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證券發(fā)行保薦人制度研究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蔡俊;孫滋英;;淺析保薦人制度[J];消費導刊;2008年10期
2 徐柳;張濤濤;;股票發(fā)行上市保薦人制度淺析[J];法制與經濟(下旬);2010年09期
3 余洋;;淺析保薦人制度的實施對我國證券發(fā)行制度的影響[J];財政監(jiān)督;2004年11期
4 王順明;;完善我國證券發(fā)行保薦人制度的思考[J];法制與社會;2009年27期
5 吳飛;;保薦人制度的效力辨析——以《證券發(fā)行上市保薦制度暫行辦法》為中心[J];金融法苑;2003年07期
6 彭景華;;AIM市場開始在全球復制[J];深交所;2008年10期
7 胡雯;陳世狀;;我國上市公司保薦人的監(jiān)管制度探析[J];科教文匯(上半月);2007年01期
8 傅喚昌;;我國創(chuàng)業(yè)板保薦人制度的法律完善[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9 任雁;淺議保薦人制度[J];黑龍江對外經貿;2005年09期
10 李有星;徐曉瓊;;論證券發(fā)行上市中保薦人職責制度的完善[J];商業(yè)經濟與管理;2008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瑞武;余漱峰;;基于因特網的上市公司投資者關系管理[A];第九屆全國會計信息化年會論文集(上)[C];2010年
2 何麗梅;劉曉春;;股權分置改革對上市公司財務管理目標的影響分析[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05年學術年會暨第十二屆年會論文集[C];2005年
3 袁振興;劉秋順;李建榮;;上市公司社會責任信息自愿披露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來自我國石油、化工行業(yè)上市公司的證據[A];中國會計學會財務成本分會2011年年會暨第二十四次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4 姚祿仕;李勝南;;我國上市公司配股后業(yè)績變化的實證研究[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07年學術年會暨第十四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5 林金柏;;淺談上市公司內部財務監(jiān)督[A];福建省會計學會理論研討論文集(2007年)[C];2007年
6 于海云;楊慶林;羅正英;蔣薇薇;;我國A股上市公司分拆上市動因的實證研究[A];中國會計學會第八屆全國會計信息化年會論文集[C];2009年
7 章雁;;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實施效果實證研究——基于2009年滬深股市A股經驗數(shù)據[A];第十二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8 姚祿仕;楊善林;;上市公司可持續(xù)發(fā)展因素分析——來自中國證券市場的證據[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06年學術年會暨第十三屆年會論文集[C];2006年
9 姚祿仕;李勝南;;上市公司資產重組績效研究——來自我國證券市場的證據[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06年學術年會暨第十三屆年會論文集[C];2006年
10 康玲;陳曉毅;秦弋雯;;廣西上市公司IPO前后業(yè)績變化及成因實證分析[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07年學術年會暨第十四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境外保薦人制度掃描[N];國際金融報;2003年
2 本報記者 莫菲 汪濤;關于保薦人制度的N種聲音[N];21世紀經濟報道;2003年
3 周海燕 刁志勛;保薦人制度影響股票一級市場[N];中國經濟時報;2004年
4 聯(lián)合證券 婁家杭;責權不應失衡[N];證券時報;2003年
5 ;香港主板有意引入保薦人制度[N];中國證券報;2002年
6 李建勇 劉朝暉;在綜合治理框架中推出保薦人制度[N];中國證券報;2003年
7 周到;保薦人制度近期呈現(xiàn)三大效應[N];經濟參考報;2004年
8 熊凌;上市保薦人制度待強化[N];中國經濟時報;2004年
9 徐英;保薦人制度會不會成為擺設[N];中國商報;2003年
10 華創(chuàng)證券財務并購部 陳兆松 趙成;吁請盡快建立基金銷售保薦人制度[N];上海證券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柏;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監(jiān)控機制研究[D];重慶大學;2004年
2 藍壽榮;上市公司股東知情權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3 湯勝;中國上市公司股權再融資的時機選擇行為研究[D];暨南大學;2006年
4 楊秀艷;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及其市場反應檢驗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7年
5 趙艷芳;我國上市公司經營失敗風險預警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6 郝曉雁;上市公司財務治理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7年
7 王瑞英;信息不對稱與上市公司關聯(lián)交易監(jiān)管研究[D];同濟大學;2007年
8 姚宏;利潤操縱背景下上市公司價值增長評價模型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7年
9 宋紹清;中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性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10 陳靖;審計師選擇的協(xié)同效應與范圍經濟假說[D];廈門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舒紅蕾;我國上市公司募集資金投向變更與公司經營業(yè)績的研究[D];南京財經大學;2010年
2 肖楠;我國上市公司股權再融資績效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0年
3 朱靜波;我國零售業(yè)上市公司的成長性評價研究[D];重慶工商大學;2011年
4 閆玉林;有機硅新材料上市公司投資價值分析[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5 羅瑰卉;上市公司配股再融資與增發(fā)再融資比較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0年
6 劉愛然;我國上市公司經理股票期權激勵實證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0年
7 蔣霞;中小企業(yè)板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影響因素研究[D];湘潭大學;2011年
8 喻永賢;國內上市公司再融資問題研究[D];云南大學;2011年
9 李吉敏;地方政府補助與上市公司盈余管理[D];西南財經大學;2011年
10 李佳;我國中小企業(yè)板上市公司成長性評價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6095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zhqtouz/2609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