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生產與治理融合——社會排斥的理論進路及現實關懷
發(fā)布時間:2022-01-25 12:32
社會排斥理論起源于西方學界對于貧困問題的研究,20世紀80年代以來,與社會排斥有關的一系列議題廣泛出現在西方社會政策文獻之中。近年來,隨著城市空間的轉型與重構,社會排斥的研究不再囿于城市貧困這一基本視角,而是出現了城市空間轉向,不少學者開始從空間維度探討社會排斥問題。社會排斥理論脈絡的發(fā)展經歷了集中排斥、深度排斥和多維排斥三個階段,而社會排斥議題的空間呈現體現了城市治理研究的復雜性與動態(tài)性。無論是社會排斥研究的理論脈絡還是議題發(fā)展,其內在邏輯都是城市空間的變遷,它們共同構成了基于城市空間視角下社會排斥研究的內涵與外延。
【文章來源】:新視野. 202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7 頁
【文章目錄】:
一社會排斥的理論進路:城市貧困、社會關系與空間轉向
(一)城市貧困:社會排斥研究的起點
(二)社會關系:社會排斥研究的發(fā)展
(三)空間變遷:社會排斥研究的轉向
二空間生產:從集中排斥到多維排斥
(一)集中排斥:空間重構中的地理隔離
(二)深度排斥:從地理隔離到經濟隔離
(三)多維排斥:空間與權力的相互作用
三空間延伸:社會排斥的議題發(fā)展
(一)城市更新中的社會驅逐
(二)城市蔓延中的區(qū)域排斥
(三)全球化背景下的社會剝奪
四結論:社會排斥研究的中國關懷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社會融入與治理發(fā)展——一個移民理論比較的視角[J]. 姚尚建,晏曉娟. 東岳論叢. 2019(05)
[2]當代中國城市移民的居住區(qū)位與社會排斥——對上海的實證研究[J]. 沈潔. 城市發(fā)展研究. 2016(09)
[3]城市空間生產過程中的社會排斥[J]. 景曉芬,李世平. 城市問題. 2011(10)
[4]城市新移民的社區(qū)融入與社會排斥——成都市社區(qū)個案研究[J]. 景志錚,郭虹. 西北人口. 2007(02)
[5]社會排斥理論與中國城市住房改革制度[J]. 李斌. 社會科學研究. 2002(03)
本文編號:3608544
【文章來源】:新視野. 202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7 頁
【文章目錄】:
一社會排斥的理論進路:城市貧困、社會關系與空間轉向
(一)城市貧困:社會排斥研究的起點
(二)社會關系:社會排斥研究的發(fā)展
(三)空間變遷:社會排斥研究的轉向
二空間生產:從集中排斥到多維排斥
(一)集中排斥:空間重構中的地理隔離
(二)深度排斥:從地理隔離到經濟隔離
(三)多維排斥:空間與權力的相互作用
三空間延伸:社會排斥的議題發(fā)展
(一)城市更新中的社會驅逐
(二)城市蔓延中的區(qū)域排斥
(三)全球化背景下的社會剝奪
四結論:社會排斥研究的中國關懷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社會融入與治理發(fā)展——一個移民理論比較的視角[J]. 姚尚建,晏曉娟. 東岳論叢. 2019(05)
[2]當代中國城市移民的居住區(qū)位與社會排斥——對上海的實證研究[J]. 沈潔. 城市發(fā)展研究. 2016(09)
[3]城市空間生產過程中的社會排斥[J]. 景曉芬,李世平. 城市問題. 2011(10)
[4]城市新移民的社區(qū)融入與社會排斥——成都市社區(qū)個案研究[J]. 景志錚,郭虹. 西北人口. 2007(02)
[5]社會排斥理論與中國城市住房改革制度[J]. 李斌. 社會科學研究. 2002(03)
本文編號:360854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60854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