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債融資效應的政策協調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0-05-23 13:22
【摘要】: 改革開放后,我國政府于1979年重新開始舉借外債,1981年又決定在國內恢復發(fā)行內債,從此政府舉債規(guī)模越來越大。國債,從財政角度來看,是彌補財政赤字、籌集建設資金、平衡國家預算、解決財政困難的重要手段;從金融角度來看,則是國家實施宏觀調控的重要杠桿,是政府保持國民經濟平穩(wěn)運行和長期增長的有力工具。因而國債不僅是財政政策實施的重要工具,同時也是貨幣政策傳導的重要渠道,成為連接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中介和橋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國債在宏觀經濟調控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從理論上說,國債融資的財政擴張對民間投資具有擠出效應。其生成機制一般都歸結為兩種:一是直接擠出,在趨向或達到充分就業(yè)的經濟水平時,民間投資和消費都會變得旺盛,民間資金需求才會跟著變得旺盛,政府向公眾借款引起政府和民間部門在借款資金需求上的競爭,結果是政府支出直接替代本來民間部門要發(fā)生的支出,減少民間可用資金總額;二是間接擠出,國債發(fā)行會增加財政赤字支出,引起利率上升,利率上升抑制民間投資,分為完全擠出效應、部分擠出效應、零擠出效應和負擠出效應等。但是實證分析發(fā)現,國債發(fā)行對我國民間投資不但沒有擠出效應,而且具有一定程度的擠入效應。從國債的發(fā)行、流通和償還這三個方面入手分析國債運行對社會各階層收入分配的影響,國債認購者大多是高收入者認購較多的份額,低收入者認購較少的份額,國債到期償還,資金由政府流向國債持有者,而償債資金無論是借新債還是用別的方式籌集,最終都來源于稅收。若課稅與持有國債的累進程度不同時,將導致收入分配的結果也不一樣。 國債的發(fā)行和流通會對貨幣供給量、利率和資產價格產生重要影響,進而對貨幣政策效應具有重要影響。國債運行對貨幣供給擴張的影響是在轉型初、中期信貸約束與投資約束雙重軟化的體制背景下產生的,國債融資的政府支出擴大,銀行購買了國債后不能減少貸款規(guī)模,企業(yè)購買了國債后不能減少投資,因而導致了貨幣供給量的擴張。當經濟處于非充分就業(yè)狀態(tài),國債發(fā)行對利率的影響與經濟周期和貨幣需求有關,當經濟周期處于蕭條階段,國民收入降低,用于交易的貨幣需求也相應減少,同時,經濟處于低谷,投資預期利潤率降低,利率會降到很低的水平。當經濟達到充分就業(yè)后,無論貨幣供給是否增加,國債融資的政府支出最終都會產生利率提高的效應。 國債是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協調配合的最佳結合點,在兩大政策工具的協調配合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M-F模型分析表明,近年來我國國債融資的財政貨幣政策及刺激投資、消費和出口方面的具體舉措是有效的,但效果不甚理想。國債作為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有效性的市場化溝通渠道作用沒有充分發(fā)揮,為此,筆者認為當前可行的途徑是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加強公開市場的操作力度。另外,國債融資不可能解決中國經濟持續(xù)穩(wěn)定發(fā)展的問題,原因是在現行金融制度安排下,大量的民營中小企業(yè)的貨幣需求未能真正得到滿足,沒有有效地啟動民間投資。而且國債融資的財政貨幣政策同準固定匯率有矛盾,它削弱了中國進出口產品的競爭力。要提高國債融資的財政貨幣政策配合的有效性,給出的建議是必須提高邊際消費傾向,降低邊際進口傾向,提高投資主體對利率變動反映的靈敏度,人民幣匯率政策也必須做出相應的調整。 為實現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真正連接及其合力的共同作用,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例如:努力打通銀行間債券市場與交易所國債市場,逐步建設統一的國債市場;央行要加大對國債市場的參與力度,增加持有實施公開市場業(yè)務的債券,同時要積極推進國有商業(yè)銀行體制改革;積極推進國債衍生產品的交易,保障國債流通市場的流暢和多樣化;完善公開市場業(yè)務,形成國債基準利率,推進利率市場化,激活公開市場操作的利率傳導機制;優(yōu)化國債期限結構和持有者結構,增強國債的流動性,擴大交易主體,以提高公開市場操作的傳導效果。 總而言之,國債的宏觀經濟效應問題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很多國債效應有待于進一步研究和完善,隨著我國經濟市場化改革的深入,國債融資的財政貨幣政策協調性也需要進一步深入的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廣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F224;F832.51
本文編號:2677418
【學位授予單位】:廣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F224;F832.5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平,羅濤;居民收入分配現狀與價值判斷[J];財經研究;2003年04期
2 李揚;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配合:理論與實踐[J];財貿經濟;1999年11期
3 李揚;國債規(guī)模:在財政與金融之間尋求平衡[J];財貿經濟;2003年01期
4 高培勇;積極財政政策:在思路和舉措兩個層面尋求突破[J];財貿經濟;2003年07期
5 劉曉路;論政府在改善收入分配狀況中的作用[J];財貿經濟;2003年08期
6 毛金明,宋永明;公債期限管理的宏觀經濟效應[J];財貿經濟;2003年09期
7 尹超;國債發(fā)行的經濟效應初探[J];當代財經;2000年06期
8 楊雅君;談我國國債的可持續(xù)發(fā)展[J];宏觀經濟管理;2002年11期
9 蔣德嵩;中國積極財政政策國債擠進效應分析[J];哈爾濱商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10 朱世武,趙新生;國債發(fā)行對財政經濟影響的分析[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年01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陳交輝;國債經濟效應分析[D];湘潭大學;2001年
2 彭連清;我國宏觀經濟調控的國債效應分析[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3 杜英娜;國債融資的財政貨幣政策協調效應分析[D];河北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67741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zhqtouz/267741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