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應用層簽名的P2P流量識別與控制
[Abstract]:It is difficult to identify and control P2P traffic in network. After studying and comparing P2P traffic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a P2P traffic 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 method based on application layer signature is proposed. The application layer signatures of popular P2P streaming media, iqiyi and Youku, as well as some popular P2P application software, are analyzed and extracted. The high accuracy of P2P traffic identification method based on application layer signature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raffic control are verified by experiments.
【作者單位】: 江西理工大學信息工程學院;
【基金】:江西省研究生創(chuàng)新專項資金項目(YC2013-S198)
【分類號】:TP393.0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方瑩;;基于應用層簽名特征的P2P流量識別[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12年03期
2 李明偉;張大方;曾彬;黎文偉;;基于有效載荷分析的BT流量識別技術[J];計算機應用;2007年09期
3 陳敏;張廣興;畢經平;;基于SIP的VoIP流量識別方法研究[J];計算機應用研究;2007年04期
4 張廣興;陳敏;謝高崗;張大方;;一種VoIP流量識別的新方法[J];計算機應用研究;2008年04期
5 劉許剛;黃海;杜錫壽;馬宏;;基于流統(tǒng)計特征的VoIP媒體網關檢測方法[J];計算機應用研究;2011年12期
6 鄔書躍;余杰;樊曉平;;基于流量與行為特征的P2P流量識別模型[J];計算機工程;2012年16期
7 余浩;徐明偉;;P2P流檢測技術研究綜述[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武廣東;;基于連接特性的Skype流量分析與識別[J];電信快報;2009年07期
2 萬兵;楊陽;;VoIP流量監(jiān)測技術的研究與應用[J];電信快報;2010年02期
3 張莉;;基于多分類支持向量機的P2P流量識別模型的設計[J];電信快報;2010年10期
4 周東旭;王汝傳;李致遠;;一種Ares協(xié)議的精確識別方法[J];信息化研究;2012年01期
5 楊興林;孫yN;;淺談ISP P2P帶寬解決方案[J];電子商務;2011年12期
6 陳衛(wèi);任斌;賴樹明;;業(yè)務識別在EPON寬帶接入網中的硬件實現(xiàn)研究[J];光通信技術;2012年05期
7 酈昊;吳安清;;P2P流量檢測技術[J];湖北農機化;2009年05期
8 譚紅春;張仁斌;;校園網P2P流量綜合檢測及實時控制設計[J];河南工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3期
9 方瑩;;基于應用層簽名特征的P2P流量識別[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12年03期
10 胡潤東;蔡皖東;丁軍平;;面向BT的特定信息傳播監(jiān)測系統(tǒng)的實現(xiàn)[J];計算機工程;2010年2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單凱;高仲合;;基于節(jié)點及流量行為特征的P2P流量識別[A];山東計算機學會2013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李冰;VoIP和P2P IPTV流量的識別與測量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2 王楊;基于Agent的P2P網絡管理關鍵技術研究[D];蘇州大學;2009年
3 趙西滿;大規(guī)模網絡立體電視傳輸與優(yōu)化技術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臺祥廣;基于網絡處理器的流量過濾及均衡技術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1年
2 任寶虎;天清漢馬USG上網行為管理子系統(tǒng)中協(xié)議識別技術的研究和應用[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3 張靜;互聯(lián)網用戶接入行為分析及控制系統(tǒng)的分析與設計[D];北京郵電大學;2010年
4 熊鑫;基于MSN協(xié)議的VoIP流量阻斷干擾的設計與實現(xiàn)[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5 楊東清;計算機網絡P2P流量的檢測識別研究[D];云南大學;2011年
6 馬海濱;基于對等網絡的流媒體版權保護機制研究[D];南京郵電大學;2011年
7 孫彥斌;大流量音視頻數(shù)據(jù)的識別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年
8 劉劍鋒;一種對等網絡文件共享算法仿真與性能分析比較[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9 榮義昌;基于PDNS的BitTorrent流量局域化算法的仿真與實現(xiàn)[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10 張波;基于特征匹配的網絡應用識別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亮;龔儉;徐選;;基于特征串的應用層協(xié)議識別[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6年24期
2 張文;沈磊;;基于特征進程的P2P流量識別[J];計算機工程;2008年15期
3 李鑫;劉東林;;基于統(tǒng)計特征的P2P流量檢測方法[J];計算機工程;2010年05期
4 李明偉;張大方;曾彬;黎文偉;;基于有效載荷分析的BT流量識別技術[J];計算機應用;2007年09期
5 劉剛;方濱興;胡銘曾;張宏莉;;BitTorrent流量的捕獲方法及自相似性的評價[J];計算機應用研究;2006年05期
6 陳敏;張廣興;畢經平;;基于SIP的VoIP流量識別方法研究[J];計算機應用研究;2007年04期
7 李鵬;劉悅;;一種基于行為特征和SVM的P2P流量識別模型[J];開封大學學報;2010年03期
8 余浩;徐明偉;;P2P流檢測技術研究綜述[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4期
9 蔣建春,馬恒太,任黨恩,卿斯?jié)h;網絡安全入侵檢測:研究綜述[J];軟件學報;2000年11期
10 程光,龔儉,丁偉,徐加羚;面向IP流測量的哈希算法研究[J];軟件學報;2005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眾;楊建華;謝高崗;;高效可擴展的應用層流量識別架構[J];通信學報;2008年12期
2 吳震;劉興彬;童曉民;;基于信息熵的流量識別方法[J];計算機工程;2009年20期
3 張秀英;王錚;;一種基于流量識別技術的網絡信息審計模型[J];微處理機;2010年01期
4 時鴻濤;蓋凌云;郭忠文;;一種基于小波譜的流量識別方法[J];計算機工程;2012年12期
5 張劍;錢宗玨;壽國礎;胡怡紅;;在線聚類的網絡流量識別[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2011年01期
6 畢夏安;張大方;趙姣姣;;一種高效的游戲流量識別與分類技術[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11年23期
7 張劍;曹萍;壽國礎;;網絡匯聚點傳輸層拓撲的流量識別[J];計算機應用;2012年07期
8 關卿;秦宏偉;張文超;;基于流親戚關系分組的流量識別算法[J];計算機與網絡;2013年02期
9 王宇科;黎文偉;蘇欣;;基于改進分簇算法的網絡流量識別方法[J];計算機工程與科學;2011年11期
10 禹可;張馨予;狄佳璽;吳曉非;蘇駟希;;互聯(lián)網流量識別中的基于標簽傳播的重疊社團發(fā)現(xiàn)算法(英文)[J];中國通信;2012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馬永立;壽國礎;胡怡紅;錢宗玨;區(qū)海平;;新型網絡流量識別分析系統(tǒng)及其性能評估[A];第六屆全國信息獲取與處理學術會議論文集(2)[C];2008年
2 張娜娜;;P2P流量識別方法研究[A];江蘇省電子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高長喜;辛陽;鈕心忻;楊義先;;基于行為特征分析的P2P流量識別技術的研究[A];第一屆中國高校通信類院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許劉兵;;基于人工神經網絡的P2P流量識別模型的研究[A];中國電子學會第十五屆信息論學術年會暨第一屆全國網絡編碼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8年
5 賈波;鄒園萍;;基于無監(jiān)督學習的P2P流量識別[A];浙江省信號處理學會2011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6 王波;周曉光;蘇志遠;;基于節(jié)點狀態(tài)的P2P流量識別系統(tǒng)[A];中國電子學會第十五屆信息論學術年會暨第一屆全國網絡編碼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8年
7 王波;周曉光;蘇志遠;;基于節(jié)點狀態(tài)的P2P流量識別系統(tǒng)[A];2008通信理論與技術新發(fā)展——第十三屆全國青年通信學術會議論文集(下)[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林冠洲;網絡流量識別關鍵技術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1年
2 田旭;互聯(lián)網流量識別技術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2年
3 彭建芬;P2P流量識別關鍵技術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1年
4 張劍;寬帶接入網流量識別關鍵技術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1年
5 李冰;VoIP和P2P IPTV流量的識別與測量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6 郭振濱;互聯(lián)網測量與建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練琪;基于聚類分析的應用層流量識別研究[D];湖南大學;2010年
2 朱欣;基于數(shù)據(jù)流挖掘技術的流量識別[D];蘇州大學;2011年
3 張波;基于流特征的加密流量識別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2年
4 孫海霞;基于關聯(lián)規(guī)則的流量識別方法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9年
5 左建勛;網絡流量識別技術研究及其應用[D];重慶大學;2007年
6 馬保雷;基于概念漂移檢測的自適應流量識別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3年
7 崔月婷;基于分類算法與聚類算法流量識別系統(tǒng)的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0年
8 郭明亮;高速網絡中實時流量識別系統(tǒng)的研究與設計[D];北京郵電大學;2010年
9 蘇欣;基于聚類算法的流量識別方法研究及系統(tǒng)實現(xiàn)[D];湖南大學;2008年
10 龔超;基于多重識別技術的路由器流量識別系統(tǒng)研究與實現(xiàn)[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36592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ydhl/2365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