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行征地補償標準創(chuàng)新類型及問題分析
本文選題:征地補償標準 + 完全補償; 參考:《中國土地》2015年08期
【摘要】:正現(xiàn)行征地補償標準創(chuàng)新的類型區(qū)分公益性與經(jīng)營性用地,實行有差別的補償標準。由于我國沒有從法律上明確我國的征地補償標準的原則,因此,學者往往從征地補償實踐角度出發(fā),認為我國補償標準低和補償范圍窄,屬于不完全補償。這種不完全補償導(dǎo)致被征地農(nóng)民合法權(quán)益受損。針對這個問題,比較流行的做法是,根據(jù)項目是否以盈利為目的劃分為公益性和經(jīng)營性建設(shè)用地,然后通過實行有差別的補償標準取得相應(yīng)的土地使用權(quán),并在此基礎(chǔ)上,提出了不同的差別化
[Abstract]:The current land requisition compensation standard innovation type distinguishes the public welfare and the management land, implements the differential compensation standard. Because our country has not made clear the principle of compensation standard of land expropriation in law, therefore, scholars often think that the compensation standard is low and the compensation range is narrow, which belongs to incomplete compensatio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land requisition compensation practice. This incomplete compensation results in the loss of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peasants who have been expropriated. In response to this problem, the more popular practice is to divide the project into public welfare and operational construction land for the purpose of profit, and then obtain the corresponding land use right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different compensation standards, and on this basis, Different differentiation is proposed.
【作者單位】: 河海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分類號】:F321.1;F812.45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小雄;朱曉剛;黃小蘭;馮小麗;;新征地補償標準應(yīng)用探討[J];價格理論與實踐;2006年06期
2 王仕菊;黃賢金;陳志剛;譚丹;王廣洪;;基于耕地價值的征地補償標準[J];中國土地科學;2008年11期
3 韓曉宇;吳群琪;;關(guān)于征地補償標準合理性的探討[J];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4 楊正華;;推進征地補償標準爭議協(xié)調(diào)裁決工作[J];浙江國土資源;2008年12期
5 張瑛;周國新;;南京失地農(nóng)民征地補償標準測算研究[J];南京社會科學;2008年07期
6 呂曉瀾;梁洪行;;推行征地補償標準爭議裁決制度任重道遠——浙江省征地補償標準爭議裁決制度實施情況調(diào)研[J];浙江國土資源;2010年01期
7 向永泉;;福建省征地補償標準研究[J];廈門特區(qū)黨校學報;2012年04期
8 王慧敏;張勇;;山西省征地補償標準研究與應(yīng)用[J];科學之友;2012年18期
9 唐廣生;;廣西新一輪征地補償知多少?全區(qū)平均征地補償標準為3.37萬元/畝[J];農(nóng)家之友;2013年07期
10 ;我國征地補償標準提高[J];安徽農(nóng)業(yè);1999年1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6條
1 江曉忠;林航;;征地補償標準測算方法研究[A];福建省土地學會2012年年會論文集[C];2012年
2 朱曉剛;楊小雄;黃小蘭;馮小麗;;新征地補償標準及其應(yīng)用探討[A];中國土地資源戰(zhàn)略與區(qū)域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研究[C];2006年
3 鄭小剛;葛京鳳;魏靜;;通過建立失地農(nóng)民養(yǎng)老保險透視征地補償標準[A];中國地理學會2007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4 楊小雄;黃小蘭;朱曉剛;何志明;;征地補償標準驗算方法探討[A];中國土地資源戰(zhàn)略與區(qū)域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研究[C];2006年
5 張裕鳳;張晶晶;李武;;呼和浩特市征地補償標準平衡研究[A];2010年中國土地學會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0年
6 張志凱;;莆田市荔城區(qū)保障失地農(nóng)民生活和出路探索[A];2007年福建省土地學會年會征文集[C];2007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劉純友;確保新舊征地補償標準銜接到位[N];安徽日報;2010年
2 記者 朱毓松;福州調(diào)整征地補償標準[N];福州日報;2013年
3 楊燕蓉 游榮莊;我市上調(diào)征地補償標準[N];三明日報;2013年
4 湖北省鄂州市政協(xié) 吳建華;開發(fā)區(qū)征地補償標準亟待規(guī)范[N];人民政協(xié)報;2013年
5 記者 忍冬 通訊員 瞿新國;城區(qū)征地補償標準擬提高21%[N];黃石日報;2006年
6 黃楊;財政部:依法提高征地補償標準[N];中國經(jīng)濟時報;2006年
7 閆鳳翥;對征地補償標準有爭議如何申請裁決[N];江蘇農(nóng)業(yè)科技報;2007年
8 岳德亮;浙江:征地補償標準發(fā)生爭議,終于可以協(xié)商了[N];新華每日電訊;2007年
9 張曉松;國家將出臺新的征地補償標準[N];瓜果蔬菜報.農(nóng)業(yè)信息周刊;2007年
10 首席記者 楊素英;太原大幅提高征地補償標準[N];山西經(jīng)濟日報;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繆艷紅;征地補償標準制定中的利益主體參與問題研究[D];蘇州大學;2009年
2 盛春雨;征地補償標準問題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3 白東芳;我國征地補償標準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4 邢海虹;基于區(qū)域差異的征地補償標準研究[D];西北大學;2007年
5 蘇朝鵬;河北省征地補償標準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7年
6 康婕;沈陽市失地農(nóng)民征地補償標準研究[D];遼寧大學;2013年
7 楊紅梅;征地補償標準經(jīng)濟學研究[D];西南大學;2006年
8 柯燕燕;我國征地補償標準現(xiàn)狀與改進研究[D];重慶大學;2006年
9 李佳蔓;城鎮(zhèn)化進程中征地補償標準的研究[D];長安大學;2014年
10 張后;基于土地保障功能的征地補償標準測算[D];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00065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2000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