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慶炳學案
本文關(guān)鍵詞:童慶炳學案 出處:《上海文化》2017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審美特征論 心理學美學 文體詩學 比較詩學 文化詩學
【摘要】:作為"中國審美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童慶炳在文藝理論、美學等領(lǐng)域筆耕不輟,著作等身;他融會貫通中西文論與文化血脈,提出了許多原創(chuàng)性的學術(shù)思想,構(gòu)建了一個嶄新的理論體系,并以其文藝思想的原創(chuàng)性、創(chuàng)新性不斷引領(lǐng)文藝學、美學研究的潮流及其發(fā)展。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representative of "China aesthetic school", Tong Qingbing in literary theory and aesthetics in his writing, he; mastery of Chinese and Western literary theory and culture, put forward many original academic thought, construct a new theoretical system, and its development trend and its literary originality, innovation continues to lead the literary and aesthetic studies.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分類號】:I206.7;K825.6
【正文快照】: 童慶炳(1936—2015年),當代中國著名文藝理論家、美學家、批評家和教育家,北京師范大學資深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國家級重點學科北京師范大學文藝學學科點學術(shù)帶頭人,是中國當代文藝學研究界的領(lǐng)軍人物。一、生平述略1936年12月,童慶炳出生于今福建省連城縣莒溪鎮(zhèn)莒市村。1949年以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子林;;與時俱進 開辟新境——童慶炳文藝思想評述[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11年03期
2 余華;;小記童慶炳老師[J];南方文壇;2014年01期
3 吉新宏;;論童慶炳美學(中)[J];美與時代(下);2010年05期
4 吳子林;;真精神與舊途徑——童慶炳學術(shù)思想及其研究方法述論[J];文學評論;2010年05期
5 羅鋼;“內(nèi)容與形式的相互征服”——談童慶炳的文體學研究[J];文藝爭鳴;1998年01期
6 王一川;探險者風范——略說童慶炳的教材工作[J];文藝爭鳴;1998年01期
7 陳雪虎;評童慶炳《文學審美特征論》——兼談如何對待80年代的文學理論遺產(chǎn)[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8 鄭帥;;文學作品內(nèi)容與形式的辯證矛盾是不存在的——兼與童慶炳教授商榷[J];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9 陸軍;;大眾文化語境下的文學經(jīng)典影響力傳播[J];理論與創(chuàng)作;2008年02期
10 孫書敏;劉文斌;;童慶炳“文學審美特征論”的形成及其演進[J];中國文學研究;2010年02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黃卓越;童慶炳的求思歷程[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
2 本報記者 王斯敏 張勝;童慶炳:讓“人民的文藝”引領(lǐng)時代風氣[N];光明日報;2014年
3 記者 練玉春;文化詩學與童慶炳學術(shù)思想研討會舉行[N];光明日報;2005年
4 本報記者 何瑞涓;有文藝悖論,才是好作品[N];中國藝術(shù)報;201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董樟盛;童慶炳闡釋論文藝美學思想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5年
2 楊曉青;童慶炳文藝思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3 吳婕;童慶炳文論思想研究[D];蘇州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34074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daiwenxuelunwen/1340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