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環(huán)境下基于LT編碼的P2P視頻點播節(jié)點數據處理及流暢播放技術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1-12 08:34
視頻點播(Video On Demand)能夠滿足用戶對自主收看視頻節(jié)目的需求,其作為流媒體技術的重要應用得到了很大的關注。從云計算和P2P網絡各自的特點來看,這是兩個相互互補的技術,在VOD技術上將兩種技術結合使用具有廣闊的前景。本文的研究是建立在云環(huán)境下基于LT編碼的VOD/P2P(CLTVOD/P2P)模型下進行的。分別在局域網P2P端研究節(jié)點的數據處理,在廣域網上研究視頻流暢播放技術。節(jié)點數據處理主要完成數據更新、推送和緩存替換。本文針對節(jié)點數據出現冗余的事實及用二次編碼進行數據更新的不足,根據對LT編碼過程的分析,提出了基于“種子”和分組交換的數據更新算法。該算法通過留取適量的度為1的編碼分組作為“種子”,通過種子間的分組交換,更新出新的編碼分組。實驗表明,本文算法可隨時進行數據更新,且所需計算量較小。根據用戶點播視頻節(jié)目的統(tǒng)計規(guī)律,通過計算不同節(jié)目的理想副本量,將副本量不足的視頻節(jié)目作為推送的對象,提出了基于Zipf定律的選擇推送數據的方法。依據用戶點播興趣改變導致的視頻節(jié)目流行度趨勢變化的現象和經噴泉編碼后的編碼分組間的對等性,提出了基于流行度和流行...
【文章來源】:南京郵電大學江蘇省
【文章頁數】:8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基于云計算和噴泉編碼的P2P視頻傳輸模型
圖 3.12 更新算法選取種子的實驗截圖圖 3.13 碼長為 1000 時,使用更新算法每次分組交換生成的新分組數量從實驗結果可以看出,每次分組交換更新出的新編碼分組數各不相同(如圖 3.13 所示
34圖 3.13 碼長為 1000 時,使用更新算法每次分組交換生成的新分組數量從實驗結果可以看出,每次分組交換更新出的新編碼分組數各不相同(如圖 3.13 所示這是由于更新算法生成的新編碼分組數量跟種子的選取和原始編碼分組對應的生成矩陣的結構密切相關。同時從圖 3.12 還可以知道,每次分組交換產生的編碼冗余中,第一類冗余 R占大部分,而第二類冗余 R2 的比例并不大。表 3.5 為對不同碼長進行數據更新實驗時整理出的實驗結果。表中的實驗項目包括:譯碼成功時參與譯碼的原始編碼分組的數量和度為 1 的編碼分組數量,通過更新算法生成的新編碼分組的數量,分組交換的次數以及參與分組交換的種子數量。通過以上項目還可以計算出,需要額外添加的種子數及未使用的種子數。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P2P的視頻點播系統(tǒng)綜述[J]. 沈時軍,李三立. 計算機學報. 2010(04)
[2]Web訪問特征模型建模[J]. 王會霞,葉海琴. 電腦知識與技術. 2010(08)
[3]推拉結合的P2P VoD數據分發(fā)算法P2[J]. 武廣柱,王勁林,蘇少煒. 微計算機應用. 2008(11)
[4]推送模式的P2P流媒體分發(fā)算法[J]. 周衛(wèi),葉梧,馮穗力,楊杰. 科學技術與工程. 2008(04)
[5]基于Zipf定律的PPM預測模型[J]. 張岳,裴云霞. 科技信息(科學教研). 2007(30)
[6]基于最小效用的流媒體緩存替換算法[J]. 田小波,陳蜀宇. 計算機應用. 2007(03)
[7]混合P2P流媒體的緩存替換算法研究[J]. 楊傳棟,余鎮(zhèn)危,王行剛. 計算機應用研究. 2006(11)
[8]CDN技術的發(fā)展及應用[J]. 宋家友,桑紅濤. 電視技術. 2005(06)
[9]綜述:對等網(P2P)技術[J]. 張聯峰,劉乃安,錢秀檳,張玉清. 計算機工程與應用. 2003(12)
博士論文
[1]基于P2P和云計算的動態(tài)內容管理研究[D]. 沈靜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011
碩士論文
[1]云環(huán)境下的P2P視頻點播技術研究[D]. 許俊.鄭州大學 2012
[2]P2P-VOD緩存策略的研究與仿真[D]. 李汶娟.電子科技大學 2009
本文編號:3584460
【文章來源】:南京郵電大學江蘇省
【文章頁數】:8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基于云計算和噴泉編碼的P2P視頻傳輸模型
圖 3.12 更新算法選取種子的實驗截圖圖 3.13 碼長為 1000 時,使用更新算法每次分組交換生成的新分組數量從實驗結果可以看出,每次分組交換更新出的新編碼分組數各不相同(如圖 3.13 所示
34圖 3.13 碼長為 1000 時,使用更新算法每次分組交換生成的新分組數量從實驗結果可以看出,每次分組交換更新出的新編碼分組數各不相同(如圖 3.13 所示這是由于更新算法生成的新編碼分組數量跟種子的選取和原始編碼分組對應的生成矩陣的結構密切相關。同時從圖 3.12 還可以知道,每次分組交換產生的編碼冗余中,第一類冗余 R占大部分,而第二類冗余 R2 的比例并不大。表 3.5 為對不同碼長進行數據更新實驗時整理出的實驗結果。表中的實驗項目包括:譯碼成功時參與譯碼的原始編碼分組的數量和度為 1 的編碼分組數量,通過更新算法生成的新編碼分組的數量,分組交換的次數以及參與分組交換的種子數量。通過以上項目還可以計算出,需要額外添加的種子數及未使用的種子數。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P2P的視頻點播系統(tǒng)綜述[J]. 沈時軍,李三立. 計算機學報. 2010(04)
[2]Web訪問特征模型建模[J]. 王會霞,葉海琴. 電腦知識與技術. 2010(08)
[3]推拉結合的P2P VoD數據分發(fā)算法P2[J]. 武廣柱,王勁林,蘇少煒. 微計算機應用. 2008(11)
[4]推送模式的P2P流媒體分發(fā)算法[J]. 周衛(wèi),葉梧,馮穗力,楊杰. 科學技術與工程. 2008(04)
[5]基于Zipf定律的PPM預測模型[J]. 張岳,裴云霞. 科技信息(科學教研). 2007(30)
[6]基于最小效用的流媒體緩存替換算法[J]. 田小波,陳蜀宇. 計算機應用. 2007(03)
[7]混合P2P流媒體的緩存替換算法研究[J]. 楊傳棟,余鎮(zhèn)危,王行剛. 計算機應用研究. 2006(11)
[8]CDN技術的發(fā)展及應用[J]. 宋家友,桑紅濤. 電視技術. 2005(06)
[9]綜述:對等網(P2P)技術[J]. 張聯峰,劉乃安,錢秀檳,張玉清. 計算機工程與應用. 2003(12)
博士論文
[1]基于P2P和云計算的動態(tài)內容管理研究[D]. 沈靜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011
碩士論文
[1]云環(huán)境下的P2P視頻點播技術研究[D]. 許俊.鄭州大學 2012
[2]P2P-VOD緩存策略的研究與仿真[D]. 李汶娟.電子科技大學 2009
本文編號:358446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ydhl/358446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