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性靈”山水——三袁游記觀照方式與審美取向之比較
本文關鍵詞:建構“性靈”山水——三袁游記觀照方式與審美取向之比較 出處:《江淮論壇》2017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三袁 山水游記 主體性靈 觀照方式 審美取向
【摘要】:公安袁氏昆仲的山水游記寫作始終踐行其"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文學主張。他們的山水游記嘗試擺脫比德山水的審美范式,極大消解了山水寄情、托物言志的表達結構,體現(xiàn)出全新的風貌。他們將主體的"至情與純真"寓于山水之中,體現(xiàn)出直遇與直寄的高度統(tǒng)一;以禪觀山水的審美方式,表達主體性靈的山水之"悟";審美趣味多元化又有偏好,由絢麗轉(zhuǎn)向追求質(zhì)樸平淡。三袁在審美趣尚與藝術表現(xiàn)上體現(xiàn)出較高的一致性,又因其人生閱歷與學術思想的差異而展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
[Abstract]:......
【作者單位】: 安徽師范大學文學院;
【基金】: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公安三袁散文研究”(AHSKY2015D120)
【分類號】:I207.62
【正文快照】: 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是晚明公安派的代表作家,山水游記是其文學創(chuàng)作的精華,也被研究者重點關注。關于三袁的山水游記研究成果頗多:一是研究公安派著作多涉及,如周群的《袁宏道評傳》、鐘林斌的《公安派研究》、易聞曉的《公安派的文化闡釋》等;二是以單個作家為對象的個案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莊國瑞;;先秦至宋代散文山水游記發(fā)展概述[J];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2 莊國瑞;;宋代山水游記中的哲理[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3 何蕓;;淺論北宋山水游記的特點[J];新西部(下半月);2008年01期
4 陳興中;;桂林山水游記[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5 孫際垠;;略論山水游記中的地理描寫[J];企業(yè)家天地(理論版);2011年08期
6 彭建明;山水游記—把自然拉入社會[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7年03期
7 高潔;宋代山水游記簡論[J];齊魯學刊;1988年02期
8 李傳永;雷華;;簡論我國古代的山水游記[J];四川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2年02期
9 王立群;論山水游記的起源和形成[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04期
10 馬丕環(huán);;成如容易卻艱辛——評《中國歷代山水游記選譯》[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李筱華;;天臺、雁蕩的另一種解讀——兼論徐霞客山水游記的文學性[A];徐霞客在浙江[C];1998年
2 夏咸淳;;重讀徐霞客——景觀審美與寫景藝術[A];徐霞客研究(第17輯)[C];2008年
3 童麗慧;徐成志;;戴名世山水游記簡論[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會成立大會暨第二屆全國桐城派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馮乃康;;“因為真實,所以也有力”——《徐霞客游記》與《永州八記》比較[A];徐霞客逝世360周年紀念活動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劉蘭;簡評《中國古代山水游記研究》(修訂本)[N];光明日報;2008年
2 大連市作協(xié)副主席 古耜;風景里的文心與史識[N];光明日報;2011年
3 紅柯;野人懷土[N];西安日報;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靜;清初山水游記研究[D];蘇州大學;2012年
2 張興潔;兩晉南朝山水游記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3年
3 李思夢;元結山水游記與地志[D];廣西師范大學;2016年
4 施仁瑞;現(xiàn)代山水游記“社會相”書寫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6年
5 王娟俠;山水游記緣起論[D];陜西師范大學;2005年
6 莊國瑞;宋代山水游記新論[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4年
7 郭良桂;朱熹山水游記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8 王玲;《山海經(jīng)》的山水游記文學特色與審美意蘊[D];寧夏大學;2014年
9 李云;柳宗元山水游記創(chuàng)作淵源論[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1年
10 劉珊珊;竟陵派山水游記研究[D];遼寧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3541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daiwenxuelunwen/1354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