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龍·諧讔》的詼諧文學理論
本文關鍵詞:《文心雕龍·諧讔》的詼諧文學理論,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根據(jù)“論文敘筆,囿別區(qū)分”(《文心雕龍·序志》)的體例和“無韻者筆也,有韻者文也”(《文心雕龍·總術》)的標準,《文心雕龍·諧讔》是其全書論述“有韻之文”的十篇文章中的最后一篇,其地位近于拾遺補闕、備位足數(shù),其文采亦遠遜于《神思》、《物色》等名篇,然而,這篇在《文心》五十篇中毫不出眾的短小文章,在中國古代詼諧文學理論史上卻具有非凡的意義。 《文心雕龍·諧讔》在整理、歸納、總結先秦至魏晉的詼諧文學觀念和詼諧文學創(chuàng)作經(jīng)驗的基礎上,在清晰地呈現(xiàn)出詼諧文學的發(fā)展脈絡的同時,在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史上首次提出了比較系統(tǒng)、完整的詼諧文學理論,這在先秦漢魏六朝乃至以后很長時期都是絕無僅有的!段男牡颀垺ぶC讔》是中國古代詼諧文學理論的奠基之作。 本文以乾嘉學風為指歸,力求考信征實,實事求是,追源溯流,闡幽發(fā)微,鉤沉訓故,析理弘義,意在深入全面、細致入微地闡述《文心雕龍·諧讔》的詼諧文學理論。 第一章,研究《文心雕龍·諧讔》的詼諧文學理論對前代詼諧文學觀念的繼承。在《文心雕龍·諧讔》之前,歷代存在著種種關于詼諧的文學觀念,但它們零散地出現(xiàn)在各種典籍之中,未成系統(tǒng)!段男牡颀垺ぶC讔》是對前代詼諧文學觀念的集大成式的總結和繼承,它吸收前代詼諧文學觀念的養(yǎng)分,同時又有所發(fā)展,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系統(tǒng),正如明代茅元儀《孫子兵訣評》所云“前《孫子》者,《孫子》不遺”一樣,《文心雕龍·諧讔》在詼諧文學理論領域也可以說是真正做到了“前《文心》者,《文心》不遺。”《文心雕龍·諧讔》使前代零散的詼諧文學觀念首次轉(zhuǎn)化為較成系統(tǒng)的詼諧文學理論。這一部分主要包括,《文心雕龍·諧讔》的詼諧文學理論對《詩經(jīng)·衛(wèi)風·淇奧》“謔而不虐”說、《莊子·天下》“天下沉濁,不可莊語”說、《史記·滑稽列傳》“談言微中,可以解紛”說、楊雄《法言·淵騫》“應諧、不窮、正諫、穢德”說、曹丕《典論·論文》“理不勝詞,雜以嘲戲”說的繼承。 第二章,研究《文心雕龍·諧讔》的詼諧文學理論出現(xiàn)的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背景。自永嘉之亂,衣冠南渡,南朝茍安江左,無力克復中原,耽于江南溫柔富庶之中,醉于金荷粉黛之間,上層統(tǒng)治者篡亂相替,易國如傳舍,文人失去了崇高的政治理想,不問政事,雅好清談,但求保全爵祿,樂于嘲戲,空戲滑稽,俳諧戲謔,遂成風氣。劉勰對這種局面是持嚴肅批判態(tài)度的,《文心雕龍·諧讔》的詼諧文學理論就是這種批判態(tài)度的體現(xiàn)。這一部分主要論述兩個方面,一是《文心雕龍·諧讔》的詼諧文學理論出現(xiàn)的社會政治經(jīng)濟背景,即偏安江左、六朝金粉的政治經(jīng)濟局面,二是《文心雕龍·諧讔》的詼諧文學理論出現(xiàn)的社會文化背景,即“魏晉滑稽,盛相驅(qū)扇”的世風的延續(xù)。 第三章,對元至正十五年本《文心雕龍·諧讔》進行匯校,盡可能接近真實準確的《文心雕龍·諧讔》的原貌,作為理解、闡釋《文心雕龍·諧讔》的詼諧文學理論的文獻依據(jù),并通過匯校,梳理出一批前人未曾提出或前人雖已提出但言之未詳?shù)奈恼撚^點,通過這些文論觀點增進對于《文心雕龍·諧讔》的詼諧文學理論的理解。自南朝蕭齊至今,《文心雕龍·諧讔》在流傳過程中產(chǎn)生了一批脫誤、錯簡,出現(xiàn)了大量異本、異文。這些版本問題極大地影響了對《文心雕龍·諧讔》的詼諧文學理論的正確理解。因此,只有先得到接近《文心雕龍·諧讔》原貌的真實可信的文獻,才能準確把握《文心雕龍·諧讔》的詼諧文學理論。本文以《文心雕龍·諧讔》的現(xiàn)存最古最全之刻本元至正十五年刻本為底本,以唐寫本、明王惟儉《文心雕龍訓故》本、明楊升庵批點曹學佺評本(即明凌云五色套印本)、明楊升庵批點梅慶生音注本(即明天啟二年梅慶生第六次校定本)、明嘉靖二十二年癸卯佘誨本、日本九州大學藏明本(即題“明王世貞批”本)、日本岡白駒校讀本、清黃叔琳輯注本進行匯校,又參考楊明照《文心雕龍校注拾遺補正》、《增訂文心雕龍校注》、王利器《文心雕龍校證》、錢基博《文心雕龍校讀記》、詹锳《文心雕龍義證》、張立齋《文心雕龍考異》,同時對于各本對元至正本的校改,絕不盲從,擇善而從,盡可能接近符合劉勰原筆原意的《文心雕龍諧讔》原貌,以此作為理解、闡釋《文心雕龍·諧讔》的詼諧文學理論的文獻依據(jù)。本文通過對元至正本《文心雕龍諧讔》的匯校,對比、辨析異文,并經(jīng)過考據(jù),最終梳理出了一批文論觀點,它們是前人未曾提出或前人雖已提出但言之未詳?shù),這些通過匯校得出的文論觀點可以增進我們對于《文心雕龍·諧讔》的詼諧文學理論的理解,它們在稍后幾章的詳細具體的論述和闡釋中將發(fā)揮重要作用。 第四章,研究《文心雕龍·諧讔》的詼諧文學理論的體系性。在中國古代詼諧文學理論發(fā)展史上,《文心雕龍·諧讔》的詼諧文學理論,是第一個擁有比較完善、比較嚴密的體系的理論成果,這種體系性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前無古人,后啟來者!段男牡颀垺ぶC讔》的詼諧文學理論的體系性,與西方幽默、喜劇理論的體系性,截然不同。西方幽默、喜劇理論的各種體系,都建立在邏輯理性、工具理性和實證科學思維的基礎之上。而《文心雕龍·諧讔》的詼諧文學理論,則使自己成為一個鮮活的流動的生命體,運用寄托著生命動態(tài)意蘊的、富于民族特色的理論話語和范疇——“本、體、用”等等,在生命體驗的基礎上,來建立自己的體系,來體現(xiàn)詼諧文學的動態(tài)發(fā)展,形成了以心理根源論、心理外化論、文體起源論、主旨論、形式論、功能論、主旨與形式反差流弊論等為理論脈絡的較為完善的體系。 第五章,研究《文心雕龍·諧讔》的詼諧文學理論的主干部分——對“諧”這種詼諧文學體裁的理論闡釋!爸C”,是一種運用淺顯的語言來適合通俗的口味,娛樂眾人,引發(fā)歡笑的文體,是中國最早的詼諧文學體裁!爸C”這種文體,是春秋至魏晉的詼諧文學的主干部分和突出而成熟的代表,劉勰在《文心雕龍·諧讔》中,將“諧”這種文體放在首要地位,予以論述。因此,《文心雕龍·諧讔》對“諧”這種文學體裁的全面系統(tǒng)的理論闡釋,在《文心雕龍·諧讔》的詼諧文學理論的整個系統(tǒng)中,居于主干地位。這一部分將包括“諧”的心理根源論、心理外化論、文體起源論、主旨論、形式論、功能論、主旨與形式反差流弊論。 第六章,研究《文心雕龍·諧讔》的詼諧文學理論的附屬部分——對“謬辭詆戲”之“讔”的理論闡釋!白崱,是一種通過避免正面的直白的言辭來隱藏某種意義,通過巧妙的比喻來影射暗示某種事物的文體。“讔”這種文學體裁,本來是深奧晦澀、矜莊嚴肅的,但它發(fā)展到后世,其中個別的“謬辭詆戲”的作品帶有了詼諧色彩。《文心雕龍·諧讔》對“謬辭詆戲”之“讔”的理論闡釋,在《文心雕龍·諧讔》的詼諧文學理論的整個系統(tǒng)中,居于附屬地位,其比重較輕,內(nèi)容遠不如論“諧”的部分豐富。因此,這一部分將只包括“謬辭詆戲”之“讔”的形式論、功能論。 第七章,研究《文心雕龍·諧讔》的詼諧文學理論的自身獨具的不同于西方理論的鮮明特色!段男牡颀垺ぶC讔》的詼諧文學理論,具有不同于西方幽默、喜劇理論的鮮明特色。第一點,是主體性特色。相對于西方幽默、喜劇理論更側(cè)重于研究客體對象的丑、笨、缺點、不協(xié)調(diào)、僵化和乖訛,《文心雕龍·諧讔》的詼諧文學理論則特別重視研究詼諧文學創(chuàng)作主體的主體性,這包括創(chuàng)作主體的機智和智慧(“意生于權譎,事出于機急”),創(chuàng)作主體的情感(“怨怒之情不一,歡謔之言無方”),創(chuàng)作主體對智慧的語言的巧妙運用(“譎辭飾說”、“謬辭詆戲”)。第二點,是人倫特色。相對于西方理論更側(cè)重于關注獨立的個體生命,《文心雕龍·諧讔》的詼諧文學理論則特別重視研究詼諧文學創(chuàng)作主體所身處的復雜的人倫關系、人倫環(huán)境。 第八章,研究《文心雕龍·諧讔》的詼諧文學理論對后世詼諧文學理論的影響!段男牡颀垺ぶC讔》的詼諧文學理論是中國最早的較成系統(tǒng)的詼諧文學理論,沾溉后世,影響深遠。后世的詼諧文學理論,大都從《文心雕龍·諧讔》的詼諧文學理論中汲取養(yǎng)分,正如明代茅元儀《孫子兵訣評》所云“后《孫子》者,不遺《孫子》”一樣,后世的詼諧文學理論也可以說大都做到了“后《文心》者,不遺《文心》”。這一部分包括,《文心雕龍·諧讔》的詼諧文學理論對唐韓愈《答張籍書》、《重答張籍書》“以文為戲”說,北宋王欽若、楊億等《冊府元龜·詼諧、廋詞》的詼諧、廋詞理論,明祝允明《戲論》“弛張互用,諧隱發(fā)懽”說,明曹學佺《文心雕龍序》“諧隱自喻,適用于時”說,明郭子章《〈諧語〉序》,明江盈科《〈敝篋集〉引》的影響。 第九章,,研究《文心雕龍·諧讔》的詼諧文學理論對當代文化中的詼諧、滑稽、幽默、喜劇性的現(xiàn)實問題的啟示!耙鈿w義正”是《文心雕龍·諧讔》對于詼諧的價值定位。通過智慧的詼諧來發(fā)揮溝通、啟發(fā)、警醒、勸誡、諷喻、諫諍的正面的社會政治功能,裨益于社會價值取向的撥正,這是《文心雕龍·諧讔》的詼諧文學理論對當代文化中的詼諧、滑稽、幽默、喜劇性的現(xiàn)實問題的最重要啟示。 第十章,對《文心雕龍》其他四十九篇與《諧讔》篇有關的內(nèi)容,進行梳理。
本文關鍵詞:《文心雕龍·諧讔》的詼諧文學理論,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1116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daiwenxuelunwen/111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