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特網治理的國際沖突及其影響
本文關鍵詞:因特網治理的國際沖突及其影響
更多相關文章: 因特網 國際沖突 政治觀念沖突 管理制度沖突 治理手段沖突
【摘要】:虛擬的網絡里蟄伏著現實的不和諧,這些不和諧因素在虛擬而不虛假的網絡社會里誘發(fā)了一件件因特網治理國際沖突。這些不和諧的因素集中表現為政治觀念沖突、管理制度沖突、治理手段沖突等。這些國際沖突就像人類社會和諧發(fā)展坦途上的芒刺一般,不但危害我國意識形態(tài)安全,同時也影響世界和諧穩(wěn)定發(fā)展、人類共同繁榮進步。深度剖析因特網治理的國際沖突及其影響,將有利于消除虛擬世界里的不和諧因素,為人們建構一個和諧的網絡共同體查找沖突根源、掃清和諧障礙、消除區(qū)域隔閡指明方向。
【作者單位】: 北京聯(lián)合大學商務學院;
【關鍵詞】: 因特網 國際沖突 政治觀念沖突 管理制度沖突 治理手段沖突
【分類號】:D815;TP393.01
【正文快照】: 一、因特網治理的國際沖突網絡空間是虛擬的,但絕不是虛假的。因特網是現實世界的延伸,屬于現實世界的一部分;因特網治理的國際沖突是諸多國際沖突之一種,隸屬于現實的國際沖突。一方面,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因特網為原有的國際沖突提供了一個新的平臺,如國際間文化沖突、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大衛(wèi)·科茨;;美國此次金融危機的根本原因是新自由主義的資本主義[J];紅旗文稿;2008年13期
2 李其慶;全球化背景下的新自由主義[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3年05期
3 程恩富;新自由主義的起源、發(fā)展及其影響[J];求是;2005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凌宏;;國外愛國主義教育對我國的啟示[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2 章征科;略論全球化對中國現代化的影響[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3 楊以謙;;在民主與科學的旗幟下——德先生、賽先生中國世紀行回眸[J];安徽行政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4 梁濤;;對轉型時期鄉(xiāng)村民主范型構建的幾點思考[J];安徽行政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5 郭軍營;;《利維坦》與西方自由主義傳統(tǒng)[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6 周頌倫;日本近代史研究的楔入視角[J];北方論叢;2004年01期
7 孫慧明;;江澤民論弱勢群體問題[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8 宮維明;;馬克思哲學視野下的人性光輝[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9 江山;法律革命:從傳統(tǒng)到超現代——兼談環(huán)境資源法的法理問題[J];比較法研究;2000年01期
10 李定毅;;新自由主義思潮對我國改革的影響及其對策[J];北京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龔武;龔圣理;;中國古代社會及其私有制的終結——謹以此文獻給中國共產黨九十周年華誕[A];安徽省管子研究會2011年年會暨全國第六屆管子學術研討會交流論文集[C];2011年
2 饒洪生;;遵義會議開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先河[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貴州發(fā)展——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周年理論研究[C];2011年
3 巫文強;;社會主義經濟的制度安排與人的全面發(fā)展[A];2008年度(第六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下)[C];2008年
4 王峰;;金融危機爆發(fā)的原因及其對我國經濟發(fā)展的啟示[A];陜西省《資本論》研究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5 董正華;;全球化:歧義紛沓的解說與真實的歷史進程[A];北京論壇(2004)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多文化共存下的記憶與遺忘”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4年
6 宋霖;;共同理想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的地位[A];中國管理科學文獻[C];2008年
7 李傳桐;;新自由主義與俄羅斯養(yǎng)老保障制度改革[A];中國社會保障制度建設30年:回顧與前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8 劉洪英;;瞿秋白對殖民地國家革命前途理論的中國化[A];瞿秋白研究文叢(第二輯)[C];2008年
9 劉洪英;;瞿秋白對殖民地國家革命前途理論的中國化[A];瞿秋白研究文叢(第二輯)[C];2009年
10 華民;;對外開放造就中國經濟奇跡[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經濟·管理學科卷)[C];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龍秀雄;中國共產黨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時代性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白雪峰;當代中國大學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D];遼寧大學;2010年
3 楊芳;馬克思的社會分工理論及其當代意義[D];武漢大學;2010年
4 閆薇;馬克思經濟學基本命題:分析馬克思主義的“重構”、“辯護”和“修正”[D];吉林大學;2011年
5 史清竹;馬克思貨幣哲學思想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6 吳永華;現代自由的譜系:從盧梭、黑格爾到馬克思[D];吉林大學;2011年
7 徐奉臻;從“隱性自在”到“顯性自為”[D];吉林大學;2011年
8 王瑜;西方發(fā)展觀研究:理論探微·殊異甄析·啟迪價值[D];吉林大學;2011年
9 胡沈明;現代新聞評論寬容意識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10 劉會貴;基礎教育名師職業(yè)幸福的文化場域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任海濱;葛蘭西市民社會理論及其當代啟示[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顧博;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知識分子理論探析[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謝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思想探源及其突破性貢獻[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劉巖;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5 盧春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義務[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6 汝秋實;約翰·福斯特的生態(tài)學馬克思主義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7 鄭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基礎教育政策的嬗變與評析[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8 鄒志勇;愛因斯坦的科技倫理思想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9 楊春旺;美國金融危機的深層原因及啟示[D];中國海洋大學;2009年
10 王輝;科學發(fā)展觀的生態(tài)價值探析[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陳才興;新自由主義在拉美的發(fā)展變化及其前景[J];經濟學動態(tài);1999年02期
2 李其慶;金融全球化的成因與特征[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2年04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曉鵬;全球化與冷戰(zhàn)后國際沖突[J];理論導刊;2002年12期
2 趙毅;全球化:21世紀國際沖突的主導因素[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5年02期
3 姜安,李東晏;國際沖突導因分析[J];政治學研究;1998年02期
4 顏聲毅;國際沖突的主要根源是國家利益的沖突──兼評所謂“中國威脅”論[J];國際觀察;1994年05期
5 車華;;國際沖突概述[J];法制與社會;2006年15期
6 胡偉;論冷戰(zhàn)后國際沖突:對“文明范式”的批評[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03期
7 周迪;;國內政治權力與國際沖突[J];中國商界(下半月);2008年05期
8 邵濱鴻;國際沖突與大眾媒體[J];世界經濟與政治;2004年04期
9 朱琨;;沖突之維 讀《理解國際沖突:理論與歷史》[J];博覽群書;2003年01期
10 趙海月;國際沖突:概念、類型與解決[J];松遼學刊(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莊宗明;蔡潔;;國際貿易對國際沖突的消減效應:理論與實證研究[A];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研究集萃——紀念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2008)[C];2008年
2 蔣杰;楊春輝;;透過當前國際武裝沖突的現狀分析誘發(fā)沖突的心理因素及對策[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3 鈕漢章;;相容:超越零和的有序競爭——政治發(fā)展視角下的21世紀大國關系走勢[A];2006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學術大會論文集(下)[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于時語 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奧巴馬的“猶太人問題”[N];世界報;2009年
2 ;俄烏肇始,,“斗氣”可能成國際沖突新禍源[N];新華每日電訊;2006年
3 本報評論員 劉波;冷靜應對伊朗核危機[N];經濟觀察報;2007年
4 ;文明戰(zhàn)略與石油外交[N];21世紀經濟報道;2006年
5 本報首席記者 鄭若麟;“重新征服美國之心”?[N];文匯報;2007年
6 常殷 王曉雄 張妮;和平程度數數看[N];中國老年報;2007年
7 章念生;北約轉型的機會與難題[N];人民日報;2006年
8 魏茨澤克(德國);歐盟與中國共同的責任[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6年
9 本報記者 鮑迪克;眾神無主[N];財經時報;2006年
10 吳金光;跨界民族問題成為引發(fā)重大國際沖突的根源[N];中國民族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蔡潔;國際貿易和國際直接投資對國際沖突的影響研究[D];廈門大學;2008年
2 漆海霞;國際軍事沖突調停的三種策略效果比較[D];清華大學;2007年
3 于光勝;文明的融合與世界秩序[D];山東大學;2009年
4 王巍巍;東北亞地區(qū)的國際沖突與危機管理模式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5 于海洋;帝國主義批判與世界國家的規(guī)范性探討[D];吉林大學;2008年
6 鄺艷湘;全球化條件下的經濟相互依賴與世界和平[D];外交學院;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游紅武;后冷戰(zhàn)時代國際沖突探源[D];暨南大學;2000年
2 楊耕;冷戰(zhàn)后國際沖突的主權因素分析[D];吉林大學;2004年
3 趙昕;論NGOs在國際沖突中的影響[D];外交學院;2006年
4 沈萍;中國參與解決國際沖突和全球問題的“度”的分析[D];南京師范大學;2012年
5 聞競;國際沖突起因的心理學分析[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6 龐文剛;論國際沖突中的NGO[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有先;美國戰(zhàn)后危機外交模式的建立與發(fā)展[D];武漢大學;2005年
8 劉彩;合作博弈:國際沖突決策模式的理性選擇[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9 蒲婷婷;阿以沖突中的民族宗教因素探析[D];河北師范大學;2005年
10 譙偉;“文明沖突論”評析[D];山東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80678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ydhl/806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