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社會政府審計戰(zhàn)略定位:一個分析框架
[Abstract]:The process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a process of forming pluralistic interest subjects, which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government function in the market econom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three-level strategic orientation of government audit in the transitional society of our country, and construct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the strategic positioning of the government audit in the transitional society.
【作者單位】: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 華南師范大學經管學院
【基金】:國家審計署立項課題[審會發(fā)(2006)35號] 廣東省審計廳立項課題[粵市會(2006)46號]
【分類號】:F239.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楊雪冬;責任政府:一個分析框架[J];公共管理學報;2005年01期
2 李健英;略論市場與政府的幾種組合關系[J];宏觀經濟研究;2000年08期
3 楊瑞龍,楊其靜;階梯式的漸進制度變遷模型——再論地方政府在我國制度變遷中的作用[J];經濟研究;2000年03期
4 葛笑天;政府職能轉變中的政府審計變革初探[J];審計研究;2005年01期
5 史寧安;葉鵬飛;胡友良;;審計質量之用戶(顧客)滿意論[J];審計研究;2006年01期
6 張立民;聶新軍;;構建和諧社會下的政府審計結果公告制度——基于政府審計信息產權視角分析[J];審計研究;2006年02期
7 天津市審計局課題組;張永革;王志楠;;關于開展專項審計調查的分析與思考[J];審計研究;2006年05期
8 李金華;關注責任,完善治理,促進民主與法制[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5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莊晉財;程李梅;;西部企業(yè)集群發(fā)展中地方政府作用的實現(xiàn)機制[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1期
2 許鹿;西部開發(fā)與制度創(chuàng)新[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S1期
3 徐斌;分權的政治經濟學與中國的分權化改革[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4 王會金;王素梅;;建立健全政府審計問責機制研究[J];財經科學;2009年01期
5 張旭昆;民間自發(fā)的制度演化與政府主持的制度演化[J];財經論叢(浙江財經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6 龐明川;中央與地方政府間博弈的形成機理及其演進[J];財經問題研究;2004年12期
7 于紋;關于我國實行審計結果公告制的探討[J];財會通訊(學術版);2005年10期
8 邵娟;李京志;;中美審計結果公告制度實施環(huán)境的比較及啟示[J];財會通訊(學術版);2007年07期
9 王華;曹細鐘;;審計質量判斷標準:法律事實與客觀事實并重[J];財會通訊(綜合版);2007年03期
10 李嘉碧;朱一中;;土地市場中的地方政府行為分析[J];財會月刊;2010年29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洪斌;節(jié)能減排政府責任保障機制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2 劇杰;降低審計質量的審計行為研究[D];南京大學;2010年
3 黃麗;中山市新型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制度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0年
4 張紅宇;中國農村土地制度變遷的政治經濟學分析[D];西南農業(yè)大學;2001年
5 劉建武;我國高新技術產業(yè)發(fā)展的制度創(chuàng)新研究[D];西北大學;2002年
6 李風圣;中國制度變遷的博弈分析(1956-1989)[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李少斌;進化博弈論與企業(yè)家形成機制研究[D];廈門大學;2002年
8 謝立新;區(qū)域產業(yè)競爭力論——以泉州、溫州、蘇州三個地級市為例[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9 孫國相;發(fā)展財政論——轉型期地方財政發(fā)展模式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02年
10 戴曉春;我國農業(yè)市場化進程中政府職能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0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裘宗舜,韓洪靈,聶新軍;論制定會計準則的允當程序[J];財會通訊;2002年05期
2 楊霞;政府信息公開實現(xiàn)條件研究[J];檔案學通訊;2005年03期
3 樊綱;;兩種改革成本與兩種改革方式[J];經濟研究;1993年01期
4 楊瑞龍;;論制度供給[J];經濟研究;1993年08期
5 楊瑞龍;論我國制度變遷方式與制度選擇目標的沖突及其協(xié)調[J];經濟研究;1994年05期
6 楊瑞龍;我國制度變遷方式轉換的三階段論———兼論地方政府的制度創(chuàng)新行為[J];經濟研究;1998年01期
7 呂金忠;政府審計的再定位:還“萬能審計”為“有限審計”[J];中國審計;2002年06期
8 邢俊芳;接軌國際績效審計 謀求中國審計發(fā)展機遇[J];中國審計;2003年15期
9 杜興強;會計信息產權的邏輯及其博弈[J];會計研究;2002年02期
10 伍中信,肖美英;信息、產權與博弈:會計監(jiān)督的經濟學[J];會計研究;1997年1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何家鳳;何少武;張興旺;;政府審計對國家經濟安全影響探析[J];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2 鄧小軍;;論系統(tǒng)柔性政府審計測評模型構建[J];財會通訊;2011年22期
3 丁時勇;張萬鈞;呂煒;;政府審計開展政策評估的優(yōu)勢分析[J];審計月刊;2011年06期
4 張友棠;閻銀泉;;政府審計應加強對內部審計的指導——基于政府審計與大學內部審計關系的角度[J];財政監(jiān)督;2011年18期
5 崔愛民;;查找問題不斷完善政府審計[J];出國與就業(yè)(就業(yè)版);2011年12期
6 王敬群;施曉慧;;現(xiàn)代風險導向審計在政府審計中的應用[J];北方經貿;2011年06期
7 劉建;;從異化勞動視角透析富士康“跳樓自殺事件”[J];延邊黨校學報;2011年03期
8 楊晶晶;;中歐政府審計和法定審計對比小議——由中歐實現(xiàn)審計公共監(jiān)管等效引發(fā)的思考[J];時代金融;2011年15期
9 楊志進;;國家理論與政府審計的本質[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1年12期
10 蔣琰;原朝陽;;我國政府審計獨立性缺失問題研究[J];經濟視角(中旬);2011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立民;聶新軍;;和諧社會、政府責任與國家審計[A];中國會計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2 廖洪;;論中國特色政府審計的十大關系[A];中國會計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7年
3 湯小莉;逯穎;;淺析政府審計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的理論基礎與現(xiàn)實基礎[A];第五屆(2010)中國管理學年會——會計與財務分會場論文集[C];2010年
4 馬笑芳;;從政府審計到問責政府:改革的制度障礙、漸進意義與現(xiàn)實選擇[A];中國會計學會2011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5 劉成立;;政府審計、“殺毒軟件”與國家經濟安全[A];中國會計學會審計專業(yè)委員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6 李健;侯興國;曹廣明;;政府審計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的實現(xiàn)路徑與機制框架[A];道路·創(chuàng)新·發(fā)展——陜西省社會科學界第三屆(2009)學術年會金融危機與陜西經濟發(fā)展專題學術論壇論文選集[C];2009年
7 陸曉暉;;現(xiàn)行政府審計體制下的我國政府審計需求和供給研究——基于公共物品需求與供給視角[A];中國會計學會審計專業(yè)委員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8 ;政府會計改革的新力量:政府審計的咨詢功能[A];中國會計學會審計專業(yè)委員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9 周運清;;轉型社會與城市社區(qū)組織建設的拓展[A];社會轉型與社區(qū)發(fā)展——社區(qū)建設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10 朱賢磊;;企業(yè)社會責任審計主體的選擇及具體應用——基于我國政府審計的政治屬性[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沈蕓;云南聘中介專家參與政府審計[N];中國稅務報;2009年
2 張勝波;政府審計要為“三舊”改造護航[N];南方日報;2010年
3 楊光斌;充分認識“政治”在轉型社會中的重要性[N];學習時報;2011年
4 ;明確政府職能定位[N];遼寧日報;2003年
5 秦海軍 長治市審計局;政府審計為保障經濟安全服務[N];中國建材報;2010年
6 郭暉;行政問責制:政府審計公信力提高的關鍵[N];中國信息報;2010年
7 莫人;談政府職能定位[N];中國高新技術產業(yè)導報;2004年
8 徐中振;從轉型社會走向和諧社會[N];解放日報;2005年
9 審計署審計干部培訓中心 曹路軍;政府審計人員培訓改進對策[N];中國審計報;2009年
10 本報記者 羅晶晶;地方融資平臺:政府審計和社會審計一個也不能少[N];中國會計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念;社會保險分析與政府職能定位[D];西南財經大學;2000年
2 張金男;政府審計效能之研究[D];暨南大學;2006年
3 洪兵;轉型社會中的新聞生產[D];復旦大學;2005年
4 戴曉春;我國農業(yè)市場化進程中政府職能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03年
5 許和隆;沖突與互動:轉型社會政治發(fā)展中的制度與文化[D];蘇州大學;2006年
6 杜凡;轉型社會的公正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7 何瑞雄;以公平和效率為導向的政府管理審計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8 王芳;政府審計質量的影響因素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9 張海斌;轉型社會中的鄉(xiāng)村自治與法治[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10 唐萌;邁向互動式公眾參與理念[D];吉林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文娟;我國政府審計問責制度及其效果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0年
2 高雪;政府審計職能與作用研究[D];山東經濟學院;2011年
3 張瓊方;政府審計質量影響因素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
4 汪旭;政府審計績效研究[D];蘭州商學院;2011年
5 張詩悅;政府審計質量影響因素的研究[D];浙江財經學院;2012年
6 樂瑩;蔣明祺政府審計思想及其啟迪[D];江西財經大學;2012年
7 盧盛榮;當前我國轉型社會腐敗的社會控制機理[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8 盧琳秉;革命根據(jù)地時期政府審計探析[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9 馮婷;論政府審計與其他審計的關系[D];山西財經大學;2010年
10 任敬怡;民國政府審計思想探析[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25509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shenjigli/2255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