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管理論文 > 證券論文 >

詢價制下A股IPO抑價的實證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4-22 16:20
【摘要】: 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是指公司股票面向社會公眾首次公開發(fā)行,股票發(fā)行價與上市首日股票的收盤價之間的價差便構成了IPO抑價。IPO抑價一直是微觀金融領域研究的重點之一。1975年,Ibbotson對當時對美國股票數(shù)據(jù)的研究發(fā)現(xiàn)IPO的首日收益率高于市場收益率,他將此稱之為一個“迷”,從此揭開了對IPO抑價研究的序幕。之后國內外許多學者對IPO的發(fā)行抑價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至今為止理論界并沒有建立一個統(tǒng)一的框架對這一現(xiàn)象進行解釋。 由于IPO抑價是由一級市場的發(fā)行價格與二級市場的收盤價格做比較的結果,因此,抑價的根源既有可能是一級市場定價過低,也有可能是二級市場的投資者過度追捧導致股價虛高。然而理論界以往對IPO抑價的研究大多局限于一級市場,卻忽略了對二級市場價格行為的分析。事實上,造成IPO抑價問題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一級市場的IPO定價過低還是二級市場的的原因尚不得而知,現(xiàn)有的文獻也很少對這一更為基礎的問題給出回答。本文在將對IPO抑價問題的研究置于制度變遷的背景之下,通過對新股發(fā)行采取詢價制改革前后的數(shù)據(jù)進行對比分析,試圖找到IPO抑價的根源所在。 首先,文章對我國A股IPO抑價的現(xiàn)狀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分析發(fā)現(xiàn)我國IPO抑價率普遍高于成熟市場國家,也高于新興市場的平均水平。這說明我國IPO抑價的問題很嚴重。進一步的分析表明,IPO抑價的時間分布沒有明顯的規(guī)律,抑價率并沒有隨著定價制度改革的演進而呈現(xiàn)下降趨勢。 接著,文章回顧了新股發(fā)行制度改革的歷史。但在十多年的市場發(fā)展過程中,我國的新股發(fā)行也先后采取過多種發(fā)售定價方式,經歷了市場化過程的起伏,但由于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一直處在徘徊與探索之中。2005年1月1日,新股發(fā)行制度的詢價制改革正式啟動,這是IPO定價市場化改革的進程中非常關鍵的一步,其重要程度可以視作市場化定價的一個分水嶺。 然后,用主成分分析法對詢價制改革前后的兩組樣本進行實證檢驗,分析結果表明我國A股IPO抑價的主要原因是二級市場股價虛高,而一級市場的定價基本上是合理的。另一方面,詢價制改革對新股定價的效率有一定改進,但是由于造成IPO抑價的主要原因是二級市場的因素,所以詢價制改革并沒有改善A股的IPO抑價水平,因此我國新股發(fā)行制度的市場化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誤區(qū)。 最后,根據(jù)文章所得出的結論提出了幾點政策建議。
【學位授予單位】:中央財經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F832.51;F22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葉彥辰;;我國A股IPO長期抑價現(xiàn)象原因分析及政策建議[J];現(xiàn)代經濟信息;2011年10期

2 鄭曉光;張集瓊;;信息不對稱理論解釋中國IPO抑價問題的局限性[J];西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7期

3 芮衛(wèi);;異質信念和投資者情緒與我國創(chuàng)業(yè)板IPO抑價[J];經濟論壇;2011年05期

4 毛文;;我國新股發(fā)行詢價制與IPO破發(fā)的關系研究[J];企業(yè)家天地(理論版);2011年06期

5 胡一朗;;“配股權”與IPO抑價關系模型及數(shù)值分析[J];科學技術與工程;2011年17期

6 段清清;;關于內地創(chuàng)業(yè)板IPO定價效率的實證研究[J];財會月刊;2011年21期

7 林略;徐毛毛;;認購方式、承銷方式與IPO抑價[J];技術經濟;2011年06期

8 王君明;;中國A股市場IPO抑價研究[J];中國證券期貨;2011年07期

9 郎超;;A股IPO高抑價的成因及改革建議[J];中國外資;2011年16期

10 周麗君;徐珊;;新股改革的成效及高估值發(fā)行的成因分析[J];中國證券期貨;2011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陸正華;梁彤纓;陳銳鋒;;創(chuàng)業(yè)投資對IPO抑價程度影響的實證分析[A];第三屆(2008)中國管理學年會論文集[C];2008年

2 余湄;喬琰;路倩;;高層管理團隊與我國IPO抑價問題研究[A];第十二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梁彤纓;許悅;陳修德;;高管團隊管理能力與IPO抑價關系的實證研究——來自中小企業(yè)板的經驗數(shù)據(jù)分析[A];第三屆(2008)中國管理學年會論文集[C];2008年

4 田高良;王曉亮;;我國A股IPO效率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06年學術年會暨第十三屆年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江洪波;中國A股IPO價格行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2 徐春波;我國承銷商聲譽機制有效性研究[D];暨南大學;2008年

3 熊虎;基于非理性行為的IPO價格形成機制和抑價研究[D];重慶大學;2008年

4 熊維勤;我國IPO高抑價和詢價發(fā)行機制研究[D];重慶大學;2007年

5 趙威;訂單驅動市場中基于流動性風險的IPO抑價問題研究[D];天津大學;2007年

6 劉鈺善;我國IPO市場的詢價發(fā)行機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

7 何劍;中國股票市場IPO抑價實證研究[D];暨南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朱獻暉;詢價制改革與IPO抑價研究[D];廈門大學;2009年

2 彭嵩;詢價制下A股IPO抑價的實證研究[D];中央財經大學;2008年

3 余毅;我國股票市場IPO抑價現(xiàn)象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4 徐春波;投資銀行聲譽與IPO抑價:中國股票市場的理論和實證研究[D];暨南大學;2005年

5 張凌宇;創(chuàng)業(yè)投資支持企業(yè)與非創(chuàng)業(yè)投資支持企業(yè)IPO抑價度差異的分析[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7年

6 黃霖華;股權分置改革完成對中小板IPO抑價影響的實證分析[D];暨南大學;2008年

7 李春陽;保薦人制度下我國投資銀行信息認證中介功能實證研究[D];暨南大學;2006年

8 王新玉;我國股票市場IPO抑價機理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6年

9 房芳;我國股份制商業(yè)銀行IPO定價研究[D];青島大學;2008年

10 張慧;詢價制下投資者非理性行為對IPO抑價影響研究[D];重慶工商大學;2009年

,

本文編號:263669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zhqtouz/263669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138ec***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