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管理論文 > 旅游管理論文 >

延邊地區(qū)朝鮮族服飾文化探析

發(fā)布時間:2020-10-23 14:34
   獨具特色的少數民族文化是中國文化的重要元素。其服飾文化作為一種民族傳統(tǒng),呈現特定民族在一個時代所蘊含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特征,更是承載民族文化的物化形態(tài),體現了民族的歷史、審美、心理、價值觀等深層含義。 朝鮮族是能歌善舞、富有熱情的民族,也是我國東北地區(qū)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在悠久的歷史中積淀了極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服飾文化作為朝鮮族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起源于朝鮮半島,發(fā)展于國內。在百余年的歷史中經歷了不同時代的文化變遷,發(fā)展至現今的朝鮮族服飾文化。朝鮮族服飾把天人合一的儒家文化思想融入于服飾文化之中,講求人與自然的供求和諧。體現了民族象征性元素,也反映了民族文化傾向。朝鮮族服飾追求柔美而不失剛強、簡潔又不失華麗、穩(wěn)健而不失韻律,表現出朝鮮族服飾文化的價值取向。 中國最大的朝鮮族聚集區(qū)——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是民族服飾文化比較完善地保留下來的地區(qū)。通過在該地區(qū)的調查,發(fā)現近幾年因朝鮮族人口的負增長,成年人外出勞務的人較多,加之年輕一代熱衷現代文化,導致朝鮮族文化的傳承正在逐漸減弱。記錄和整理朝鮮族服飾,分析其中的民族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學位單位】:東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1
【中圖分類】:J523.5
【部分圖文】:

花甲,集體


對民族文化的關注也日益提升。并且,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朝鮮族文化得到了重視,部分傳統(tǒng)文化被納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并加以保護和傳承。而在此基礎上,朝鮮族傳統(tǒng)文化得以發(fā)展。朝鮮族特有的民族習俗,構成了獨有的民族文化。例如:朝鮮族非常講究禮儀,特別是對長輩,見面要行禮并且使用敬語,對老人更是要尊敬。為發(fā)揚這一傳統(tǒng)美德,延邊地區(qū)把 8 月 15 日定為老人節(jié)。在這個節(jié)日里為老人舉辦花甲宴,甚至是二十幾位老人同時過花甲,出現眾多子女一同行禮,表達對老人敬意的壯觀場面。集體花甲宴不僅是人生禮的一個形式,同時也是民族文化的發(fā)揚(圖 1)。朝鮮族民族體育近幾年發(fā)展迅速,摔跤、跳板、蕩秋千等各項體育項目都具有濃厚的民族文化色彩。其中,蕩秋千還有個愛情故事。一位美麗的公主,在父親的禁令下不得出宮。為了能見到心愛的人,她高高地蕩起秋千,越過墻壁看到了宮外的人。這只是一個傳說,但蕩秋千延續(xù)至今,成了朝鮮族女性喜愛的體育運動(圖 2)。制作打糕也是朝鮮族的一大特色。將糯米用木棰砸打制成,故名“打糕”。在延邊地區(qū),子女高考時,父母會在門外墻壁上貼上打糕,寓意像打糕一樣牢牢粘住,希望子女能考上大學。像這樣的民俗活動還有很多,樣樣凝聚著非常豐富的民族文化。

延邊地區(qū)朝鮮族服飾文化探析


蕩秋千

服飾,演變過程


均受外來影響較多,特別是唐朝服飾。后期又受到元朝蒙古的服飾的影響。在高麗時代,中國明朝建立,高麗為圖 3 朝鮮古國三國時代基本服飾 明朝的附屬國,服飾受到了直接的影響。冕服與官服均接受明朝賜服,但平民服飾逐漸開始有了自己的發(fā)展。至朝鮮時期,官服依然遵照明朝服飾為準,但平民階層與貴族階層繼承民族固有服。因此,服飾逐漸有了獨立的發(fā)展,造型結構基本固定下來。在朝鮮時代后期,也就是中國清代,朝鮮人開始往中國境內移居,成為現今的朝鮮族。這時仍保持著朝鮮時期服飾形態(tài)。服飾構成表現為;1)女子服飾;“赤古里”(上衣)上代襦的基本型,“赤丁”(裙)、“巴持”(褲)、頭飾等。2)男子服飾;“巴持”、“赤古里”、長袍等。女裝構成表現為上衣下裳,短上衣與長裙搭配。女子上衣“赤古里”發(fā)生較大的變化,從原有型逐漸變短,與裙的比例從 1:1 至 1:2,十八世紀達到 1:4 的比例。后期上衣稍有加長,就是今天看到的朝鮮族女裝上衣。隨著上衣的變化,裙子從短變長,形成有體積感的橢圓形,一直延續(xù)至今(圖 4)。朝鮮時期男裝服飾整體寬大,有上衣、馬甲、褲子組成,外加長袍及相應帽飾與飾品。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劍波;;朝鮮族傳統(tǒng)服飾特征及其民俗探源[J];東北電力大學學報;2006年05期

2 崔英錦;略論朝鮮族文化心理特點[J];黑龍江民族叢刊;1996年04期

3 崔明玉;高小巖;;論朝鮮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保護[J];菏澤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4 鐵范;;朝鮮族服飾[J];蘭臺內外;1995年06期

5 沈福實;;淺析朝鮮族民俗服飾的傳統(tǒng)美[J];民族論壇;2005年12期

6 江南;朝鮮族傳統(tǒng)民族服飾[J];滿族研究;1997年02期

7 金喜成;朝鮮族風俗習慣概論[J];滿族研究;1996年04期

8 趙云川;服色的意義──西南少數民族服飾色彩文化尋繹[J];飾;1995年02期

9 祝蔚紅,李超德;從中西文化比較看服飾民族化與國際化[J];天津工業(yè)大學學報;2002年05期

10 付保民;;民俗服飾的審美與藝術特征[J];文藝爭鳴;2008年08期



本文編號:285316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85316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ec0be***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