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研發(fā)資助能否幫助企業(yè)獲得外部融資
[Abstract]:One of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difficulty of financing is asymmetric information. Government R & D funding may play a role in helping enterprises to release relevant signals. This paper takes S & T innovation listed companies in Shenzhen as a sample, applies the tendency score matching model (PSM), to avoid the bias of sample selection, and empirically studies the influence of government R & D funding on the external financing of enterpris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government R & D aid helps enterprises to obtain debt financing, but does not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equity financing level. The conclusion provides a new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enterprise financing, and it is helpful to the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government R & D financing policy.
【作者單位】: 哈爾濱商業(yè)大學;東北財經大學;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金融轉移視角下的農村金融制度調整研究”(13BJY087);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金融錯配與技術進步研究”(14BJL032)
【分類號】:F275;F812.4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張純;呂偉;;機構投資者、終極產權與融資約束[J];管理世界;2007年1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勝藍;陳英麗;胡佳妮;;市場競爭程度、股權性質與公司融資約束——基于中國20個行業(yè)上市公司的實證分析[J];產業(yè)經濟研究;2012年04期
2 祝繼高;張喬;湯谷良;;可轉換債券:融資工具還是制度安排——基于貝恩資本投資國美電器可轉換債券的案例研究[J];中國工業(yè)經濟;2012年05期
3 馮天麗;井潤田;;制度環(huán)境與私營企業(yè)家政治聯系意愿的實證研究[J];管理世界;2009年08期
4 何鏡清;李善民;周小春;;民營企業(yè)家的政治關聯、貸款融資與公司價值[J];財經科學;2013年01期
5 唐國平;李龍會;;股權結構、產權性質與企業(yè)環(huán)保投資——來自中國A股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財經問題研究;2013年03期
6 李建英;吳紅艷;;機構投資者對公司治理效率的影響——基于機構投資者類型的分組檢驗[J];財會通訊;2013年21期
7 王賢龍;;股權集中度與股價同步性——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證據[J];當代經濟;2013年14期
8 彭丁;楊長虹;;機構投資者、信息披露質量與公司績效[J];商業(yè)研究;2013年09期
9 曾愛民;魏志華;;融資約束、財務柔性與企業(yè)投資—現金流敏感性——理論分析及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財經研究;2013年11期
10 張敏;李延喜;;企業(yè)家聲譽對債務融資影響研究[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肖浩;政府干預、政治關聯與公司價值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2 奚賓;中國上市公司持有現金價值影響因素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3 姚王信;企業(yè)知識產權融資研究:理論、模型與應用[D];天津財經大學;2011年
4 李蕓達;產權制度、投資—現金流敏感性與投資效率[D];南京大學;2011年
5 劉嫦;治理環(huán)境、控股股東代理沖突和會計穩(wěn)健性研究[D];石河子大學;2009年
6 張婉君;我國上市公司機構投資者的治理效應研究[D];重慶大學;2011年
7 龍振海;中國上市公司機構投資者作用效力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8 劉奕均;金融危機背景下的機構投資者與公允價值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9 朱南苗;我國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1年
10 武磊;融資約束對中國企業(yè)實質影響的實證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崔峰;機構投資者與上市公司融資效率的研究[D];南京財經大學;2010年
2 徐寅騫;機構投資者對個人控股公司業(yè)績及治理績效的影響能力研究[D];東華大學;2011年
3 張偉斌;機構投資者參與公司治理意愿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4 肖婧;機構投資者、投資者保護與公司業(yè)績關系的實證研究[D];新疆財經大學;2011年
5 孫杰;中小企業(yè)板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與再融資方式選擇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1年
6 陳偉軍;金融危機、產權背景與企業(yè)融資能力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1年
7 王媛媛;機構投資者與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監(jiān)督[D];中山大學;2008年
8 劉宇;政府干預、企業(yè)資源與多元化經營[D];北京交通大學;2009年
9 魏凱;宏觀經濟不確定性、預防性動機與現金持有水平[D];南開大學;2009年
10 夏婷婷;股權結構對我國中小企業(yè)上市公司融資行為影響的實證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田利輝;;國有產權、預算軟約束和中國上市公司杠桿治理[J];管理世界;2005年07期
2 于李勝;王艷艷;;信息不確定性與盈余公告后漂移現象(PEAD)——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管理世界;2006年03期
3 程書強;;機構投資者持股與上市公司會計盈余信息關系實證研究[J];管理世界;2006年09期
4 婁偉;基金持股與上市公司業(yè)績相關性的實證研究[J];上海經濟研究;2002年06期
5 林毅夫,李志峗;政策性負擔、道德風險與預算軟約束[J];經濟研究;2004年02期
6 陳曉,王琨;關聯交易、公司治理與國有股改革——來自我國資本市場的實證證據[J];經濟研究;2005年04期
7 巴曙松,劉孝紅,牛播坤;轉型時期中國金融體系中的地方治理與銀行改革的互動研究[J];金融研究;2005年05期
8 胡志勇,魏明海;財務信息解釋能力對價格發(fā)現機制的影響:基于封閉式證券投資基金的研究[J];金融研究;2005年07期
9 江向才;公司治理與機構投資人持股之研究[J];南開管理評論;2004年01期
10 肖星,王琨;證券投資基金:投資者還是投機者?[J];世界經濟;2005年08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信息不對稱下的信息服務[J];中國電子商務;2001年21期
2 陳寶民;信息不對稱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作用[J];安陽大學學報;2002年04期
3 楊遇春;“信息不對稱”與公民權利實施的障礙[J];稅收與社會;2002年06期
4 李明慧;信息不對稱產生的原因、結果與治理[J];技術經濟;2004年01期
5 趙利光;信息不對稱下的商業(yè)秘密交易研究[J];生產力研究;2004年01期
6 楊平,劉衍橋;論交易中信息不對稱與中介服務的興起[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7 劉向東;信息不對稱下的金融穩(wěn)定與宏觀經濟[J];企業(yè)經濟;2005年01期
8 王娜;張佳娉;趙玉潔;;信息不對稱對預算談判的影響[J];中國證券期貨;2012年05期
9 姚文偉;;信息不對稱下企業(yè)集團如何加強財務控制[J];經營管理者;2013年27期
10 伍中信;財務信息的欺詐與偷竊[J];廣西會計;1999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詹原瑞;楊志剛;;主辦銀行制對解決信貸中信息不對稱問題的作用[A];發(fā)展的信息技術對管理的挑戰(zhàn)——99’管理科學學術會議專輯(下)[C];1999年
2 徐振業(yè);曾勇;;信息不對稱、網點規(guī)模與理財產品競爭[A];中國系統工程學會第十八屆學術年會論文集——A10系統工程方法在金融、投資、保險業(yè)等領域的研究[C];2014年
3 張程睿;王華;;公司透明度與市場信息不對稱——基于對中國股票市場的經驗研究[A];中國會計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中冊)[C];2007年
4 王重潤;;保險市場中的信息不對稱及其影響[A];保險學術獲獎成果匯編(2008)[C];2009年
5 王有貴;李勇;劉萌萌;;信息不對稱對市場演化的影響(英文)[A];全國復雜系統研究論壇論文集(二)[C];2005年
6 劉大洪;廖建求;劉建新;;消費信息不對稱的法律規(guī)制[A];紀念《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頒布十周年有獎征文獲獎文集[C];2004年
7 馬飛;馮梓洋;;信息不對稱對PE在中國發(fā)展的影響[A];2008年中國經濟特區(qū)論壇: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8 李曉霞;耿民建;;信息不對稱與醫(yī)院圖書館流程重組[A];首屆全國醫(yī)學科研管理論壇暨中華醫(yī)學會醫(yī)學科研管理學分會第十一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9 周宏;李遠遠;彭和平;;信息不對稱與中國企業(yè)債券信用風險估價[A];中國會計學會2011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10 龍勇;劉廣振;;信息不對稱對高新技術企業(yè)融資的影響及企業(yè)融資選擇[A];第七屆中國不確定系統年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田地;給信息不對稱開個處方[N];大眾科技報;2002年
2 彭興庭;“降價死”源于信息不對稱[N];健康報;2007年
3 郭凱;市場調節(jié)比“信息不對稱”管用[N];證券時報;2007年
4 安徽大學高教所研究生班 羅世銀;消除大學生就業(yè)“信息不對稱”現象[N];安徽日報;2009年
5 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博士 馮斗斛;信息不對稱下的人生經驗[N];深圳特區(qū)報;2011年
6 車易拍執(zhí)行董事 楊雪劍;用技術解決二手車經營的信息不對稱[N];人民政協報;2011年
7 本報記者 錢蓓;信息不對稱,,問題出在哪兒?[N];文匯報;2013年
8 中國能源報社電力事業(yè)部主任 劉浩;調整熱價博弈 凸顯信息不對稱[N];中國能源報;2013年
9 聶可;“再姜一軍”凸顯市場信息不對稱[N];中國質量報;2014年
10 本報記者 韓瑞蕓 整理;信息不對稱與銀行轉型[N];21世紀經濟報道;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琪;信息不對稱與市場效率的關系研究[D];山東大學;2014年
2 雷志威;信息不對稱對中國上市公司現金持有水平及其價值影響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2年
3 曾鴻志;信息不對稱與公司融資政策[D];天津大學;2005年
4 莫爾學;信息不對稱約束下的稅收行為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1年
5 劉穎;中國機動車保險市場信息不對稱的理論分析與實證檢驗[D];山東大學;2013年
6 王要玉;信息不對稱情況下供應鏈契約制定[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7 應飛虎;信息失靈的制度克服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2年
8 王修來;人力資源信息不對稱的原理探索與應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4年
9 梁靜;基于第三方物流供應鏈的信息不對稱及信息共享激勵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10 楊文宇;信息利益論[D];復旦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孟娜;信息不對稱條件下我國商業(yè)銀行信貸風險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5年
2 王歡;商業(yè)銀行客戶服務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及對策建議[D];河北金融學院;2015年
3 成文萍;需求信息不對稱下兩階段供應契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5年
4 張國興;信息不對稱下中國中小企業(yè)融資問題研究[D];外交學院;2009年
5 田雨靈;消費信息不對稱法律規(guī)制研究[D];安徽財經大學;2015年
6 姜鷗;信息不對稱條件下的企業(yè)管理溝通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7 陳志清;信息不對稱與銀行信貸風險[D];暨南大學;2003年
8 王楊;學校管理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9 龐海英;公司治理對信息不對稱的影響[D];暨南大學;2014年
10 劉蘇;軟件產業(yè)中有關信息不對稱問題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34234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2342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