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管理論文 > 行政管理論文 >

行政復議制度的改革完善與發(fā)展方向

發(fā)布時間:2016-12-01 14:21

  本文關鍵詞:行政復議制度的改革完善與發(fā)展方向,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行政復議制度的改革完善與發(fā)展方向

 

 

民主與法制DEMOCRACYANDLAW行政復議制度的改革完善與發(fā)展方向■王靜(國家行政學院中國北京100089)【摘要】行政復議制度沒有發(fā)揮應有的作用,首要問題是行政復議組織結構的缺陷,既要增強行政復議機構的獨立性,也要加強行政復議人員的專業(yè)性。而…

欽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關于開展國慶節(jié)、“兩會”期間安全生產(chǎn)排查整治專項行動的通知 本局各科室,局屬各單位:為切實做好我局2011年安全生產(chǎn)工作,進一步增強全體干部職工安全生產(chǎn)意識,確保我局安全生產(chǎn),根據(jù)2011年欽州市繼續(xù)深化“安全生產(chǎn)年”活動方…

軟式壘球?qū)τ谛W體育陽光活動開展的促進摘 要: 軟式壘球?qū)πW陽光活動有很好的補充作用,學生也十分喜愛這項運動。這項運動能豐富陽光活動內(nèi)容,發(fā)展學生身心,對學生集體性和禮儀性等方面的培養(yǎng)也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 軟式壘球 陽光體育活動 實踐對比…

 

民主與法制

DEMOCRACYANDLAW

行政復議制度的改革完善與發(fā)展方向

王靜

(國家行政學院

中國

北京

100089)

【摘要】行政復議制度沒有發(fā)揮應有的作用,首要問題是行政復議組織結構的缺陷,既要增強行政復議機構的獨立性,也要加強行政復議人員的專業(yè)性。而且行政復議以書面審理為原則也存在很多問題,行政復議審查方式應當多樣化,增加聽證程序,同時也起到填補和替代行政決定聽證的作用。從未來發(fā)展上來,我國行政復議制度可能朝著行政法院的方向靠近。

【關鍵詞】行政復議;聽證;行政法院【中圖分類號】DF3

【文件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426[2010]03-0122-04

中國1999年在修改《行政復議條例》的基礎上,由全國人大

頒布通過了《行政復議法》,對行政復議制度進行了完善和改進。但是,行政復議案件逐年下降,而行政訴訟案件逐年上升,近年來這一問題仍然存在。我國行政復議制度存在重大缺陷,沒有發(fā)揮應有的作用。改革和完善我國行政復議制度是目前建設法治政府的緊迫之舉,“行政復議在構建和諧社會過程中將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經(jīng)過堅持不懈地努力,必然成為解決行政爭議的主渠道”[1]。考察域外經(jīng)驗,結合我國現(xiàn)實情況,必須從以下方面改革和完善我國行政復議制度:

一、行政復議組織結構的改進

糾紛解決機構的獨立是保證公平、客觀對行政糾紛事實進行審理并作出判斷的關鍵。“行政復議作為一種救濟制度和內(nèi)部層級監(jiān)督制度,其有效實施的關鍵是,應當有一個相對比較超脫又熟悉法律、懂得相應行政機關業(yè)務的機構、才能把有關行政復議制度落到實處。各級法制工作機構就是相對超脫的和行政管理相對人沒有利害關系的機構”。[2]但是,各級法制工作機構只是相對超脫,還不夠超脫,不足以擺脫行政機關的影響

獨立、客觀地對爭議的案件作出裁決,可謂行政復議制度的“硬傷”。2003年“加入WTO后中國行政復議制度:挑戰(zhàn)、機遇與改革理論研討會”上多位與會代表就從實證數(shù)據(jù)和切身感受出發(fā),直指行政復議的組織結構缺陷[3]。目前行政復議機構設在行政機關內(nèi)部,行政復議工作人員的任免、薪金待遇、紀律處分同其他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并沒有任何不同,行政復議機構的復議決定也不具有獨立性,公正性大打折扣,行政復議沒有發(fā)揮應有作用首先歸咎于行政復議組織機構缺陷。改革行政復議制度,首先要從加強行政復議機構的獨立性和行政復議人員的專業(yè)性上著手。

(一)增強行政復議機構的獨立性

“行政復議是上級行政機關復查引起相對人爭議的下級機關已經(jīng)作出的行政行為的活動,這種活動如果能夠順利展開,在制度設計上,就應該力避‘官官相護’的嫌疑,也就是說,這種活動應當具有公正性,審理者應當具有獨立性和超然地位,程序是司法化的”[4]。行政復議機構增強獨立性,必須是能夠足以擺脫所處理行政糾紛所涉及的行政機關。有兩種方案可選:

第一,設置與各級政府相配套的行政復議委員會。行政復議委員會與政府法制辦合署辦公,取消政府組成部門層級設置

作者簡介:王靜,國家行政學院法學部講師、法學博士,耶魯大學中國法律中心訪問學者。

·122·

·20103

理論與改革

的復議機構,僅在特殊行政領域部門保留專門的行政復議委員

會。行政復議委員會的模式參考一些國家和地區(qū)的經(jīng)驗,如美國行政部門內(nèi)的行政上訴委員會、英國的行政裁判所、韓國的行政審判委員會以及我國臺灣地區(qū)的訴愿委員會等[5]。我國已經(jīng)開始在這一模式下展開試驗,2007年北京市人民政府行政復議委員會成立[6],2009年內(nèi)蒙古、黑龍江、江蘇、山東、河南、湖北、廣東、海南、貴州等省市在國務院法制辦的安排下試點行政復議委員會[7],即“政府主導、專業(yè)保障和社會專家學者參與”的審理案件模式,同年證監(jiān)會設立了行政復議委員會,《國土資源行政復議規(guī)定》和《稅務行政復議規(guī)則》等也規(guī)定,行政復議機關可以設立行政復議委員會。“如此大規(guī)模試點行政復議委員會,標志著我國行政復議體制機制正在醞釀著一項大的創(chuàng)新。”[8]試點行政復議委員會同時還鼓勵地方探索相對集中復議審理權,逐步推行縣級以上地方政府只設立一個綜合性行政復議中心,統(tǒng)一審查下一級政府和本級政府所屬部門及其派出機構作為被申請人的行政復議案件[9]。

第二,地方可以試驗成立行政復議辦公室或者行政復議局。行政復議辦公室或者行政復議局受省級、地市級、縣級人民政府直接領導,處理區(qū)域內(nèi)所有行政機關的行政復議案件,基本原則是對本級人民政府和行政機關的行政決定不服,向上一級行政復議機構提起復議申請,個別地方成熟甚至可以取消縣級行政復議辦公室或者行政復議局。為方便當事人申請復議,上一級復議機構可以在縣級政府設立辦事處;中央行政機關首先可以考慮在各部委內(nèi)部設立區(qū)別于各法制機構的專門行政復議機構。今后,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可以嘗試將其中央行政機關的案件集中于國務院法制辦行政復議司,在行政復議司內(nèi)按類別成立幾個部門,由行政復議司對針對國務院各部委的行政決定不服提起的復議申請進行審查。

(二)加強行政復議人員的專業(yè)性

當前行政復議工作面臨嚴峻形勢,案件分布廣,種類增加,難度增大,行政復議案件與行政訴訟案件之間的差距不斷地縮小,行政復議人員隊伍的專業(yè)化、高素質(zhì)是確保行政復議實現(xiàn)應有效果的保障。據(jù)初步統(tǒng)計,我國有行政復議權的機關有1.8萬多個,但地方三級政府的專職行政復議人員僅有1532人;區(qū)縣級政府專職行政復議人員平均僅有0.2人,卻需要辦理案件總量的50%。[10]可以考慮在行政復議工作人員方面,逐步推進行政復議官制度建設,實行復議官專業(yè)化管理,提高復議官的薪金待遇,實行較長期限的聘用制,非有法定理由不得免職,可以考慮從律師執(zhí)業(yè)經(jīng)驗豐富的資深律師中選聘律師擔任行政復議官,同時也加大對行政復議官有關行政法專業(yè)知識的培訓力度,提高行政復議官的司法素質(zhì)和專業(yè)能力[11]。2007年北京市開始行政復議人員資格考試,此后,各省市逐漸開始行政復議人員資格的考試和認證工作[12]。這一工作可以繼續(xù)推進,向司法資格考試逐步靠近,只有通過司法資格考試的才具備行政復議人員資格,并且建立起具有司法資格人員在類似種類崗位上的適當流動機制。

二、行政復議方式多樣化,增加聽證程序

(一)行政復議以書面審查為原則存在多重問題

如果說行政復議制度之前,在行政決定階段已經(jīng)有充分的聽證,事實問題已經(jīng)明了、確定,那么行政復議采取書面審查主要針對政策和法律問題,那么還可行的通。問題是我國行政決定程序非常不完善,缺少許多關鍵的程序保障,特別是重大權益受影響的案件除了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有明確立法規(guī)定要求聽證外,大量行政行為領域存在聽證空白,在這種情況,行政復議再不舉行聽證,不對行政決定環(huán)節(jié)的缺陷進行彌補,不給當事人面對面質(zhì)證、辯論的機會,僅僅依靠書面審查,行政復議如何能做出正確的、令人信服的復議決定?“書面審查與行政復議的爭訟特征相違背”[13],在書面審查中,行政機關領導將復議機構視同普通內(nèi)設機構,把復議案件的辦理視同一般的行政管理行為來操作,將行政復議文書作為一般性公文來對待,辦案程序完全是“行政化”的:收文、辦文、呈文、征求意見、逐級會簽,效率很低[14]。我國行政復議制度以書面審查為原則的做法必須改革。

(二)行政復議聽證在實踐中有成功經(jīng)驗

“在一個當事人利益可能遭受高風險剝奪的糾紛解決領

—聽證。實踐證明,這一域,英國人發(fā)明了重要的‘防護裝置’——

裝置功效卓越,它既可實現(xiàn)人們對復議制度運作的道德需求,又能實現(xiàn)人們對復議制度的高效(益)愿望。”[15]在公安機關內(nèi)已有一些成功的實踐范例,個別復議案件較少的公安機關,如嘉興市公安局甚至幾乎做到了凡有條件的復議案件都采用聽證,并且已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果[16]。而且臺灣地區(qū)的經(jīng)驗也證明,行政復議聽證有利于查清事實,作出正確判斷。臺灣地區(qū)訴愿訴愿委員會必要時可以傳喚訴愿人及原處分機關到會陳述,必要時,并可進行言詞辯論,此種“準司法機制”,,對查清事實很有幫助,尤其在公務人員保障案件的復審中,充分運用到會陳述和言詞辯論,“成果非凡”[17]。

(三)行政復議聽證可填補和替代行政決定聽證

在做出行政決定之前舉行聽證,即行政決定聽證,在做出行政決定之后舉行聽證,即行政復議聽證,二者實際上存在相互替代和補充作用。美國、德國和我國臺灣地區(qū)等對這一問題有著類似的解答。

我國臺灣地區(qū)的理論和實踐也是如此,即行政決定程序和行政復議程序互相抵消,如果行政決定中進行了聽證程序,那么不需要重復聽證,可以省略行政復議程序。臺灣地區(qū)《行政程序法》第109條規(guī)定,不服經(jīng)聽證程序作成之行政處分者,其行政救濟程序,免除訴愿及其先行程序。此條規(guī)定仿照德國聯(lián)邦行政程序法第70條。臺灣地區(qū)大法官吳庚認為,行政程序的功能就包括“代替行政救濟程序”,以往歐洲大陸國家在行政法院的訴訟程序之前,專門有訴愿或者相當于訴愿的程序,而在臺灣地區(qū)《行政程序法》制定之后,訴愿程序作為行政程序,那么就不需要再經(jīng)過訴愿程序,或者照應當減少再訴愿[18]。行政程序越完備,行政訴訟的審級都越可節(jié)省,奧地利和瑞士的行政程序法就完全取代了過去的訴愿程序,德國聯(lián)邦行政程序法也規(guī)定,凡經(jīng)過正式程序作成之處分,得徑行提起行政訴訟,無需再經(jīng)異議程序(訴愿);奧地利單一審級的行政法院就能完成監(jiān)督任務,就是因為有高水準的兩級制行政程序,“至今仍為他國學者所稱贊”[19]。而臺灣地區(qū)的訴愿法及行政程序法,加起來兩百多條,訴愿程序也是行政程序的規(guī)定,兩法律重復的比例很高,訴愿也是行政程序之一,在奧地利也是如此。而德國沒有訴愿法的規(guī)定,瑞士在程序法之外也沒有訴愿法,日本的行政不

·123·

民主與法制

DEMOCRACYANDLAW

服審查法與行政程序法加起來不過六十幾條,兩個完全重復的法律應加以整合為一個法律[20]。臺灣地區(qū)蔡文斌博士也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作成之前的行政過程中,如果能夠依行政程序法相關的規(guī)定,完善行政程序,對于人民的權益,以及法規(guī)的維護、行政效率的維持,都能兼顧,在這種公、私益都能兼顧的狀況下,實在已足以保證具體行政行為的合目的性,自毋庸再經(jīng)復議程序,可以直接進入行政訴訟的階段,事實上來看,也不虞人民會行使事后的行政爭訴程序”[21]。但是,美國的做法就恰好相反,美國傾向于事后聽證,即行政決定之后的聽證[22],特別是金錢損失,即便錯誤剝奪,也可以通過事后返還來彌補,所以事后聽證,而無需事前聽證。

行政程序中的聽證和行政復議中的聽證,二者功能重合,可以替代,那么在我國到底選擇哪一個呢?聽證程序在不同階段具有替代性作用,如果前一階段的聽證不是有證據(jù)證明可以推翻,是不需要重復的,如果行政程序階段缺乏足夠的聽證程序保護,那么行政復議階段,就不能不考慮要舉行聽證。石佑啟教授也表達了類似的考慮,“復議機關審理復議案件應采用兩種方式,即書面審查和聽證審查。對經(jīng)過正式聽證程序作出的行政決定而引起的行政復議,復議機關采用書面審查的方式;對未經(jīng)正式聽證程序作出的行政決定而引起的行政復議,復議機關應采用聽證審理的方式”[23]。加上我國尚無行政程序的統(tǒng)一立法,行政聽證不發(fā)達,可否考慮從行政復議現(xiàn)行突破?筆者認為,應當高度重視行政復議中舉行聽證的作用。除了不舉行事前聽證,不能做出正確行政決定,會給當事人的權益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害以外,行政決定可以不舉行正式聽證,而采取其他替代性方法,保證當事人意見的表達和證據(jù)的提交再加上其他必要的程序就可以。行政決定做出之后,當事人如果對此不服,進入行政復議,則必須舉行事后聽證,從而起到程序保障的作用。

(四)行政復議聽證的范圍、條件

有學者建議,對經(jīng)書面審理可能不利于申請人或者利害關系人的重大案件應當舉行聽證,“重大”是指行政處罰影響廣或者涉及的數(shù)額大,對于此類嚴重的侵益行政行為,行政機關應當適用聽證;對于復雜的行政案件,行政機關可以有自由裁量權決定是否適用聽證,“復雜”是指復議被申請人的級別較高或者職權交叉[24]。筆者認為,上述對聽證適用范圍的建議仍顯狹窄,所謂對當事人的權益產(chǎn)生應產(chǎn)生重大不利影響不應局限于只是行政處罰,應當包括其他侵益行政行為和部分授益行政行為,比如停止發(fā)放養(yǎng)老保險金,雖然發(fā)放養(yǎng)老保險金是授益行政行為,但是停止發(fā)放會給行政相對人權益造成重大影響,應當也予以聽證;而所謂復雜案件,也不單指復議被申請人的情況,而是綜合全案情況來確定。

可以通過單行法律和地方實踐對此予以突破。單行法律可以針對某些類別的行政案件,在個別領域先要求行政復議時舉行正式聽證。周漢華教授認為行政復議改革可以有三種模式,其中之一即雙軌制,在基本維持現(xiàn)行行政復議體制不變的前提下,在少數(shù)特定的領域(如稅務、知識產(chǎn)權等)率先引入獨立的復議機構或獨立裁判所[25]。個別領域的突破就可以看作是雙軌制的嘗試,比如城市房屋拆遷、農(nóng)村土地征收等涉及重大公民權益的案件,在行政復議階段應當舉行聽證。此外,還需要在進一步深入研究的基礎上確定還有哪些需要舉行正式聽證(開庭審查或者聽證審查)的情況。另外一方面,積極鼓勵地方進行試

·124·

驗,根據(jù)案件情況進行不同繁復程度的審查方式,最復雜的可

以是正式聽證,也可以在此基礎上予以簡化,采取與案件的情況相適應的其他非書面的審查方式,比如情況調(diào)查和意見聽取等形式。

三、行政復議的未來發(fā)展方向

行政復議在經(jīng)過科學合理的改造后,從我國國情出發(fā),應當繼續(xù)保持現(xiàn)有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并置的格局。行政程序、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的聽證審查方式具有一定替代性作用,由于行政訴訟和行政復議都不夠完善,既強調(diào)行政機關是解決行政糾紛的主力,也不能忽視司法終局,所以,目前行政復議不應作為行政訴訟的前置程序。當事人對行政決定不服可以選擇行政復議或者行政訴訟,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可以再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不同的救濟手段和糾紛解決途徑存在一定的替代關系,并存可以分擔行政糾紛案源,也可以形成一定競爭和互補關系,互相促進,有利于深化兩個制度的改革和發(fā)展。

縱觀英美兩國的歷史發(fā)展,筆者認為,行政復議制度的最終發(fā)展方向?qū)⑹切姓ㄔ。美國行政法法官從確立到發(fā)展,幾十年后,不僅聯(lián)邦行政機關內(nèi)建立集中使用制度的呼聲此起彼伏,地方上,州行政機關將行政法法官合并為一處辦公,成立獨立的聽證和行政審判辦公室,甚至行政法院。如果從對行政行為審查的角度來講,行政法法官的審查方式非常類似司法機構,盡管屬于行政機關,但是同法院的距離越靠越近。美國行政法法官獨立化進程繼續(xù)推進,這是美國行政司法的重要趨勢[26]

。英國行政裁判所的整體發(fā)展歷程與美國很相似,不同的是美國行政法法官保留在行政系統(tǒng)內(nèi),而英國行政裁判所已經(jīng)徹底司法化。行政裁判所是英國最為重要的司法組成部分[27],濫觴于20世紀初,在各個領域興起,最初性質(zhì)多樣,絕大多數(shù)是行政系統(tǒng)內(nèi)的司法機構,上世紀中期曾進行過大改革,絕大多數(shù)已經(jīng)完成司法化。近年改革更進一步,將不同類別的行政裁判所進行整合、重組,大部分裁判所納入統(tǒng)一的行政裁判所服務體系[28],這一趨勢距離行政法院也是越來越近。在行政法院這一點上,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出現(xiàn)趨同現(xiàn)象,如下圖所示:

美國:行政法法官

行政法法官集中使用

行政法院(行政系統(tǒng))

英國:

行政裁判所(行政系統(tǒng))

行政裁判所(司法化,司法系統(tǒng))

裁判所服務體系也許行政法院(司法系統(tǒng))

(司法系統(tǒng))

如果從區(qū)域面積和人口來講,英國行政裁判所的變化和美國某一個州的行政法法官集中化進程非常類似。在相對小一些的區(qū)域內(nèi),對行政糾紛的審查由行政機關內(nèi)部復審主要負責,內(nèi)部復審司法化,司法化程度繼續(xù)加強,成為獨立的行政法院,無論是屬于行政系統(tǒng)還是司法系統(tǒng)其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司法程度都很高,但是比傳統(tǒng)法院又有所松動,更加靈活、簡易,更利于解決糾紛矛盾。

英美法系行政糾紛解決制度改良型的演進過程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參照物。對照大陸法系的行政法律制度,特別是法國的行政法院[29],不得不思考,這是不是必經(jīng)之路?馬懷德教授曾建議設立行政法院,是從目前的法院系統(tǒng)突破[30]?疾煊姓门兴兔绹姓ǚü伲欠窨梢哉J為發(fā)現(xiàn)了行政法院

·20103

理論與改革

的另類路徑?如果不能從行政訴訟進行突破,對我國現(xiàn)有法院

系統(tǒng)進行大規(guī)模、顛覆性的重組,那么完全可以從完善行政復議的角度來推動改革,最終朝著行政法院的目標前進。

行政復議改革要從地方上予以推進,地方試驗,摸索經(jīng)驗,確定舉行正式聽證的范圍和條件,逐步實現(xiàn)行政復議機構的統(tǒng)一。在行政復議能夠解決絕大部分行政糾紛這一條件成熟時,則可以考慮將行政復議作為行政訴訟的前置程序。繼續(xù)改革的方向是向行政法院推進,行政復議變?yōu)樾姓ㄔ旱囊粚,原有法院的兩級行政訴訟變?yōu)樾姓ㄔ旱亩䦟徍腿龑彙1M管行政糾紛解決機制的發(fā)展趨勢是獨立的司法化程度很高的行政法院,但是筆者并不贊成一刀切和速成,目前的法治水平還不具備直接建立行政法院的條件。行政復議獨立化進程必須循序漸進,地方政府可以先行一步。什么時候在絕大多數(shù)地區(qū)都實現(xiàn)可行政復議的有效和公正運行,行政訴訟可以真正發(fā)揮司法審查作用,再來考慮建立統(tǒng)一的行政法院為時不晚。

參考文獻:

[1]呂錫偉.在第二次國務院部門行政復議協(xié)作會議上的發(fā)言(2008-12-25)[J/OL].國務院法制辦網(wǎng)站http://www.chinalaw.gov.cn/article/xzfy/wjjjh/200902/20090200128063.shtml,2010-3-4

[2]青鋒.中國行政復議制度的發(fā)展現(xiàn)狀和展望[J]法治論叢,2006(1):25-29

[3]蔣安杰、宋華琳.司法化———推動行政復議的制度變革[N].法制日報,2003-9-25

[4]劉莘.行政復議制度近期可能的改革[J].行政法學研究,2005(2):107-109

[5]國務院法制辦創(chuàng)新行政復議體制,權威詳解[N].法制日報,2008-12-12

[6]北京市人民政府行政復議委員會分為全會和審理會,審理會一般由9人組成,其中專家學者不少于4人,并通過投票表決。從成立至今,已召開15次審理會,共審理25宗、37件行政復議案件。2008年,行政復議委員會審理的案件占同期市政府審結的行政復議案件總數(shù)的5%,2009年占到6%,比例在逐步提高。目前北京市有7個區(qū)、縣也設立了行政復議委員會。行政復議委員會讓“官官相護”沒有市場[N].人民日報,2010-3-3

[7]全國行政復議委員會試點工作情況交流會綜述[J/OL].湖北政府法治網(wǎng)http://www.hbzffz.gov.cn/hbfzbold/index/viewxzfy-zl.jsp?newsid=27,2010-3-4

[8]國務院法制辦創(chuàng)新行政復議體制,權威詳解[N].法制日報,2008-12-12.張穹委員:政府應設行政復議委員會擺平爭議[N].法制日報,2010-03-11

[9]2008年哈爾濱市開始試水相對集中行政復議審理權。哈爾濱市行政復議工作成效顯著獲殊榮[J/OL].黑龍江省政府法治網(wǎng)http://www.hljfz.gov.cn/data/xwxx/news/2009022613494332.html,

2010-3-4

[10]國務院法制辦創(chuàng)新行政復議體制,權威詳解[N].法制日報,2008-12-12

[11]深圳市對建立我國的聽證員管理制度己做出了可貴的探索。深圳市經(jīng)濟特區(qū)行政處罰聽證程序?qū)嵭幸?guī)定[J/OL].http://www.law-lib.com/lawhtm/1997/29075.htm,2010-3-4

[12]呂錫偉.在第二次國務院部門行政復議協(xié)作會議上的發(fā)言(2008-12-25)[J/OL].國務院法制辦網(wǎng)站http://www.chinalaw.gov.cn/article/xzfy/wjjjh/200902/20090200128063.shtml,2010-3-4

[13]楊小君.對行政復議書面審查方式的異議[J].法律科學,2005(4):94

[14]杜寶國,陳歡歡.我國現(xiàn)行行政復議體制的缺陷分析[J].法學研究,2004(2):150-152

[15]朱新力.行政復議應向司法化逼近[J].法學研究,2004(2):149

[16]李立.行政復議程序全程公開后—行政機關的自我革命[N].法制日報,2003-2-12.《公安機關辦理行政復議案件程序規(guī)定》第53條也規(guī)定,“當面聽取意見,應當保障當事人平等陳述、質(zhì)證和辯論的權利”

[17]參見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編.保障案件決定書匯編.1998(1-3);1999(4).轉引自蔡文斌.行政爭訟與行政程序[J].行政法學研究,1999(4):46

[18]臺灣訴愿法修改已經(jīng)改為一級訴愿,沒有再訴愿。[19]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增訂4版).1998-7:473

[20]參見“為行政程序法催生”座談會會議紀錄[J].月旦法學雜志(32),1998(1):51.轉引自蔡文斌.行政爭訟與行政程序[J].行政法學研究,1999(4):38

[21]蔡文斌.行政爭訟與行政程序[J].行政法學研究,1999(4):47

[22]Mathewsv.Eldridge,424U.S.319(1976)

[23]接下來,石佑啟教授認為,“對未經(jīng)過復議的案件,當事人對原具體行政行為不服提起訴訟,如原具體行政行為是經(jīng)過聽證程序后作出的,法院則采用書面審理的方式;如原具體體行政行為是未經(jīng)聽證程序作出的,法院則采用開庭審理的方式。而對經(jīng)過復議的案件,當事人對復議決定不服提起訴訟,法院可采用書面審理的方式。”參見石佑啟.行政聽證筆錄的法律效力分析[J].法學,2004(4):59

[24]參見趙永行,趙昕.試論聽證在我國行政復議中的適用[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2005-6:18-19

[25]參見周漢華.行政復議司法化[J].環(huán)球法律評論,2004(1):5

[26]參見王靜.美國行政法法官集中使用制度研究[J].行政法學研究,2009(4):134-139

[27]參見王靜.英國行政法之旅———有關裁判所和征地[J].中國改革,2008(6):73-75

[28]2006年4月,英國將行政裁判所進行重組,將目前零散的裁判所分門別類,整合為10個大型的裁判所,由統(tǒng)一的裁判所服務局(TribunalsService)進行管理,裁判所服務局是英國憲法事務部的執(zhí)行機構。這一重組是半個世紀以來裁判所制度最大的變化。裁判所制度是英國司法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年處理的案件數(shù)量比民事法庭的辦案量都多,很多案件涉及到社會弱勢群體,現(xiàn)有裁判所包括18類。參見英國裁判所服務體系官方網(wǎng)站,http://www.tribunals.gov.uk/l,2010-3-4

[29]法國是行政法的母國,行政法是獨立的法律體系,行政法院獨立于普通法院之外,適用專門規(guī)則審理行政案件。行政法院隸屬于行政機關;行政法院的成員是行政官吏而不是法官,所以不享有法官任職終身的權利。而且行政法院審理案件的依據(jù)是先例,以判例作為法律淵源,行政法的重要原則由法律判例產(chǎn)生

[30]參見馬懷德,解志勇.行政訴訟案件執(zhí)行難的現(xiàn)狀及對策———兼論建立行政法院的必要性與可行性[J].法商研究,1999(6):36

責任編輯:白林

·125·

 

民主與法制DEMOCRACYANDLAW行政復議制度的改革完善與發(fā)展方向■王靜(國家行政學院中國北京100089)【摘要】行政復議制度沒有發(fā)揮應有的作用,首要問題是行政復議組織結構的缺陷,既要增強行政復議機構的獨立性,也要加強行政復議人員的專業(yè)性。而…

民主與法制DEMOCRACYANDLAW行政復議制度的改革完善與發(fā)展方向■王靜(國家行政學院中國北京100089)【摘要】行政復議制度沒有發(fā)揮應有的作用,首要問題是行政復議組織結構的缺陷,既要增強行政復議機構的獨立性,也要加強行政復議人員的專業(yè)性。而…

民主與法制DEMOCRACYANDLAW行政復議制度的改革完善與發(fā)展方向■王靜(國家行政學院中國北京100089)【摘要】行政復議制度沒有發(fā)揮應有的作用,首要問題是行政復議組織結構的缺陷,既要增強行政復議機構的獨立性,也要加強行政復議人員的專業(yè)性。而…

 

本文由第一文庫網(wǎng)()首發(fā),轉載請保留網(wǎng)址和出處!

>> 查看更多相關文檔

 

免費下載文檔:

 


  本文關鍵詞:行政復議制度的改革完善與發(fā)展方向,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7705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17705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b915a***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