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代賑”作為國家治理工具的歷史考察
本文選題:“以工代賑” + 國家治理; 參考:《理論探討》2017年02期
【摘要】:在我國歷史上,時值災荒饑饉年份,錢糧賑濟這類直接救濟方式是荒政舉措的主要措施,而"以工代賑"之舉則是具有多重社會功效的積極手段。中國歷史上不同時期救助政策有三種模式劃分,從歷史上"以工代賑"救災恤困理念的內(nèi)在產(chǎn)生機理,發(fā)現(xiàn)"以工代賑"手段招募災民計工受值,具有保障基本生存需求、維護社會安定、增修公共設施、積極勞動自救等突出的多重社會功效,是國家治理有效的政策工具。目前,在我國農(nóng)村貧困治理中,要積極運用"以工代賑"所具有的現(xiàn)代意義和價值,在支持貧困地區(qū)改善基礎生產(chǎn)生活條件,積極解困幫扶貧困群體等方面繼續(xù)發(fā)揮重要的作用。
[Abstract]:In the history of our country, in the year of famine and famine, the direct relief method such as money and grain relief is the main measure of famine administration, and the action of "relief for work" is a positive means with many social effects.There are three modes of relief policy in different periods in Chinese history. From the inherent mechanism of the concept of "relief for work" in history, it is found that the method of "relief for work" can recruit the victims of disaster relief to receive value, which can guarantee the basic survival needs.Maintenance of social stability, construction of public facilities, active labor, self-help and other outstanding social efficacy, is an effective policy tool for national governance.At present, in our country's rural poverty management, we should actively use the modern significance and value of "relief for work" to support the improvement of basic production and living conditions in poverty-stricken areas.Active efforts to help the poor continue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作者單位】: 南京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社會服務管理體制改革與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12&ZD063)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D632.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周瓊;;乾隆朝“以工代賑”制度研究[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康鎮(zhèn);林閩鋼;;“以工代賑”作為國家治理工具的歷史考察[J];理論探討;2017年02期
2 張兆裕;;明代工賑述論[J];安徽史學;2016年06期
3 文;;從“常平倉”到“就業(yè)緩沖儲備”——中國經(jīng)濟傳統(tǒng)的現(xiàn)代價值探論[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年05期
4 余林媛;王思明;;乾隆帝以工代賑思想內(nèi)容述論[J];中國農(nóng)史;2016年04期
5 閆石;;清代青海湟水流域的災害研究綜述[J];商;2015年52期
6 周瓊;;清代賑災制度的外化研究——以乾隆朝“勘不成災”制度為例[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年01期
7 薛敏;;賦役征銀對清代中央財政的影響——以河工為例[J];黑龍江史志;2014年01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牛淑貞;;清代中期工賑救荒資金的籌措機制[J];內(nèi)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2 牛淑貞;;清代中期工賑工程之地域分布[J];蘭州學刊;2009年06期
3 牛淑貞;;淺析清代中期工賑工程項目的幾個問題[J];內(nèi)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4 牛淑貞;;18世紀清代中國之工賑工程建筑材料相關問題探析[J];內(nèi)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06年02期
5 牛淑貞;試析18世紀中國實施工賑救荒的原因[J];內(nèi)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6 牛淑貞;18世紀中國工賑救荒中的領導與管理措施[J];內(nèi)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04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軍;道德在國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J];實事求是;2004年01期
2 王木森;;國家治理邏輯中的群眾路線[J];理論研究;2014年03期
3 雷明貴;;社會主義協(xié)商民主對國家治理的意義與價值[J];湖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4年04期
4 徐峰;;我國的法治建設與國家治理研究——以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視角[J];中外企業(yè)家;2014年09期
5 熊燁;凌寧;;國家治理體系中的利益集團:角色生成與定位[J];攀登;2014年03期
6 胡偉;;市場化與國家治理:政府改革的取向[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02期
7 范如平;;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思考與對策[J];學術論壇;2014年05期
8 商玉泉;;國家治理:民主要素的三態(tài)[J];天津市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4年02期
9 楊學科;;論大國治理的法治技藝——以十八屆三中全會為背景[J];中共濟南市委黨校學報;2014年02期
10 臧雷振;;治理類型的多樣性演化與比較——求索國家治理邏輯[J];公共管理學報;2011年04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宋靜;21世紀俄羅斯貧困問題及對策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77399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1773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