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分權、地方債務控制與預算軟約束
本文關鍵詞: 財政分權 地方債務 預算軟約束 社會福利 出處:《管理評論》2014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分權財政體制下,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由于稅基交疊會產(chǎn)生縱向外部性,且這種縱向外部性容易導致以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進行轉移支付為特征的預算軟約束的出現(xiàn)。為分析這種預算軟約束對社會福利的影響,本文建立了一個包含中央政府與代表性地方政府在內的跨期迭代模型,并比較了地方政府債務不受控和受控兩種情形下的影響。在地方政府債務不受中央政府控制時,預算軟約束對公共投資和地方債務都具有顯著的正面效果,盡管其也會導致尋租活動的出現(xiàn)。而在地方政府債務受中央政府控制時,預算軟約束并不一定刺激公共投資。無論哪種情況,只要中央政府所提供的公共產(chǎn)品邊際價值相對較小或地方政府分享的稅收份額相對較低,預算軟約束都能增進社會福利水平。
[Abstract]:Under the decentralized fiscal system, the overlap of tax bases between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local governments will produce vertical externalities. And this vertical externality easily leads to the emergence of soft budgetary constraints, which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 transfer payment from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o local governments,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such soft budgetary constraints on social welfare. In this paper, an intertemporal iterative model including central government and representative local government is established, and the influence of local government debt is compared in two cases: the local government debt is not controlled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the local government debt is not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when the local government debt is not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Soft budget constraints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s on both public investment and local debt, although they can also lead to rent-seeking activities. And when local government debt is controlled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Soft budgetary constraints do not necessarily stimulate public investment. In either case, as long as the marginal value of public goods provided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s relatively small or the share of tax revenue shared by local governments is relatively low, Soft budget constraints can improve the level of social welfare.
【作者單位】: 山東財經(jīng)大學財政稅務學院;山東省政府績效評價軟科學研究基地;山東財經(jīng)大學;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3BJY164) 山東省軟科學項目(2013RZB01002) 山東省社科規(guī)劃項目(13CDYJ31)
【分類號】:F812.2;F812.5;F812.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林毅夫,李志峗;政策性負擔、道德風險與預算軟約束[J];經(jīng)濟研究;2004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勇;;預算軟約束與我國高校負債問題研究[J];北方經(jīng)濟;2010年04期
2 何小楊;;盈余管理與企業(yè)債務期限結構[J];商業(yè)研究;2011年05期
3 彭智;鐘惠波;;國有壟斷企業(yè)實施TQM的困境分析[J];商業(yè)研究;2011年09期
4 董志勇;張家瑞;;信貸風險、預算軟約束與企業(yè)貸款[J];保險研究;2010年07期
5 王紅艷;廖英姿;;所有制、市場分割與公司資本配置效率[J];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6 劉瑞明;;中國經(jīng)濟的體制困境與波動形成:一個理論框架及其檢驗[J];財經(jīng)科學;2009年12期
7 朱家誼;;政府干預與企業(yè)債務期限結構研究——來自我國上市公司的經(jīng)驗數(shù)據(jù)[J];財經(jīng)科學;2010年10期
8 彭琦,岳喜偉;對我國企業(yè)融資結構與間接融資模式發(fā)展的探討[J];財經(jīng)論叢(浙江財經(jīng)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9 祝志勇,吳垠;內生型制度因子的財政風險分析框架——模型及實證分析[J];財經(jīng)研究;2005年02期
10 辛清泉;林斌;;債務杠桿與企業(yè)投資:雙重預算軟約束視角[J];財經(jīng)研究;2006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達;;政府在商業(yè)銀行治理中的控制力研究——公司治理與公共治理的結合[A];中國制度經(jīng)濟學年會論文集[C];2006年
2 吳照云;劉靈;;我國國有企業(yè)社會責任的層級模型和制度共生[A];中國企業(yè)改革發(fā)展三十年[C];2008年
3 沈維濤;王貞潔;;債務期限結構與上市公司投資行為研究[A];中國企業(yè)改革發(fā)展三十年[C];2008年
4 李晶;;市場化程度、無形資產(chǎn)投資和公司價值[A];中國會計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7年
5 徐玉德;洪金明;;制度環(huán)境、信息披露質量與銀行債務融資約束——來自深市A股上市公司的經(jīng)驗證據(jù)[A];中國會計學會第八屆全國會計信息化年會論文集[C];2009年
6 徐玉德;洪金明;;制度環(huán)境、信息披露質量與銀行債務融資約束——來自深市A股上市公司的經(jīng)驗證據(jù)[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7 曾建光;王立彥;;ERP、代理成本與代理效率[A];中國會計學會2011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8 沈永建;張?zhí)烨?;政府干預、冗余雇員與高管薪酬業(yè)績敏感性——基于中國國有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A];中國會計學會2011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9 周雪峰;劉淑蓮;;產(chǎn)權性質、債務融資與破產(chǎn)威脅效應——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jīng)驗證據(jù)[A];中國會計學會2011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10 白俊;連立帥;;貨幣政策、產(chǎn)權性質與信貸資金配置[A];中國會計學會2011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善杰;軟預算約束下的宏觀經(jīng)濟與政策實踐研究[D];遼寧大學;2010年
2 丁業(yè)震;國有上市公司重組中的利益沖突與重組績效[D];南開大學;2010年
3 曹珂;中國金融發(fā)展與比較優(yōu)勢:外部融資視角[D];南開大學;2010年
4 呂大忠;國有企業(yè)改革的方向:反壟斷和市場化[D];南開大學;2010年
5 陳近;反向抵押貸款風險定價模型的機理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6 龍建輝;銀行監(jiān)督與公司治理效率[D];浙江大學;2011年
7 周明海;中國勞動收入份額變動的測度與機理分析[D];浙江大學;2011年
8 徐馮璐;基于委托代理理論的國有商業(yè)銀行科層治理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11年
9 谷瑤;投資者法律保護、產(chǎn)品市場競爭與企業(yè)績效[D];吉林大學;2011年
10 肖浩;政府干預、政治關聯(lián)與公司價值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彪;國有企業(yè)實施BOT的軟預算問題及契約效率分析[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2 張浩;中國托賓Q效應的檢驗及解釋[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張麗麗;我國地方政府債務分析及化解對策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4 張宇馳;作為制度要素的地方政府與產(chǎn)業(yè)績效關聯(lián)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5 潘中華;控股股東、債務特征與企業(yè)投資行為的實證分析[D];浙江工商大學;2011年
6 湯祚楚;資本結構與產(chǎn)能過剩形成機理研究[D];浙江財經(jīng)學院;2011年
7 朱艷萍;企業(yè)預算公平對預算松弛影響的實驗研究[D];浙江財經(jīng)學院;2011年
8 孟妮妮;我國政府預算過程中的權力配置研究[D];浙江財經(jīng)學院;2011年
9 楊靜;住房反向抵押貸款運作問題研究[D];天津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10 姚文平;軟預算約束與我國地方政府投資行為異化研究[D];天津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張卓元,路遙;積極推進國有企業(yè)改革[J];財經(jīng)論叢(浙江財經(jīng)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樊艷;;財政分權與貨幣集權對預算軟約束的影響[J];財會研究;2009年24期
2 董再平;;經(jīng)濟轉軌、財政分權與預算軟約束[J];審計與經(jīng)濟研究;2007年04期
3 張恒龍;;財政競爭與社會福利:一個理論述評[J];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4 高奎明;;地方政府發(fā)行公債的思考[J];東北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06年04期
5 高奎明;;地方政府發(fā)行公債的必要性分析[J];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6 邸晶鑫;;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政策選擇[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7 白香琴;;財政分權中軟預算約束問題的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年06期
8 梁國越;;可信承諾、預算軟約束與國企改革[J];上海市經(jīng)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9 龐明禮;;地方政府競爭的約束與激勵:一個拓展研究[J];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學報;2007年05期
10 王志剛;龔六堂;;財政分權和地方政府非稅收入:基于省級財政數(shù)據(jù)[J];世界經(jīng)濟文匯;2009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阮藝華;;財政分權、教育投資與經(jīng)濟增長:一個文獻綜述[A];2009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2 王箐;;財政分權,政府競爭與非經(jīng)濟性公共物品提供:以人均政府衛(wèi)生支出為例[A];2012年度(第十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論文集[C];2012年
3 鄒東濤;;中國地方債的治理對策[A];中國經(jīng)濟分析與展望(2011-2012)[C];2012年
4 劉志廣;;財政社會學視野下的財政分權與經(jīng)濟增長——關于中國財政分權與經(jīng)濟增長的一個初步分析框架[A];上海市經(jīng)濟學會學術年刊(2008)[C];2009年
5 謝欣;李建軍;;地方財政健康與財政分權——基于湖北省縣級數(shù)據(jù)的實證研究[A];第十一屆中國制度經(jīng)濟學年會論文匯編(上)[C];2011年
6 周軍華;楊紅偉;;淺論改革時期中國財政分權的政治約束——1978—1994年間省級領導的政治流動與地方政府財政表現(xiàn)的相關性分析[A];第二屆中國公共預算研究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7 雷艷紅;;改革開放以來中央與地方關系研究綜述[A];第二屆“中國公共預算”研究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8 劉志遠;黃宏斌;;投資者情緒、預算軟約束與投資現(xiàn)金流敏感性[A];中國會計學會2011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9 武曉慧;;憲法學視野下的地方公共財政制度[A];中國法學會財稅法學研究會2007年會暨第五屆全國財稅法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10 謝慶奎;王懂棋;;中國府際財政關系研究——憲政分權的視角[A];第二屆“中國公共預算”研究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趙飛飛;2011年地方債陸續(xù)下切:馳援中西部保障房建設[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11年
2 本報記者 史進峰;熱議地方債務剝離:重在與經(jīng)濟周期掛鉤[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11年
3 本報記者 張曉赫;地方債流標之痛[N];中國房地產(chǎn)報;2011年
4 包興安;首批地方債部分流標釋放四大信號[N];證券日報;2011年
5 梅雪榮;地方債“危機”凸顯 舉債機制需完善[N];中國經(jīng)濟時報;2011年
6 本報記者 王月金;地方債償還機制待解[N];中國經(jīng)濟時報;2011年
7 本報記者 周小苑;夸大中國地方債有謀利之嫌[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1年
8 特約評論員 劉曉忠;地方債急需系統(tǒng)療法[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11年
9 記者 高國華;地方債管理措施漸次落實 城投債風險宜理性看待[N];金融時報;2011年
10 朱迅W,
本文編號:154399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zhqtouz/1543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