠游”1。悲生事,即戰(zhàn)事未斷,悲酸不已。在詩人眼中,他半生的期許,至此而盡。離開長安,他又進退失據(jù),無所歸屬。干戈未息,骨肉流離,個人與國家都處在風雨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東泰;論《秦州雜詩》中的愛國主義精神[J];天水師專學報;1997年02期
2 師鳳軒;潘易麟;;試論《秦州雜詩》的悲愁美[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88年03期
3 鐘樹梁;;讀杜甫《秦州雜詩》評析[J];杜甫研究學刊;2009年01期
4 鐘樹梁;讀杜甫《秦州雜詩》評析[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04期
5 曹春茹;;朝鮮柳夢寅《燕京雜詩》與杜甫《秦州雜詩》之比較——兼論柳夢寅對杜詩的接受與批評[J];杜甫研究學刊;2009年03期
6 汪楓;;從《秦州雜詩》看杜甫流寓時的思想情感[J];合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7 馬驥葵;;論杜甫秦州雜詩反映的思想情感[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6年06期
8 姚平;杜甫《秦州雜詩20首》的藝術(shù)特色[J];陜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1年01期
9 朱寶清;杜甫《秦州雜詩二十首》詩說[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01期
10 王舒寅;;論唐詩的魅力——以杜甫《秦州雜詩二十首》其一為例[J];魅力中國;2009年25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馬漢江;杜甫秦州行蹤及秦州雜詩詩序考辯[N];天水日報;2010年
,本文編號:136472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daiwenxuelunwen/1364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