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業(yè)務需求分析及技術標準進程
本文關鍵詞:5G業(yè)務需求分析及技術標準進程 出處:《中興通訊技術》2014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G 業(yè)務需求 標準化 頻譜 移動互聯(lián)網 物聯(lián)網
【摘要】:認為移動互聯(lián)網和物聯(lián)網是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發(fā)展的主要驅動力;無線流量20年上萬倍的增長、追求極致的用戶體驗是5G面臨的直接挑戰(zhàn)。認為5G系統(tǒng)與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4G)相比較,傳輸速率、時延、連接數、流量密度、移動性等成為關鍵技術指標;預計到2020年中國還需要600 MHz以上的頻譜資源支撐寬帶業(yè)務的發(fā)展。認為向5G發(fā)展存在3種技術路線:LTE-Advanced演進、下一代無線局域網及可能的革命性路線。
[Abstract]:It is considered that mobile Internet and Internet of things are the main driving forc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f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Wireless traffic has increased tens of thousands of times in 20 years, and the pursuit of extreme user experience is a direct challenge for 5G. It is considered that 5G system is compared with 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4G), such as transmission rate, delay, connection number. Flow density and mobility are key technical indicators. It is estimated that China will need more than 600 MHz spectrum resources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broadband services by 2020.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re are three technological routes to 5G: LTE-Advanced evolution. The next generation WLAN and possible revolutionary route.
【作者單位】: 工業(yè)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通信標準研究所;
【基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013ZX03003016)
【分類號】:TN929.5
【正文快照】: 移動通信大約每10年推出新一代的技術。2010年國際電聯(lián)(ITU)確定LTE-Advanced為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4G)國際標準。目前,4G已在全球開始規(guī)模商用,業(yè)界開始啟動面向2020年及未來的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的研究工作。5G研究處于初期階段,主要集中在5G需求、頻譜、關鍵技術及預標
【參考文獻】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趙巍;無線通信系統(tǒng)中的跨層優(yōu)化技術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共引文獻】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孟楠;衛(wèi)星通信系統(tǒng)跨層帶寬分配及多媒體通信技術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李智偉;馮春燕;張?zhí)炜?鄭潔瑩;;用于OFDMA系統(tǒng)多小區(qū)干擾協(xié)調的功率分配算法[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2008年01期
2 陳斌;胡宏林;張小東;卜智勇;;未來移動通信系統(tǒng)中的小區(qū)間干擾協(xié)調技術[J];電信科學;2006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汪凡;MIMO系統(tǒng)檢測算法研究及收發(fā)技術聯(lián)合設計[D];浙江大學;2008年
2 程鵬;基于凸優(yōu)化理論的無線網絡跨層資源分配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渝霞;;LTE-Advanced系統(tǒng)中的載波聚合技術的研究綜述[J];電子質量;2009年09期
2 要樹義;VSAT標準化勢在必行[J];國際太空;1994年04期
3 趙建統(tǒng);薛紅兵;梁樹坤;;當今電源產業(yè)及電源技術的發(fā)展趨勢[J];電源技術應用;2004年11期
4 王靜;;物聯(lián)網的元數據體系初探[J];信息技術與標準化;2011年04期
5 欒風虎,刁鳴;國內外數字電視及其標準化的研究狀況[J];中國有線電視;2005年08期
6 林輝;;B3G研究與標準化進展[J];電信科學;2007年09期
7 汪莉;;數字音視頻領域標準化現(xiàn)狀分析[J];電視技術;2009年03期
8 李健;韋偉;;統(tǒng)一通信及其標準化[J];電信網技術;2009年07期
9 劉洪;張學斌;趙玉成;周雙波;;中國移動共建基站機房標準化方案研究[J];電信工程技術與標準化;2010年11期
10 胡先志;趙翎;;單模光纖國際標準化的演進[J];現(xiàn)代電信科技;2006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曾令宇;;ASON在聯(lián)通骨干傳輸網中的應用探討[A];廣東省通信學會2006年度學術論文集[C];2007年
2 陳再峰;;NGN SIP的標準化[A];中國通信學會信息通信網絡技術委員會2003年年會論文集[C];2003年
3 馬紅兵;;移動通信系統(tǒng)頻譜效率與蜂窩規(guī)劃方法的演進[A];面向21世紀的科技進步與社會經濟發(fā)展(上冊)[C];1999年
4 唐友喜;;3G LTE技術及標準簡介[A];四川省通信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二)[C];2006年
5 Don Buchman;;移動衛(wèi)星通信發(fā)展趨勢[A];2009中國衛(wèi)星應用大會會議文集[C];2009年
6 張琳;;移動網絡發(fā)展與業(yè)務能力的提供[A];2007年中國通信學會“移動增值業(yè)務與應用”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7 吳迪;周建華;嚴新民;;溫度變化對多波長OCDMA系統(tǒng)頻譜效率的影響[A];2004全國光學與光電子學學術研討會、2005全國光學與光電子學學術研討會、廣西光學學會成立20周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8 朱亮;;面向全業(yè)務的核心網建設方案[A];中國通信學會信息通信網絡技術委員會2009年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9年
9 梁玉軍;張志剛;謝慧;董穎輝;;電力行業(yè)四分裂線在大型通信天線中的應用[A];第二十二屆中國(天津)'2008IT、網絡、信息技術、電子、儀器儀表創(chuàng)新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10 崔鵬;;D2D技術在LTE-A系統(tǒng)中的應用[A];中國通信學會信息通信網絡技術委員會2011年年會論文集(下冊)[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河北電信設計咨詢有限公司專家 包東智;ASON將步入實用化[N];通信產業(yè)報;2007年
2 信息產業(yè)部電信傳輸研究所 黨梅梅;LMDS國內外應用及標準化情況[N];人民郵電;2001年
3 趙慧玲 解沖鋒 張寶峰;NGN體系結構的標準化進展[N];人民郵電;2004年
4 林浩;電纜調制解調器標準化正在加速[N];人民郵電;2000年
5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 霍曉莉;超長距離傳輸系統(tǒng)的應用[N];人民郵電;2006年
6 ;業(yè)務需求對3.5G技術的影響[N];人民郵電;2003年
7 趙陽;朗訊:著力自動交換光網標準化[N];中國電子報;2002年
8 本報記者 馮錦;UPS呈現(xiàn)高端化和標準化趨勢[N];中國電力報;2007年
9 陳煒;OSS/BSS:標準化是關鍵[N];中國計算機報;2003年
10 本報記者 連曉東;用標準化推動NGN發(fā)展[N];中國電子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引;異構中繼協(xié)作網絡的資源分配研究[D];清華大學;2011年
2 任德鋒;下一代無線通信中高速Turbo譯碼和協(xié)作頻譜感知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3年
3 馮強;基于廣義協(xié)作通信的高頻譜效率傳輸技術研究[D];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11年
4 曾令康;基于博弈論的無線資源分配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0年
5 陳少磊;無速率碼的編譯碼及其在中繼與認知網絡中的應用[D];浙江大學;2013年
6 沈潔;無線通信的智能信號處理及信道編碼理論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0年
7 張永亮;無線協(xié)同中繼自適應與增強技術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3年
8 唐倫;支持認知、協(xié)作的無線網絡資源優(yōu)化分配[D];重慶大學;2010年
9 呂凌;廣義協(xié)作通信若干關鍵技術研究[D];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09年
10 程履幫;TD-LTE系統(tǒng)無線資源管理的算法設計與仿真[D];北京郵電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賴崎;標準化、結構化技術及其在信息系統(tǒng)建設中的應用[D];天津大學;2004年
2 寧云隆;認知無線電協(xié)作頻譜感知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2年
3 周旋;基于能量和頻譜效率的移動通信網絡重配置[D];電子科技大學;2013年
4 劉少智;基于頻譜效率優(yōu)化的C-HARQ協(xié)議研究[D];湖南大學;2011年
5 王興峰;包頭城域網設計方案研究及實施[D];吉林大學;2006年
6 駱純;LTE-Advanced CoMP中聯(lián)合處理技術及系統(tǒng)性能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7 阮文飛;CDMA2000 1x EV-DO中多碼道與HARQ技術頻譜效率研究[D];南京郵電大學;2012年
8 梁靖;無線移動網絡中TCP性能的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08年
9 李茂財;移動運營企業(yè)BOSS系統(tǒng)業(yè)務對資源的占用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08年
10 張珂;MBMS傳輸模式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43286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ydhl/1432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