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學中的夏雨
本文關鍵詞:古代文學中的夏雨 出處:《中華文化論壇》2016年1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文學作品數(shù)量并不像春雨、秋雨作品那么多,但豐富了古代文學四季題材的內(nèi)容,開拓了古代文學的表現(xiàn)領域。古代文學作品對夏雨的描寫主多著筆于農(nóng)業(yè)、民生和季節(jié)景觀特色,贊美夏雨惠及農(nóng)業(yè)、描述旱天全民求雨、雨后的生機、雨后的清涼等,體現(xiàn)出季風氣候影響之下雨水對我國古代農(nóng)業(yè)社會的重要性,反映出農(nóng)耕社會人們對雨水的深厚情感,體現(xiàn)出人們對夏雨的獨特感受,展示出夏季所特有的季節(jié)美感。
【作者單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語言文化學院;
【分類號】:I206.2
【正文快照】: 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全年的降雨都集中在夏季,南方雨季開始的時間早,結(jié)束晚,北方則相反。因此,越往北方,降水集中在夏季的特征越明顯。夏雨不像春雨那么輕柔,也不是秋雨的纏綿,它聲勢浩大、來去迅疾。夏雨可以潤禾,特別是對于常常干旱少雨的北方,夏雨的意義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渠紅巖;;滿眼珠玉不足珍,甘雨一灑萬家春——論我國春雨的氣候意義及對社會文化的影響[J];江漢論壇;2016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渠紅巖;;古代文學中的夏雨[J];中華文化論壇;2016年1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唐湘岳;;夏雨田傳(六)[J];武漢文史資料;2009年08期
2 夏雨;;夏雨作品[J];中國藝術;2011年04期
3 趙豐;;我喜歡沒有秩序的夏雨[J];人民文摘;2005年08期
4 夏雨峰;李媚玲;;夏雨峰的心路[J];北京支部生活;2006年11期
5 ;夏雨:青春廢墟[J];世界電影之窗;2007年04期
6 易陽;;夏雨,最期待父親的擁抱[J];人民文摘;2007年07期
7 夏雨;;夏雨詩選[J];歲月(燕趙詩刊);2007年03期
8 易達黎;;夏雨的平凡日子[J];搏;2007年02期
9 楊帆;;夏雨:當世界還小的時候[J];時代青年(月讀);2008年07期
10 朱積洪;;夏雨驟[J];安徽文學;2008年10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焦照峰(作者單位系山東省平原一中語文組);一次“編外”家訪[N];中國教師報;2003年
2 記者羅盤;武漢市召開學習夏雨田座談會[N];人民日報;2002年
3 胡鈺;夏雨峰:瑞沃迪和新東方不一樣[N];華夏時報;2008年
4 付志杰;在笑聲中燃燒生命[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6年
5 記者 夏斐、唐湘岳 通訊員 嚴宏;武漢廣泛開展向夏雨田學習活動[N];光明日報;2002年
6 本報記者 唐湘岳 夏斐;文如其人 人如其文[N];光明日報;2002年
7 杜若原;把歡樂奉獻給人民[N];人民日報;2003年
8 本報通訊員 黎賢章;五雷山下“扛旗人”[N];張家界日報;2009年
9 本報記者 唐湘岳、夏斐;生命的質(zhì)量[N];光明日報;2002年
10 聞逸;夏雨田作品展演研討在京舉行[N];文藝報;2006年
,本文編號:13134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daiwenxuelunwen/1313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