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集對分析的工程評標未知權重多屬性決策
本文選題:工程評標 + 集對分析。 參考:《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10期
【摘要】:基于工程項目管理需要統(tǒng)籌考慮各投標單位的情況,通過對工程項目評標管理進行分析,建立基于集對分析的工程評標未知權重多屬性決策模型。該模型利用集對分析理論,結合指標值之間的差異性,全面又突出重點地構建工程評標模型。將集對分析與灰色關聯(lián)分析相結合,利用關聯(lián)度對差異度系數(shù)賦值,建立評標分級模型。為避免權重賦值的主觀性,采用變異系數(shù)法確定指標權重,以提高權重的客觀性與適應性。構造正、反同一度矩陣,使決策更加全面。研究結果表明:采用該模型所得結果與其他所得結果的平均關聯(lián)度達到83.3%,從而驗證了該模型的合理性與可行性。
[Abstract]:Based on the project management needs to consider the situation of each bidding unit as a whole, the multi-attribute decision-making model of unknown weight of engineering bid evaluation based on set pair analysis is established by analyzing the bidding evaluation management of engineering projec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et pair analysis and the difference of index values, the model of engineering bid evaluation is constructed comprehensively and emphatically. Combining set pair analysis with 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 a bid evaluat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correlation degree to assign the coefficient of difference degree. In order to avoid the subjectivity of weight assignment,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method is used to determine the index weigh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objectivity and adaptability of the weight. The positive and inverse matrix of the same degree is constructed to make the decision more comprehensiv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correlation degree between the results obtained by this model and other results is 83.33.Thus, the rational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model are verified.
【作者單位】: 湖南城市學院土木工程學院;長安大學地質工程與測繪學院;中南大學資源與安全工程學院;
【基金】:全國優(yōu)秀博士學位論文專項基金資助項目(200449) 湖南省科技計劃項目(2011sk312) 湖南省教育廳一般項目(11C0245)
【分類號】:TU72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克勤;基于集對分析的方案評價決策矩陣與應用[J];系統(tǒng)工程;1994年04期
2 萬樹平;;基于心態(tài)指標的區(qū)間型多屬性決策方法[J];系統(tǒng)工程;2008年08期
3 李陶;付強;丁紅;;基于灰色關聯(lián)度的集對分析差異系數(shù)研究[J];黑龍江水專學報;2010年01期
4 彭志奇;不確定多屬性決策法在采礦方案優(yōu)選中的應用探討[J];礦冶工程;2003年06期
5 施麗娟;黃天民;翟秀枝;;基于集對分析的區(qū)間直覺模糊多屬性決策方法[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3期
6 饒從軍;肖新平;;風險型動態(tài)混合多屬性決策的灰矩陣關聯(lián)度法[J];系統(tǒng)工程與電子技術;2006年09期
7 衛(wèi)貴武;;區(qū)間數(shù)多指標決策問題的新灰色關聯(lián)分析法[J];系統(tǒng)工程與電子技術;2006年09期
8 劉培德;關忠良;;屬性權重未知的連續(xù)風險型多屬性決策研究[J];系統(tǒng)工程與電子技術;2009年09期
9 饒從軍;;基于模糊多屬性決策的工程評標模型[J];延邊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1期
10 蒙鵬程;;改進的TOPSIS法在工程建設項目評標中的應用[J];工程建設;2009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汪海東;曾志興;;基于集對分析的高性能再生混凝土性能優(yōu)化[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2年03期
2 吳雅菊;高曉亮;;基于集對分析的安全防范系統(tǒng)動態(tài)效能評估[J];安防科技;2011年11期
3 王萬軍;基于同異反AHP的綜合評價模型研究[J];安徽工程科技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3期
4 韓小虎;馬乾;;基于集對分析理論的土石壩風險分析[J];安徽建筑;2011年06期
5 鄧京虎;游黎;周就貓;;運用集對分析法對土地整治項目綜合評價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上半月刊);2011年17期
6 王付洲;杜紅偉;李建文;;基于集對分析的灌區(qū)運行狀況綜合評價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8年19期
7 孫麗萍;吳光;李華東;;基于SPA的區(qū)域水資源與經濟協(xié)調發(fā)展評價[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8年20期
8 孟成才;;基于集對分析-可變模糊集的地表水環(huán)境質量綜合評價[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0年22期
9 邱貴江;李祚泳;李霞;;基于指標規(guī)范值的地下水水質評價的集對分析法[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04期
10 高蘇蒂;潘爭偉;劉巧紅;;淮河干流水質評價的集對分析模型[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2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文君;暴柱;邢煥政;郭勇;于卉;;基于改進集對分析法的北方水源地水庫富營養(yǎng)化評價[A];2011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一卷)[C];2011年
2 徐怡;李龍澍;李學俊;;擴充的基于集對聯(lián)系度的粗糙集模型[A];第二十六屆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C];2007年
3 ;Multi-attribute Group Decision Making under the Condition of Dual Uncertainty[A];第二十七屆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C];2008年
4 羅景峰;許開立;;基于集對分析的應急指揮決策方案優(yōu)選[A];中國職業(yè)安全健康協(xié)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5 李陶;付強;劉東;;基于集對分析的井灌水稻需水量預測[A];寒區(qū)水科學及國際河流研究系列叢書2·寒區(qū)水循環(huán)及冰工程研究——第2屆“寒區(qū)水資源及其可持續(xù)利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6 高軍省;;集對分析法在湖泊富營養(yǎng)化評價中的應用[A];2010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三卷)[C];2010年
7 馬良;;集對分析模型下的群組決策方法[A];1996中國控制與決策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6年
8 熊渝江;;基于同異反產生式規(guī)則的非精確推理及應用[A];2002中國控制與決策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2年
9 董j;于涵偉;何偉華;;復雜自創(chuàng)生經濟系統(tǒng)的涌現(xiàn)分析[A];第25屆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上冊)[C];2006年
10 饒從軍;;基于TOWA算子和梯形模糊數(shù)灰關聯(lián)度的多屬性群決策方法[A];第五屆中國不確定系統(tǒng)年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靜;深圳灣水環(huán)境綜合評價及環(huán)境容量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2 陳少雄;桉樹中大徑材培育理論及關鍵技術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10年
3 卓瑩;基于拓撲·流量挖掘的網絡態(tài)勢感知技術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4 鮑新華;吉林—長春—四平城市經濟帶表土環(huán)境質量評價與生態(tài)地球化學分區(qū)[D];吉林大學;2011年
5 覃暉;流域梯級電站群多目標聯(lián)合優(yōu)化調度與多屬性風險決策[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6 張燕君;組織情境下人—組織匹配對個體績效的影響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7 陳海濤;基于供應鏈的中國石油資源安全保障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8 羅文柯;上覆巨厚火成巖下煤與瓦斯突出災害危險性評估與防治對策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9 任劍;模糊環(huán)境下信息不完全的隨機多準則決策方法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10 楊丙豐;環(huán)境質量遙感評價的熵模型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杜洋;供應鏈環(huán)境下煤炭企業(yè)物流配送模式決策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2 魏寶亮;我國氧化鋁進口分析及接卸港選擇問題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3 鄭旭亮;揭陽市重化工業(yè)企業(yè)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建設的調查報告[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4 馬文姬;云南省縣域可持續(xù)發(fā)展綜合評價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8年
5 黃英藝;基于信息不確定性的多屬性決策方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8年
6 游神保;企業(yè)失敗項目資源再配置管理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7 尹君;基于GIS的非煤礦山安全評價、預測及應急決策系統(tǒng)[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8 魏邦友;預兼容實驗室校準技術的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9 望文;陜西高校突發(fā)事件分級模型研究[D];西安工業(yè)大學;2011年
10 蘇宇;基于前景理論的隨機模糊多屬性決策方法的研究[D];山東經濟學院;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盧鐵光,楊廣林,王立坤;基于相對土壤質量指數(shù)法的土壤質量變化評價與分析[J];東北農業(yè)大學學報;2003年01期
2 楊林,谷長發(fā);層次分析法在林區(qū)公路路線方案比選中的應用[J];東北林業(yè)大學學報;2003年01期
3 徐澤水,達慶利;區(qū)間型多屬性決策的一種新方法[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04期
4 劉進生,王緒柱,張寶玉;區(qū)間數(shù)排序[J];工程數(shù)學學報;2001年04期
5 樊治平,肖四漢;有時序多指標決策的理想矩陣法[J];系統(tǒng)工程;1993年01期
6 譚旭;陳英武;高妍方;;一種新的基于組合賦權的區(qū)間型多屬性決策方法[J];系統(tǒng)工程;2006年04期
7 萬樹平;;基于心態(tài)指標的區(qū)間型多屬性決策方法[J];系統(tǒng)工程;2008年08期
8 吳沖,李漢鈴,朱洪文;一種新的模糊多目標群決策方法[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2002年06期
9 徐澤水,孫在東;一類不確定型多屬性決策問題的排序方法[J];管理科學學報;2002年03期
10 馬小凡,蘇海華,任建峰,郭平;白城市生態(tài)農業(yè)經濟系統(tǒng)灰色關聯(lián)分析[J];吉林大學學報(理學版);2003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廣月,齊波,付志前;地基處理決策的集對分析模型及其應用[J];巖土力學;2003年S2期
2 龔強,劉健;集對分析法在地基處理方案評價中的應用[J];山東交通科技;2003年04期
3 張清河,張云波;不確定性網絡計劃的工序作業(yè)時間研究[J];華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年02期
4 吳大國;汪明武;張薇薇;;基于集對分析的圍巖穩(wěn)定性評價[J];西部探礦工程;2008年02期
5 趙聚紅;;基于集對分析的建筑施工安全評價研究[J];商業(yè)文化(學術版);2009年02期
6 汪明武;李麗;金菊良;;圍巖穩(wěn)定性集對分析 可變模糊集綜合評價模型[J];巖土工程學報;2008年06期
7 劉利民;張建新;;用灰色系統(tǒng)方法研究深基坑的位移特性[J];建筑技術開發(fā);1996年05期
8 黃琰;文華;歐陽利軍;胡全健;;新灰關聯(lián)理論在混凝土受硫酸鹽侵蝕研究中的應用[J];科技咨詢導報;2006年09期
9 汪圣;李金云;;基于灰色關聯(lián)分析的工程項目評標方法研究[J];山西建筑;2008年02期
10 張藝峰;韓志國;姚道平;葉友權;;土層剪切波速相關因素分析與探討[J];中華建設;2008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周書敬;張曉民;侯建平;;鋼纖維高強砼沖切板強度灰色關聯(lián)分析[A];第九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Ⅰ卷[C];2000年
2 侯曉亮;譚曉慧;;灰色關聯(lián)理論在邊坡穩(wěn)定性分析中的應用[A];自主創(chuàng)新與持續(xù)增長第十一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1)[C];2009年
3 李立新;李洪振;;基于集對分析方法的施工方案的選擇[A];第八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4 汪明武;李麗;金菊良;;巖爆預測的改進集對分析模型[A];第二屆中國水利水電巖土力學與工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一)[C];2008年
5 余遠明;管宗甫;崔書瑾;張富春;許成;栗潮;;鋼渣粉的顆粒粒徑分布與水泥強度之間的關系[A];中國硅酸鹽學會水泥分會首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6 崔欽淑;李俊玲;;高強砼有腹筋約束梁灰色關聯(lián)分析[A];第九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Ⅰ卷[C];2000年
7 王彥宏;趙鴻鐵;薛建陽;楊勇;;運用灰色關聯(lián)分析SRC粘結滑移性能試驗[A];第十二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Ⅰ冊[C];2003年
8 王誠;王鐵成;;鋼筋混凝土框架柱雙向受剪承載力灰色關聯(lián)分析[A];第七屆全國現(xiàn)代結構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9 徐少波;;從高層建筑火災風險指標探究消防設計措施[A];自主創(chuàng)新與持續(xù)增長第十一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3)[C];2009年
10 李寶成;;工程投標方案設計圖編制應有統(tǒng)一規(guī)定[A];2008年全國鋁門窗幕墻行業(yè)年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7條
1 張福學;山東整飭工程評標專家隊伍[N];建筑時報;2007年
2 張金華;常熟市:啟用工程評標專家管理系統(tǒng)[N];新華日報;2007年
3 記者 曹軒;我省出臺措施強化建筑市場管理[N];吉林日報;2008年
4 本報記者 黃穗誠;今年底實現(xiàn)評標工作標準化[N];廣東建設報;2007年
5 潘木林;云安縣工程招投標實現(xiàn)“零投訴”[N];廣東建設報;2008年
6 記者 王宏曉邋實習記者 溫培 張煥;河南評標專家實施動態(tài)考核[N];中國建設報;2007年
7 本報記者 韓睿華;百尺竿頭 更進一步[N];中國建設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宋晶;分級真空預壓法加固高粘性吹填土的模擬試驗與三維顆粒流數(shù)值分析[D];吉林大學;2011年
2 戴勇;建筑施工團隊有效性及主要影響因素關系研究[D];江蘇大學;2010年
3 趙志剛;區(qū)域農業(yè)資源評價與農業(yè)景觀單元設計[D];湖南農業(yè)大學;2012年
4 李禮;建筑材料綠色性的6E綜合評價體系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朝霞;型鋼混凝土梁裂縫和變形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6年
2 史秀琴;鋼結構施工階段人為失誤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9年
3 宋嘉慶;型鋼高強高性能混凝土框架柱抗震承載力的數(shù)值模擬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9年
4 陳鋒華;廣州某圖書館內夏季空氣品質實測調查與分析研究[D];廣東工業(yè)大學;2011年
5 鄧郊;低碳約束下施工設備的選擇決策模型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6 張涵;城市一般建筑物震害預測方法及預測系統(tǒng)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8年
7 范秋映;城市防洪系統(tǒng)評價的集對分析方法[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9年
8 唐言明;城市洪水風險評價與防洪方案優(yōu)選的集對分析方法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9年
9 邢莉莉;建筑設計項目風險管理分析[D];西南交通大學;2007年
10 苗二萍;冷彎薄壁型鋼梁彎曲變形分析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96104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xiangmuguanli/1961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