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指數(shù)非完全復制法及其再平衡策略的研究
本文選題:股票指數(shù)跟蹤 + 跟蹤誤差; 參考:《復旦大學》2012年碩士論文
【摘要】:隨著近幾年中國股票市場的熊市及全球經(jīng)濟的不景氣。指數(shù)型基金在中國越來越受到投資者的追捧,指數(shù)型基金近年來在發(fā)行量大幅增加的同時,品種也日漸豐富。同時隨著股指期貨的推出,指數(shù)衍生產(chǎn)品也日益受到重視。投資者或投資機構就常常需要構建指數(shù)化投資組合。指數(shù)跟蹤模型是構造指數(shù)化投資組合的重要基礎。一個好的指數(shù)跟蹤模型要盡量減小與目標指數(shù)的跟蹤誤差。本篇論文主要采用非完全復制法來跟蹤股票指數(shù),文章中以滬深300股票指數(shù)為目標指數(shù)。本文主要有兩個研究目的:首先用不同的方法構造指數(shù)跟蹤組合。文中主要采用三種方法:線性跟蹤優(yōu)化方法,協(xié)整優(yōu)化指數(shù)跟蹤方法,有CVaR約束的指數(shù)跟蹤優(yōu)化方法。這三個模型具有不同的目標函數(shù)及約束條件。本篇論文探討了這三種方法,并相互進行比較,其中文中還對目前金融機構廣泛所采用的ETF組合跟蹤指數(shù)方法進行了構建,并與之前面三種模型構建方法進行了對比。其次本文對這三種指數(shù)跟蹤方法的再平衡策略進行研究,以期望得到最優(yōu)的再平衡時間長度選擇。
[Abstract]:With the bear market of Chinese stock market and the global economic depression in recent years. Index fund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among investors in China, and index funds have been growing in variety in recent years as their issuance has increased dramatically.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stock index futures, index derivatives are increasingly valued. Investors or investment institutions often need to build indexed portfolios. Exponential tracking model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constructing indexed portfolio. A good exponential tracking model should minimize the tracking error with the target index. This paper mainly uses incomplete replication method to track the stock index. In this paper, the Shanghai and Shenzhen 300 stock index is taken as the target index. There are two main research purposes in this paper: firstly, different methods are used to construct exponential tracking combination. This paper mainly adopts three methods: linear tracking optimization method, cointegration optimization exponential tracking method and CVaR constrained exponential tracking optimization method. These three models have different objective functions and constraint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se three methods and compares them with each other. It also constructs the ETF portfolio tracking index method which is widely used b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Chinese and compares it with the previous three methods. Secondly, the rebalancing strategies of these three exponential tracking methods are studied in order to obtain the optimal length of rebalancing time.
【學位授予單位】:復旦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F832.51;F22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韻;淺議股票價格指數(shù)期貨[J];經(jīng)濟問題探索;2002年01期
2 宋逢明,譚慧;衍生證券在投資中的應用——BEA公司增強型股票指數(shù)基金案例[J];經(jīng)濟導刊;2003年02期
3 楊熠;我國開展股票指數(shù)期貨交易的可行性分析[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4 孫宏義;陳平;朱梅;陳建麗;;股票指數(shù)的時間序列模型分析[J];數(shù)學的實踐與認識;2006年08期
5 孔令芬;;股指期貨正向我們姍姍走來——初識股指期貨[J];消費導刊;2007年10期
6 黃瑋;劉再華;;股指期貨推出對股指波動性影響的研究——基于印度NIFTY股指期貨的實證分析[J];湖南財經(jīng)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05期
7 高璐;;股票指數(shù)幾何布朗運動模擬及實證分析[J];現(xiàn)代經(jīng)濟信息;2010年06期
8 彭春;;權重股對股票指數(shù)影響的實證分析[J];科技經(jīng)濟市場;2010年09期
9 楊哲;陳波;;現(xiàn)代局部戰(zhàn)爭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研究[J];經(jīng)濟縱橫;2010年10期
10 方茜;;基于支持向量機的開戶數(shù)對股指的非線性模型[J];統(tǒng)計與決策;2011年1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儉富;馬永開;曾勇;;基于再平衡管理的指數(shù)跟蹤研究[A];中國災害防御協(xié)會風險分析專業(yè)委員會第二屆年會論文集(一)[C];2006年
2 唐娜;桂預風;李寶;;灰色馬爾可夫模型應用于股指分析[A];第五屆中國不確定系統(tǒng)年會論文集[C];2007年
3 汪秉宏;全宏俊;許伯銘;;香港股票恒生指數(shù)漲落的截斷Lévy分布特征[A];Optimization Method, Econophysics and Risk Management--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1年
4 鄒艷芬;;股價指數(shù)的綜合影響因素動態(tài)模型分析[A];江蘇省現(xiàn)場統(tǒng)計研究會第九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5 趙光華;莊新田;黃小原;;我國股票指數(shù)期貨市場模式及風險對策研究[A];2002中國控制與決策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2年
6 李從珠;姜鐵軍;;滬、深兩市統(tǒng)一股票價格指數(shù)編制模型及實證分析[A];加入WTO和中國科技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挑戰(zhàn)與機遇、責任和對策(上冊)[C];2002年
7 趙靜;;美國金融風暴對我國金融衍生品監(jiān)管的啟示[A];中國商法年刊(2008):金融法制的現(xiàn)代化[C];2008年
8 朱建華;徐錫俊;;從國際市場趨勢看我國指數(shù)化投資產(chǎn)品的發(fā)展[A];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建設與金融支持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9 周小亮;李志平;;基于演化博弈的投資者從政效應行為及其對策研究[A];2010年(第十屆)中國制度經(jīng)濟學年會論文集[C];2010年
10 劉新勇;單光恒;袁著祉;;基于遺傳算法的神經(jīng)網(wǎng)絡預測方法及其在上證指數(shù)預測中的應用[A];1996年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C];199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張立君;全球股市小幅下跌[N];證券日報;2006年
2 檀向球;股指期貨現(xiàn)貨波動性基本一致[N];中國證券報;2006年
3 劉溟;股票指數(shù)怎么看[N];經(jīng)濟日報;2007年
4 平安期貨 侯書鋒;解析股指期貨期現(xiàn)套利[N];證券時報;2007年
5 記者 華曄迪 陶俊潔;中國經(jīng)濟信息社與臺灣《工商時報》簽署合作備忘錄[N];新華每日電訊;2009年
6 本報記者 肖連兵;“衷心祝愿‘十二五’規(guī)劃取得成功”[N];光明日報;2011年
7 盧懷謙;今年美股有望延續(xù)繁榮[N];中國證券報;2007年
8 陳波;日股收8個月高點[N];上海證券報;2007年
9 本報記者 黃繼匯;伯南克:美國經(jīng)濟開始復蘇[N];中國證券報;2009年
10 袁增霆;震蕩中尋找方向[N];人民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溫琪;金融市場資產(chǎn)選擇與配置策略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2 王石;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與中國期貨市場實踐[D];吉林大學;2006年
3 屈穎爽;基于跟蹤誤差的指數(shù)投資模型與業(yè)績評價[D];吉林大學;2008年
4 李英杰;全局優(yōu)化及其在金融中的應用[D];湖南大學;2010年
5 周虹;轉軌時期中國虛擬經(jīng)濟跨越式發(fā)展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6 李儉富;基于我國證券市場的指數(shù)跟蹤管理方法及應用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6年
7 郭洪鈞;股指期貨投資問題研究[D];西安交通大學;2008年
8 趙勇;中國指數(shù)基金績效與風險的實證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8年
9 袁紹鋒;銀行間債券市場效率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1年
10 任飛;股票市場的高頻數(shù)據(jù)分析和多體模型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成磊;我國股票指數(shù)期貸交易模式及運作構想[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0年
2 姬春煦;基于神經(jīng)網(wǎng)絡集成的股票指數(shù)中期預測[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5年
3 李卓;股指期貨對股票現(xiàn)貨市場的影響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4 高振坤;基于神經(jīng)網(wǎng)絡和模糊理論的股票指數(shù)收益率預測分析[D];湖南大學;2005年
5 楊帆;股價指數(shù)“失真”的實證分析[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6年
6 張小靜;論股指期貨對我國股票市場的影響[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7 陳博亮;中國股指心理關口與股指收益率關系新研究[D];廈門大學;2008年
8 熊勁;對“與股票指數(shù)掛鉤的分紅保底型基金”的條款設計與定價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9 景旭華;股指期貨市場的套期保值回歸分析[D];天津大學;2006年
10 康艷;上證指數(shù)對外相關性分析[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81445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zhqtouz/1814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