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網絡結構及其信息傳播的分析
本文關鍵詞:物流網絡結構及其信息傳播的分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物流網絡是隨著現(xiàn)代化網絡經濟和信息科學技術一起蓬勃發(fā)展起來的,主要組成因素是物流組織網絡、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和物流信息網絡。而復雜網絡作為現(xiàn)實網絡的抽象形態(tài),萬維網、科學家合作網絡等現(xiàn)實網絡都可以被抽象成復雜網絡,因此復雜網絡可以很好的描述物流網絡中節(jié)點企業(yè)之間的關系。其中復雜網絡結構特征和傳播機制一直是學術界內的研究熱點,特別是最近比較熱門的復雜網絡時序特征—節(jié)點交互行為模式的突發(fā)性,還有拓撲結構特征上的小世界網絡特性,都是學者們關注的焦點。本文首先對復雜網絡的基本結構特征進行了系統(tǒng)的分析,然后把網絡動力學行為和網絡信息傳播行為模式相結合,根據(jù)移動電話網絡特定的結構特征和傳播模式建立了基于SIR的電話網絡信息傳播模型,接下來對影響網絡信息傳播的因素進行了系統(tǒng)的探究,包括時序特征、結構特征以及初始用戶的選取,最后提出基于網絡社區(qū)結構的信息擴散時間最小化算法,反復選取最佳擴散節(jié)點組成初始傳播節(jié)點集,使這些節(jié)點到網絡中其余所有節(jié)點的擴散時間都為最小,并且通過真實網絡的數(shù)據(jù)進行實驗仿真。實驗表明,復雜網絡里節(jié)點之間交互行為模式的突發(fā)性是復雜網絡的重要時序特征之一,這種突發(fā)性會使網絡信息傳播速度變慢,并且文中提出的基于網絡結構的信息擴散算法無論在信息傳播度還是信息傳播速率上都具有一定的優(yōu)越性。
【關鍵詞】:復雜網絡 結構特征 信息擴散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郵電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F252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緒論8-13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義8-9
- 1.2 國內外發(fā)展及現(xiàn)狀9-11
- 1.3 論文的主要研究內容11-12
- 1.4 論文的章節(jié)安排12-13
- 第二章 基于復雜網絡的物流網絡概述13-18
- 2.1 復雜網絡基本概論13-16
- 2.1.1 復雜網絡的定義13-14
- 2.1.2 復雜網絡基本模型14-16
- 2.2 基于復雜網絡的物流網絡基本概念16-17
- 2.2.1 物流網絡基本定義16-17
- 2.2.2 物流網絡的復雜網絡特征分析17
- 2.3 本章小結17-18
- 第三章 電話網絡結構特性分析18-28
- 3.1 電話網絡基本統(tǒng)計特性概念18-20
- 3.1.1 聚類系數(shù)18-19
- 3.1.2 平均路徑長度19-20
- 3.1.3 度與度分布20
- 3.2 電話網絡拓撲結構特征分析20-24
- 3.2.1 電話網絡整體拓撲結構21-22
- 3.2.2 電話網絡的度分布22-23
- 3.2.3 電話網絡度與聚類系數(shù)23-24
- 3.3 電話網絡時序特征—突發(fā)性24-27
- 3.3.1 突發(fā)性的基本概念24-25
- 3.3.2 實驗論證25-27
- 3.4 本章小結27-28
- 第四章 基于SIR電話網絡信息傳播模型28-37
- 4.1 滲流理論和網絡彈性28-29
- 4.2 網絡中基本傳播模型29-30
- 4.2.1 SIR傳播模型29-30
- 4.2.2 SIS傳播模型30
- 4.3 基于SIR電話網絡信息傳播模型30-35
- 4.3.1 模型描述30-31
- 4.3.2 模型建立31-33
- 4.3.3 模型仿真與分析33-35
- 4.4 本章小結35-37
- 第五章 基于網絡結構的信息傳播優(yōu)化方案37-48
- 5.1 網絡信息傳播的影響因素分析37-41
- 5.1.1 網絡時序特征-突發(fā)性對信息傳播的影響37-39
- 5.1.2 網絡拓撲結構特征對信息傳播的影響39-40
- 5.1.3 初始用戶選取對信息傳播的影響40-41
- 5.2 基于網絡社區(qū)結構的信息擴散算法41-45
- 5.2.1 問題描述41-43
- 5.2.2 算法描述43-45
- 5.3 實驗仿真與分析45-47
- 5.4 本章小結47-48
- 第六章 總結與展望48-50
- 6.1 論文總結48
- 6.2 工作展望48-50
- 參考文獻50-52
- 附錄1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撰寫的論文52-53
- 附錄2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參加的科研項目53-54
- 致謝54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覃儒展;李天華;唐賢健;;基于復雜網絡的物流網絡構建初探[J];信息系統(tǒng)工程;2009年09期
2 構平香;;物流網絡規(guī)劃解析[J];物流技術與應用;2009年11期
3 劉偉;;淺析高速公路物流網絡規(guī)劃設計[J];價值工程;2012年06期
4 駱溫平;物流網絡系統(tǒng)的計劃與設計[J];物流技術與應用;1998年04期
5 許勝余;;物流網絡化與網絡化時代的物流(上)[J];信息與電腦;2000年11期
6 何炬,曹韞建,王嬙;物流產業(yè)競爭:非差異性物流網絡經濟定價[J];預測;2001年04期
7 吳流;日本的物流網絡體系[J];港口經濟;2001年04期
8 唐孝飛,劉衛(wèi)果;物流網絡組織的中介作用[J];中國物流與采購;2002年19期
9 夏守長,奚立峰;再制造物流網絡的研究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J];工業(yè)工程與管理;2002年05期
10 張鳳林,武小悅,郭波,王正明;物流網絡可用性研究[J];系統(tǒng)工程理論方法應用;2003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娟;;基于復雜網絡的物流網絡度分布[A];中國鐵道學會物資管理委員會2009年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李元;;物流網絡復雜性[A];第二屆全國復雜動態(tài)網絡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5年
3 劉羅軍;;以“組合港”為樞紐的多式聯(lián)運物流網絡[A];城市規(guī)劃和科學發(fā)展——2009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09年
4 王振華;;整合社會資源 構筑物流網絡[A];第二次全國城市物流園區(qū)(基地、中心)交流研討會暨第八次中國物流專家論壇代表手冊[C];2004年
5 鄧小兵;;對我國物流網絡化運作的一些思考[A];第三屆中國物流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6 鞠頌東;徐杰;王冬梅;;城市物流網絡體系的構建及其對城市經濟發(fā)展的作用[A];第四期中國現(xiàn)代化研究論壇論文集[C];2006年
7 魏東亞;;實現(xiàn)物流網絡化 提升運輸競爭力[A];全國中心城市道路運政管理工作第十七次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8 范越;;構建西北鐵路物流網絡的設想[A];中國鐵道學會物資管理委員會2009年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9 王德章;趙大偉;;中國綠色食品物流網絡建設與產業(yè)競爭力提高[A];'2007現(xiàn)代物流發(fā)展高峰論壇論文集[C];2007年
10 曹有揮;;長江三角洲地區(qū)貨流格局的動態(tài)變化與物流網絡優(yōu)化[A];地理學與生態(tài)文明建設——中國地理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農發(fā)行黑龍江省分行資金計劃處 李爽;農發(fā)行支持“兩大平原”農產品物流網絡建設初探[N];黑龍江經濟報;2014年
2 毛玉強;興運司籌建州內快捷物流網絡[N];黔西南日報;2009年
3 周啟江;以貨運網點為節(jié)點鄂州建成農村物流網絡[N];中國交通報;2010年
4 李春才;未來購物——電子物流網絡[N];大眾科技報;2004年
5 流通;山西加速培育農機物流網絡[N];中國農機化導報;2006年
6 克里斯·伍德沃;物流網絡優(yōu)化[N];現(xiàn)代物流報;2008年
7 本報記者 伊佳;健全現(xiàn)代醫(yī)藥物流網絡迫在眉睫[N];國際商報;2014年
8 閆秀蓉;更新物流網絡讓福特嘗到了甜頭[N];中國汽車報;2001年
9 記者 碩強;現(xiàn)代物流網絡框架藍圖繪就[N];河北日報;2004年
10 本報記者 焦紅霞;山西加速培育農村物流網絡[N];中國改革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樣平;基于復雜網絡的昌九一體化物流網絡研究[D];上海大學;2015年
2 馬嘯來;基于滑動綜合權的物流網絡問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2年
3 黃芳;物流網絡運作風險評估與預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0年
4 田青;離散制造企業(yè)物流網絡設計方法研究[D];天津大學;2003年
5 代穎;再制造物流網絡優(yōu)化設計問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6年
6 李彥來;物流網絡結構復雜性及優(yōu)化設計問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7 陳德良;物流網絡可靠性的關鍵問題與應用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8 周曉;基于變權的多目標物流網絡流量分配問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2年
9 潘峰;信息化背景下物流網絡資源動態(tài)整合模式及流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5年
10 安延;基于交易成本理論的林產品物流網絡優(yōu)化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毅恒;新時期延邊地區(qū)物流網絡建設途徑研究[D];延邊大學;2015年
2 呂少青;聯(lián)想華東區(qū)成品出口配送中心研究和優(yōu)化建議[D];復旦大學;2014年
3 張昕宇;考慮客戶行為的第四方物流網絡優(yōu)化[D];東北大學;2014年
4 王佩佩;絲路經濟帶下新疆通道軸輻式區(qū)域物流網絡構建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6年
5 孫波;人道救援物流網絡彈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6年
6 王程;電力物流網絡優(yōu)化系統(tǒng)設計與建模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6年
7 盛杰;物流網絡結構及其信息傳播的分析[D];南京郵電大學;2016年
8 季哲;再制造物流網絡優(yōu)化設計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9 錢政;單產品物流網絡建模與優(yōu)化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8年
10 陳銘志;物流網絡的資產屬性與管理政策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9年
本文關鍵詞:物流網絡結構及其信息傳播的分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519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wuliuguanlilunwen/451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