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平衡記分卡的重大錯報風險評估方法
本文選題:平衡記分卡 + 被審計單位; 參考:《中國注冊會計師》2008年06期
【摘要】:現(xiàn)代風險導向審計中審計風險由重大錯報風險和檢查風險構成,可接受的檢查風險水平與重大錯報風險的評估結果成反向關系,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越高,可接受的檢查風險越低,反之,可接受的檢查風險越高?梢,在審計階段對重大錯報風險的評估是至關重要的過程,本文引入企業(yè)績效評價的平衡記分卡的思想,構建了一個全新的重大錯報風險的評估機制。有效的重大錯報風險的評估方法是審計理論研究者對新準則下審計實務工作的必要指導。但重大錯報風險的評估不能僅僅限于財務指標的評估。近年來國內外多起審計失敗案例告訴注冊會計師,在評估被審計單位重大錯報風險時非財務因素也十分重要,F(xiàn)代企業(yè)中采用的平衡記分卡就是在原有財務因素的基礎上引入了新的非財務因素。筆者嘗試在評估重大錯報風險時運用平衡記分卡的思想。
[Abstract]:In modern risk-oriented audit, audit risk consists of material misstatement risk and inspection risk. The acceptable level of inspection risk is inversely related to the evaluation result of material misstatement risk, and the higher the risk of material misstatement is, The lower the acceptable inspection risk, the higher the acceptable inspection risk. Therefore, in the audit stag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evaluate the risk of material misstatemen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idea of balanced scorecard of enterpris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constructs a new evaluation mechanism of risk of material misstatement. The effective method of assessing the risk of material misstatement is the necessary guidance for the audit practice under the new standards. However, the assessment of the risk of material misstatement cannot be limited to the assessment of financial indicators. In recent years, many audit failure cases at home and abroad tell CPA that non-financial factors are also very important in assessing the risk of material misstatement of audited units. The balanced scorecard used in modern enterprises introduces new non-financial factors on the basis of the original financial factors. The author tries to apply the idea of balanced scorecard when evaluating the risk of material misstatement.
【作者單位】:
【分類號】:F239.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文彬 ,黃履申;關于審計立法若干問題的意見[J];上海會計;1983年06期
2 黃華麟;關于審計工作中幾個問題的探討[J];上海會計;1983年07期
3 包強;內部控制與流程圖[J];上海會計;1984年10期
4 姚梅炎;試論審計與會計監(jiān)督的關系[J];中央財經(jīng)大學學報;1984年02期
5 顧循良;;審計工作應積極支持改革[J];財會通訊(綜合版);1984年10期
6 何萬清;;如何寫審計報告[J];財會通訊(綜合版);1984年S5期
7 宋琰;郭晉龍;;審計定義研究[J];會計之友(上);1984年01期
8 宋琰;郭晉龍;;審計問答[J];會計之友(上);1984年04期
9 張平之;試論后續(xù)審計在經(jīng)濟效益審計中的地位和作用[J];上海會計;1985年07期
10 郭晉龍 ,宋琰;試論現(xiàn)代審計與傳統(tǒng)審計的分野和滲透[J];山西財經(jīng)大學學報;1985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趙守祥;;論保險企業(yè)經(jīng)濟效益審計的評價標準和指標體系[A];審計論文選編[C];1996年
2 黃京菁;;關于我國獨立審計委托關系的思考[A];企業(yè)財務報告問題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3 林宏信;;論虛假財務報告的概念、成因及其防范治理對策[A];2002中國未來與發(fā)展研究報告[C];2002年
4 黃京菁;;關于風險導向審計模式在我國運用的思考[A];新經(jīng)濟環(huán)境下的會計與財務問題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5 張勁;;煙草行業(yè)流通體制改革與內部審計[A];2003年煙草會計學論文選[C];2003年
6 廖達超;溫建文;;建筑業(yè)中用于質量卓越的平衡記分卡:一個成功的故事(英文)[A];首屆亞洲質量網(wǎng)大會暨第17屆亞洲質量研討會——首屆中國質量學術論壇論文集(第二卷)[C];2003年
7 李曉光;;淺析目前企業(yè)開展管理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A];石油杯全國上市公司內部審計理論研討會暨經(jīng)驗交流論文匯編[C];2003年
8 馬建國;田雪梅;李硯茹;;淺析上市公司的內部審計監(jiān)督——談宏源證券公司內部審計[A];石油杯全國上市公司內部審計理論研討會暨經(jīng)驗交流論文匯編[C];2003年
9 ;上市公司內部審計的幾點體會——以粵電力為例[A];石油杯全國上市公司內部審計理論研討會暨經(jīng)驗交流論文匯編[C];2003年
10 蔣永輝;;淺探上市公司內部審計的作用和審計重點[A];石油杯全國上市公司內部審計理論研討會暨經(jīng)驗交流論文匯編[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河南省許昌市審計局 黃國炳;淺談對企業(yè)會計賬表造假的審計方法[N];中國審計報;2000年
2 孫新亮;對計算機審計的幾點思考[N];中國審計報;2000年
3 江蘇省徐州市審計局 徐霄鵬;“偷稅”豈能當作“漏稅”[N];中國審計報;2000年
4 宋伯迅;審計人員要做到“四慎”[N];中國審計報;2000年
5 河南省審計廳 張國柱;淺談聯(lián)邦德國的審計工作(一)[N];中國審計報;2000年
6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署令[N];中國審計報;2000年
7 范俊球;全面審計 突出重點 搞好經(jīng)濟責任審計[N];中國審計報;2000年
8 傅衛(wèi)民;淺談審計風險的防范[N];中國審計報;2000年
9 李建華 代景泉;濱州市審計局量化考核審計人員[N];中國審計報;2000年
10 張建玲;道是無情卻有情[N];中國審計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張繼勛;審計判斷研究[D];天津財經(jīng)學院;2002年
2 宋夏云;國家審計目標及實現(xiàn)機制研究[D];上海財經(jīng)大學;2006年
3 段宏;風險導向審計模式下風險偏好的影響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6年
4 吳煥香;跨國公司戰(zhàn)略聯(lián)盟績效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5 陳列偉;面向建筑企業(yè)競爭力提升的競爭模式與競爭戰(zhàn)略研究[D];天津大學;2006年
6 何懷平;復雜結構組織績效管理系統(tǒng)的涌現(xiàn)及協(xié)同研究[D];天津大學;2006年
7 陳華敏;非財務指標的績效后果研究[D];廈門大學;2006年
8 張曉瑜;中俄審計制度比較研究[D];廈門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上官忠東;注冊會計師審計風險研究[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01年
2 尹孝凡;廠長(經(jīng)理)離任審計規(guī)范化研究[D];西南農業(yè)大學;2001年
3 劉煒;商業(yè)銀行公司信貸客戶信用評價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02年
4 龔周頻;高新技術企業(yè)核心能力及其評價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2年
5 魏紅霞;以戰(zhàn)略為導向的企業(yè)業(yè)績評價體系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2年
6 李新宇;上市公司過度盈余管理的成因分析、識別方法及防范對策研究[D];重慶大學;2002年
7 葛基中;運用信息技術實施報關企業(yè)績效評估的研究[D];上海海運學院;2003年
8 汪江;我國證券市場審計師變更分析[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3年
9 曾萌;風險導向審計的理論體系及應用研究[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03年
10 吳翊z,
本文編號:181594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shenjigli/1815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