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游客認知的“陰影區(qū)”城市旅游形象研究 ——以江蘇常州為例
發(fā)布時間:2022-12-17 19:30
隨著旅游業(yè)的深入發(fā)展,旅游形象研究逐漸成為學術界研究的主體內容之一。旅游形象的塑造和建設愈來愈受到世界上各個國家和地區(qū)的重視,這其中不僅包括旅游熱點地區(qū),也包括旅游“陰影區(qū)”,甚至是它們要求發(fā)展旅游業(yè)的愿望更迫切更強烈。本研究以“陰影區(qū)’城市旅游形象為切入點,從游客認知的角度出發(fā),同時結合實踐,在分析已有模型的基礎上構建“陰影區(qū)”城市旅游形象游客認知理論模型。 本選題的研究過程為:首先通過搜集相關文獻資料,結合“陰影區(qū)”城市旅游形象在實踐中山現(xiàn)的問題,確定該選題研究。其次,對比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結合旅游“陰影區(qū)”的特點,本研究提山“陰影區(qū)”城市旅游形象游客認知理論模型。再次,以常州市為例設計旅游形象調查問卷進行實踐調研,運用spss軟件中的因子分析、相關性分析和多變量方差分析得出結果驗證假設。最后,結合數(shù)據(jù)分析結果和理論模型,提出常州旅游形象塑造和建立的對策及宣傳口號。 本選題得出以下結論:其一,從游客的角度出發(fā),將影響游客對旅游形象認知的因素劃分為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主觀因素包括先前經驗、旅游動機、人口社會學統(tǒng)計特征,客觀因素包括原生信息源、旅游地宣傳營銷等,游客認...
【文章頁數(shù)】:8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旅游形象研究是學術界研究的主題之一
1.1.2 旅游形象的建設愈來愈受到各個地區(qū)的重視
1.1.3 旅游形象的研究是"陰影區(qū)"城市旅游發(fā)展的需要
1.2 研究意義
1.2.1 理論意義
1.2.2 實踐意義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獻查詢研究方法
1.3.2 跨學科交叉研究方法
1.3.3 社會調查研究方法
1.3.4 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研究方法
1.3.5 數(shù)理統(tǒng)計分析方法
1.3.6 實證分析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主要內容與重點及難點
1.4.1 研究的主要內容
1.4.2 研究重點
1.4.3 研究難點
1.5 研究的技術路線
第2章 選題研究理論分析與綜述
2.1 選題研究相關概念的界定
2.1.1 城市旅游形象的概念
2.1.2 旅游"陰影區(qū)"的概念
2.1.3 游客認知的概念
2.2 相關理論的應用
2.2.1 認知理論
2.2.2 系統(tǒng)論
2.2.3 推拉理論
2.3 選題研究的綜述
2.3.1 旅游形象的影響因素研究綜述
2.3.2 旅游形象的感知行為研究綜述
2.3.3 旅游形象的測量研究綜述
2.3.4 旅游形象的營銷管理研究綜述
2.3.5 陰影區(qū)理論研究綜述
2.3.6 游客認知研究綜述
第3章 常州市旅游發(fā)展"陰影區(qū)"情況分析
3.1 常州市基本情況
3.2 常州市旅游業(yè)概述
3.2.1 常州市旅游資源概況
3.2.2 常州市旅游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
3.2.3 旅游業(yè)對常州發(fā)展的貢獻
3.3 常州市旅游發(fā)展被陰影的狀況分析
3.3.1 常州市旅游資源陰影
3.3.2 常州市旅游交通區(qū)位陰影
3.3.3 常州市旅游客源區(qū)位陰影
3.3.4 常州市旅游形象陰影
3.3.5 常州市旅游人才吸引陰影
第4章 "陰影區(qū)"城市旅游形象的游客認知模型構建
4.1 "陰影區(qū)"城市旅游形象游客認知模型的構建背景
4.1.1 進一步研究旅游形象與游客認知之間關系的需要
4.1.2 "陰影區(qū)"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的需要
4.1.3 "陰影區(qū)"城市旅游形象營銷傳播的需要
4.2 "陰影區(qū)"城市旅游形象游客認知模型的構建依據(jù)
4.2.1 認知理論在模型構建中的應用
4.2.2 旅游形象研究中認知模型回顧
4.2.3 旅游動機和認知模型之間的關系
4.3 "陰影區(qū)"城市旅游形象游客認知模型的構建框架
4.4 "陰影區(qū)"城市旅游形象游客認知模型的解釋及研究假設
第5章 常州城市旅游形象游客認知分析
5.1 游客基本資料與旅游信息情況
5.1.1 游客人口社會學統(tǒng)計特征
5.1.2 游客旅游信息情況
5.2 旅游認知形象的因子分析及其與情感形象、總體形象的關系
5.2.1 旅游認知形象的因子分析
5.2.2 旅游認知形象與情感形象之間的關系
5.2.3 旅游認知形象與總體形象之間的關系
5.2.4 旅游情感形象與總體形象之間的關系
5.3 游客人口統(tǒng)計特征與旅游形象認知差異分析
5.4 旅游動機的因子分析
5.5 旅游動機與旅游形象的相關性分析
5.6 對常州旅游形象游客認知的調查
5.6.1 常州旅游形象定位現(xiàn)狀分析
5.6.2 網絡搜集對比常州與周邊地區(qū)旅游形象差異
5.6.3 基于旅游動機的游客分類對旅游形象的認知差異
第6章 常州市旅游形象建設的分析
6.1 常州市旅游形象建設診斷
6.1.1 旅游形象宣傳不力
6.1.2 旅游產品整合能力不足
6.1.3 旅游形象定位文化內涵單一
6.2 常州市旅游形象的定位
6.2.1 "陰影區(qū)"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的原則
6.2.2 "陰影區(qū)"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的方法
6.2.3 常州市旅游形象的再定位
6.3 常州市旅游形象的口號設計及推廣
6.3.1 旅游形象的口號設計
6.3.2 旅游形象的推廣
第7章 研究結論與展望
7.1 研究結論
7.1.1 "陰影區(qū)"城市旅游形象游客認知理論模型
7.1.2 "陰影區(qū)"城市旅游形象認知形象、情感形象、總體形象之間的關系
7.1.3 "陰影區(qū)"城市旅游形象的游客認知差異分析
7.2 研究創(chuàng)新
7.3 研究不足
7.4 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游客生態(tài)旅游認知及其對環(huán)境管理措施的態(tài)度——以井岡山風景區(qū)為例[J]. 鐘林生,宋增文. 地理研究. 2010(10)
[2]旅游景區(qū)形象共生互動關系研究——以西安曲江唐文化旅游區(qū)為例[J]. 白凱,孫天宇. 經濟地理. 2010(01)
[3]旅游地地方感的游客認知研究[J]. 汪芳,黃曉輝,俞曦. 地理學報. 2009(10)
[4]城市旅游形象的內在機理研究[J]. 程金龍. 華東經濟管理. 2009(02)
[5]基于旅游者行為研究的旅游感知和旅游認知概念[J]. 白凱,馬耀峰,游旭群. 旅游科學. 2008(01)
[6]長三角居民赴韓旅游消費模式初探[J]. 唐代劍,隋麗娜. 桂林旅游高等?茖W校學報. 2006(02)
[7]旅游地品牌化中的旅游形象與旅游口號[J]. 李山,王錚. 人文地理. 2006(02)
[8]基于旅游市場調查的游客旅游體驗研究——以桂林市為例[J]. 陳婭玲,馬耀峰.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02)
[9]旅游形象認知的時間順序對旅游目的地形象認知的影響研究——以銀川沙湖與榆林紅堿淖為例[J]. 劉睿文,吳殿廷,肖星,雷引周. 經濟地理. 2006(01)
[10]認知方式與消極情緒對旅游決策影響的實驗研究[J]. 邱扶東,吳明證. 心理科學. 2005(05)
碩士論文
[1]基于系統(tǒng)論的城市旅游形象理論研究[D]. 程金龍.上海師范大學 2006
[2]關于旅游地形象的認知心理研究[D]. 李巍.南京師范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720515
【文章頁數(shù)】:8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旅游形象研究是學術界研究的主題之一
1.1.2 旅游形象的建設愈來愈受到各個地區(qū)的重視
1.1.3 旅游形象的研究是"陰影區(qū)"城市旅游發(fā)展的需要
1.2 研究意義
1.2.1 理論意義
1.2.2 實踐意義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獻查詢研究方法
1.3.2 跨學科交叉研究方法
1.3.3 社會調查研究方法
1.3.4 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研究方法
1.3.5 數(shù)理統(tǒng)計分析方法
1.3.6 實證分析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主要內容與重點及難點
1.4.1 研究的主要內容
1.4.2 研究重點
1.4.3 研究難點
1.5 研究的技術路線
第2章 選題研究理論分析與綜述
2.1 選題研究相關概念的界定
2.1.1 城市旅游形象的概念
2.1.2 旅游"陰影區(qū)"的概念
2.1.3 游客認知的概念
2.2 相關理論的應用
2.2.1 認知理論
2.2.2 系統(tǒng)論
2.2.3 推拉理論
2.3 選題研究的綜述
2.3.1 旅游形象的影響因素研究綜述
2.3.2 旅游形象的感知行為研究綜述
2.3.3 旅游形象的測量研究綜述
2.3.4 旅游形象的營銷管理研究綜述
2.3.5 陰影區(qū)理論研究綜述
2.3.6 游客認知研究綜述
第3章 常州市旅游發(fā)展"陰影區(qū)"情況分析
3.1 常州市基本情況
3.2 常州市旅游業(yè)概述
3.2.1 常州市旅游資源概況
3.2.2 常州市旅游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
3.2.3 旅游業(yè)對常州發(fā)展的貢獻
3.3 常州市旅游發(fā)展被陰影的狀況分析
3.3.1 常州市旅游資源陰影
3.3.2 常州市旅游交通區(qū)位陰影
3.3.3 常州市旅游客源區(qū)位陰影
3.3.4 常州市旅游形象陰影
3.3.5 常州市旅游人才吸引陰影
第4章 "陰影區(qū)"城市旅游形象的游客認知模型構建
4.1 "陰影區(qū)"城市旅游形象游客認知模型的構建背景
4.1.1 進一步研究旅游形象與游客認知之間關系的需要
4.1.2 "陰影區(qū)"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的需要
4.1.3 "陰影區(qū)"城市旅游形象營銷傳播的需要
4.2 "陰影區(qū)"城市旅游形象游客認知模型的構建依據(jù)
4.2.1 認知理論在模型構建中的應用
4.2.2 旅游形象研究中認知模型回顧
4.2.3 旅游動機和認知模型之間的關系
4.3 "陰影區(qū)"城市旅游形象游客認知模型的構建框架
4.4 "陰影區(qū)"城市旅游形象游客認知模型的解釋及研究假設
第5章 常州城市旅游形象游客認知分析
5.1 游客基本資料與旅游信息情況
5.1.1 游客人口社會學統(tǒng)計特征
5.1.2 游客旅游信息情況
5.2 旅游認知形象的因子分析及其與情感形象、總體形象的關系
5.2.1 旅游認知形象的因子分析
5.2.2 旅游認知形象與情感形象之間的關系
5.2.3 旅游認知形象與總體形象之間的關系
5.2.4 旅游情感形象與總體形象之間的關系
5.3 游客人口統(tǒng)計特征與旅游形象認知差異分析
5.4 旅游動機的因子分析
5.5 旅游動機與旅游形象的相關性分析
5.6 對常州旅游形象游客認知的調查
5.6.1 常州旅游形象定位現(xiàn)狀分析
5.6.2 網絡搜集對比常州與周邊地區(qū)旅游形象差異
5.6.3 基于旅游動機的游客分類對旅游形象的認知差異
第6章 常州市旅游形象建設的分析
6.1 常州市旅游形象建設診斷
6.1.1 旅游形象宣傳不力
6.1.2 旅游產品整合能力不足
6.1.3 旅游形象定位文化內涵單一
6.2 常州市旅游形象的定位
6.2.1 "陰影區(qū)"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的原則
6.2.2 "陰影區(qū)"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的方法
6.2.3 常州市旅游形象的再定位
6.3 常州市旅游形象的口號設計及推廣
6.3.1 旅游形象的口號設計
6.3.2 旅游形象的推廣
第7章 研究結論與展望
7.1 研究結論
7.1.1 "陰影區(qū)"城市旅游形象游客認知理論模型
7.1.2 "陰影區(qū)"城市旅游形象認知形象、情感形象、總體形象之間的關系
7.1.3 "陰影區(qū)"城市旅游形象的游客認知差異分析
7.2 研究創(chuàng)新
7.3 研究不足
7.4 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游客生態(tài)旅游認知及其對環(huán)境管理措施的態(tài)度——以井岡山風景區(qū)為例[J]. 鐘林生,宋增文. 地理研究. 2010(10)
[2]旅游景區(qū)形象共生互動關系研究——以西安曲江唐文化旅游區(qū)為例[J]. 白凱,孫天宇. 經濟地理. 2010(01)
[3]旅游地地方感的游客認知研究[J]. 汪芳,黃曉輝,俞曦. 地理學報. 2009(10)
[4]城市旅游形象的內在機理研究[J]. 程金龍. 華東經濟管理. 2009(02)
[5]基于旅游者行為研究的旅游感知和旅游認知概念[J]. 白凱,馬耀峰,游旭群. 旅游科學. 2008(01)
[6]長三角居民赴韓旅游消費模式初探[J]. 唐代劍,隋麗娜. 桂林旅游高等?茖W校學報. 2006(02)
[7]旅游地品牌化中的旅游形象與旅游口號[J]. 李山,王錚. 人文地理. 2006(02)
[8]基于旅游市場調查的游客旅游體驗研究——以桂林市為例[J]. 陳婭玲,馬耀峰.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02)
[9]旅游形象認知的時間順序對旅游目的地形象認知的影響研究——以銀川沙湖與榆林紅堿淖為例[J]. 劉睿文,吳殿廷,肖星,雷引周. 經濟地理. 2006(01)
[10]認知方式與消極情緒對旅游決策影響的實驗研究[J]. 邱扶東,吳明證. 心理科學. 2005(05)
碩士論文
[1]基于系統(tǒng)論的城市旅游形象理論研究[D]. 程金龍.上海師范大學 2006
[2]關于旅游地形象的認知心理研究[D]. 李巍.南京師范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72051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3720515.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