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分權不充分、競爭策略扭曲與社會救助支出:內(nèi)在邏輯與中國的實際
本文選題:競爭策略 + 財政分權 ; 參考:《社會保障研究》2015年02期
【摘要】:自1994年以來,由于分稅制改革不充分,地方政府無相對獨立的稅權,不能獨立的設置稅種、稅率,使得地方政府在稅收方面缺乏較大的收入來源,而評估地方政府績效與本地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是以GDP的增長率為標尺,從而導致地方政府支出結構的扭曲——經(jīng)濟增長的競爭策略。結果導致社會救助支出的比重反而不斷下降。經(jīng)驗分析表明這一格局存在加強的趨勢。我們認為,應該賦予地方政府更多的財政收入權,而限制其過多的財政支配權,應該加入其他方面的考核指標,以"綠色GDP"、政府在公共支出和公共服務等領域內(nèi)所做出的成績,作為評估參考地方政府官員晉升的標準。
[Abstract]:Since 1994, because of the inadequate reform of the tax distribution system, the local governments have no relatively independent tax power, and cannot independently set up taxes and tax rates, which makes the local governments lack a large source of revenue in the area of taxation. The evaluation of local government performance and the level of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based on the GDP growth rate, which leads to the distortion of local government expenditure structure-the competitive strategy of economic growth. As a result, the proportion of social assistance spending has been declining. Empir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this pattern has a trend of strengthening. We believe that local governments should be given more fiscal revenue rights, and that they should be restricted from excessive fiscal control. They should also include other indicators of assessment in terms of "green GDP", the achievements made by the government in areas such as public expenditure and public services. The criteria for the promotion of local government officials as a reference for evaluation.
【作者單位】: 南京財經(jīng)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城市發(fā)展研究院;武漢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
【基金】:江蘇高校優(yōu)勢學科建設工程資助項目 江蘇省“青藍工程”資助項目 江蘇省333工程資助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編號:71003045)成果
【分類號】:F812.2;D632.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平新喬;白潔;;中國財政分權與地方公共品的供給[J];財貿(mào)經(jīng)濟;2006年02期
2 傅勇;張晏;;中國式分權與財政支出結構偏向:為增長而競爭的代價[J];管理世界;2007年03期
3 鄭磊;;財政分權、政府競爭與公共支出結構——政府教育支出比重的影響因素分析[J];經(jīng)濟科學;2008年01期
4 張軍;高遠;傅勇;張弘;;中國為什么擁有了良好的基礎設施?[J];經(jīng)濟研究;2007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杜方;朱軍;;地方政府間財政支出競爭與民生財政的主動性——基于公共教育支出的實證研究[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2 徐鍵;;強制性支出責任與地方財政自主權[J];北方法學;2011年02期
3 房志偉;;財政分權對地方公共支出結構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北方經(jīng)濟;2011年10期
4 孫志軍;杜育紅;李婷婷;;義務教育財政改革:增量效果與分配效果[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0年01期
5 成剛;蕭今;;政府間轉移支付對縣域基礎教育供給的影響——基于江西省的證據(jù)[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1年02期
6 黃瀟;楊俊;;中國地區(qū)間教育不平等的分解及治理[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7 程永林;;財政分權、經(jīng)濟增長與強制性制度變遷[J];商業(yè)研究;2011年02期
8 官永彬;;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的動因、內(nèi)涵與實現(xiàn)機制[J];商業(yè)研究;2011年03期
9 胡鋒;賀晉兵;;我國財政風險形成原因的實證研究[J];保險研究;2010年05期
10 張晏;王永欽;章元;陳釗;陸銘;;China's Development Modeli: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the Decentralization Approach to Transition[J];China Economist;2007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謝欣;李建軍;;地方財政健康與財政分權——基于湖北省縣級數(shù)據(jù)的實證研究[A];第十一屆中國制度經(jīng)濟學年會論文匯編(上)[C];2011年
2 羅必良;李尚蒲;;地方政府間競爭:基于土地出讓反應函數(shù)的估算——來自省級面板數(shù)據(jù)的驗證(1993-2009)[A];第十一屆中國制度經(jīng)濟學年會論文匯編(上)[C];2011年
3 李尚蒲;羅必良;;中央與地方博弈:來自1999-2009年土地審批與違法用地的證據(jù)[A];第十一屆中國制度經(jīng)濟學年會論文匯編(上)[C];2011年
4 周杰;;中央控制與地方過渡供給:一類公共物品提供決定的政治經(jīng)濟學分析[A];第十一屆中國制度經(jīng)濟學年會論文匯編(上)[C];2011年
5 褚宏啟;;城鄉(xiāng)教育一體化:體系重構與制度創(chuàng)新——中國教育二元結構及其破解[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6 尹恒;;中國縣級政府支出偏向研究[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7 楊勇;;聚集效應與我國旅游業(yè)發(fā)展的實證研究[A];中國旅游評論2011[C];2011年
8 孫柳媚;王爭;;轉型時期的稅收競爭、地方公共服務與經(jīng)濟表現(xiàn)[A];2008年度(第六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論文集(上)[C];2008年
9 魏鋒;沈坤榮;;中國省域腐敗鄰居效應的實證研究[A];2009年度(第七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論文集[C];2009年
10 王箐;;財政分權,政府競爭與非經(jīng)濟性公共物品提供:以人均政府衛(wèi)生支出為例[A];2012年度(第十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論文集[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江依妮;中國式財政分權下的農(nóng)村義務教育投入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彭彥強;基于行政權力分析的中國地方政府合作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唐志軍;地方政府競爭下中國之“謎”的若干問題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4 湯向俊;中國經(jīng)濟增長過程中投資消費結構轉變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5 劉光俊;財政分權體制下農(nóng)村公共服務供給研究[D];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2011年
6 金懋;運輸?shù)纳a(chǎn)理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7 陳亮;信息化對工業(yè)化的推動作用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8 馬汴京;我國地區(qū)經(jīng)濟差距影響因素實證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9 李杰偉;中國地方政府治理中市場增強型行為及績效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10 程文;基于模塊化分工的產(chǎn)業(yè)組織演化及其對中國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影響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尹燕飛;中國式財政分權體制下地方政府對基礎教育供給行為的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2 劉劍;總體規(guī)劃制定中城市政府行為的政策分析[D];中國城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2010年
3 張宇馳;作為制度要素的地方政府與產(chǎn)業(yè)績效關聯(lián)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4 劉承毅;我國流域水污染問題的政府管制研究[D];浙江財經(jīng)學院;2011年
5 張冰瑩;基于公共服務均等化理念的政府投資作用及問題研究[D];浙江財經(jīng)學院;2010年
6 李苗清;中國財政資源向上聚集的自我實施機制[D];浙江大學;2011年
7 蘇暢;中國地方政府由“經(jīng)營企業(yè)”轉向“經(jīng)營轄區(qū)”的原因分析[D];浙江大學;2011年
8 文國慶;地方財政支出對地方經(jīng)濟發(fā)展影響[D];浙江大學;2011年
9 王向;分稅制下地方政府投資沖動的實證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10 劉鴻;PFI在小城鎮(zhèn)基礎設施建設融資中的應用[D];西華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安體富;;中國轉移支付制度:現(xiàn)狀·問題·改革建議[J];財政研究;2007年01期
2 傅勇;張晏;;中國式分權與財政支出結構偏向:為增長而競爭的代價[J];管理世界;2007年03期
3 張軍;高遠;傅勇;張弘;;中國為什么擁有了良好的基礎設施?[J];經(jīng)濟研究;2007年03期
4 ;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是實現(xiàn)教育公平的基石[J];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5 嚴冀,陸銘;分權與區(qū)域經(jīng)濟發(fā)展:面向一個最優(yōu)分權程度的理論[J];世界經(jīng)濟文匯;2003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曾康華;;地方競爭造就了高房價?——財政分權視角下的焦點問題辨析[J];人民論壇;2010年15期
2 熊英;;論財政分權法制化[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3 倪志良;王洪濤;;發(fā)達國家財政分權實踐對我國的啟示[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7年06期
4 鄧;;財政分權問題根源在于分權不夠[J];當代社科視野;2008年01期
5 拉里·施羅德;蔡嵐;;尋求負責任的財政分權政策[J];公共行政評論;2009年04期
6 黃偉;;財政分權、官員腐敗及其防治文獻綜述[J];現(xiàn)代經(jīng)濟信息;2009年22期
7 陳少毅;傅鵬;;關于中國財政分權制度的思考[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8 郭廣珍;李紹平;黃險峰;;經(jīng)濟發(fā)展中的地方官員行為研究——基于政治晉升、財政分權與腐敗的視角[J];經(jīng)濟評論;2011年05期
9 于舒揚;;淺談財政分權下的地方競爭效應[J];思想戰(zhàn)線;2011年S1期
10 李明;李慧中;蘇曉馨;;財政分權、制度供給與中國農(nóng)村基層政治治理[J];管理世界;2011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吳一平;;財政分權、腐敗與治理[A];經(jīng)濟學(季刊)第7卷第3期[C];2008年
2 劉志廣;;財政社會學視野下的財政分權與經(jīng)濟增長——關于中國財政分權與經(jīng)濟增長的一個初步分析框架[A];上海市經(jīng)濟學會學術年刊(2008)[C];2009年
3 李丙紅;;省以下財政分權、轉移支付與縣級政府人力規(guī)模——以湖南為例[A];湖湘公共管理研究(第四卷)[C];2013年
4 阮藝華;;財政分權、教育投資與經(jīng)濟增長:一個文獻綜述[A];2009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5 謝欣;李建軍;;地方財政健康與財政分權——基于湖北省縣級數(shù)據(jù)的實證研究[A];第十一屆中國制度經(jīng)濟學年會論文匯編(上)[C];2011年
6 張晏;龔六堂;;分稅制改革、財政分權與中國經(jīng)濟增長[A];經(jīng)濟學(季刊)第5卷第1期(總第19期)[C];2005年
7 丁菊紅;鄧可斌;;政府偏好、公共品供給與轉型中的財政分權[A];上海市經(jīng)濟學會學術年刊(2007)[C];2008年
8 張軍;;分權與增長:中國的故事[A];經(jīng)濟學(季刊)第7卷第1期[C];2007年
9 朱富強;;如何健全我國的財政分權體系?——兼論土地財政的成因及其雙刃效應[A];市場經(jīng)濟與轉型升級——2011年廣東經(jīng)濟學會年會論文集[C];2011年
10 周軍華;楊紅偉;;淺論改革時期中國財政分權的政治約束——1978—1994年間省級領導的政治流動與地方政府財政表現(xiàn)的相關性分析[A];第二屆中國公共預算研究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趙力;公共財政應先于財政分權[N];發(fā)展導報;2002年
2 汪才信;過度財政分權代價大[N];財會信報;2005年
3 國家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 中國財政學會常務理事 副秘書長 劉尚希;我國財政分權要走自己的路[N];中國經(jīng)濟導報;2009年
4 陶然;財政分權和經(jīng)濟轉軌[N];經(jīng)濟觀察報;2003年
5 谷重慶;把握適度的財政分權,方能減少財富不平等分配[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7年
6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fā)展與戰(zhàn)略研究院、財政金融學院 呂冰洋;中國財政分權要兼顧活力與秩序[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7 梁怡;財政分權理論模型的演進[N];上海證券報;2007年
8 逄勇 作者單位 國家發(fā)改委辦公廳;財政分權與行政集權的沖突亟待解決[N];中國改革報;2007年
9 中國人民大學經(jīng)濟學院教授 周業(yè)安;有限財政分權造就短視的地方政府[N];中國經(jīng)營報;2008年
10 ;財政分權利于經(jīng)濟增長[N];中國財經(jīng)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瑋;我國市場化改革中的財政分權[D];廈門大學;2003年
2 沈偉;中印財政分權的經(jīng)濟增長效應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3 劉金濤;財政分權與中國經(jīng)濟增長關系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8年
4 張在茂;財政分權與地方經(jīng)濟發(fā)展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5 劉小勇;經(jīng)濟增長視野下的中國財政分權實證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6 潘娟;財政分權對地區(qū)經(jīng)濟不平衡增長的影響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7 底偃鵬;發(fā)展中國家財政分權對減貧的作用機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8 李淑霞;俄羅斯財政分權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9 王文劍;財政分權、地方政府行為與地區(qū)經(jīng)濟增長[D];河南大學;2008年
10 陳剛;財政分權的經(jīng)濟學與法學分析[D];西南政法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冬妮;憲政視野中的我國財政分權[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2 王海洋;中國財政分權對地方政府行為影響研究[D];遼寧大學;2012年
3 鄒昌志;中國經(jīng)濟增長過程中財政分權體制改革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4 劉小勇;財政分權與中國經(jīng)濟增長[D];山西財經(jīng)大學;2006年
5 李晨華;我國財政分權法律制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9年
6 聶偉;基于市場化條件下財政分權對經(jīng)濟增長的影響研究[D];重慶大學;2009年
7 宣偉;財政分權與經(jīng)濟增長關系研究[D];首都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9年
8 苗翡;日本財政分權公平與效率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8年
9 丁藝;財政分權對城鄉(xiāng)收入差距的影響[D];湘潭大學;2009年
10 方元子;財政分權與區(qū)域經(jīng)濟不平衡發(fā)展效應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03442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2034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