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數(shù)字化科普平臺建設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igitized platform of science popularization in museums strengthens the ability to protect the cultural relics in the museum and promotes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education and dissemination functions of the museum, which has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far-reaching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This work will introduce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adopt the digital information collection technology such as panoramic shooting, 3D scanning, etc., collect the information of the inside and outside view of the museum building, the cultural relic of the key collection, construct the virtual historical relic, the net museum, etc. The physical museum will be presented digitally, providing live virtual visit services via the Internet / mobile Internet; using technologies such as QR codes, electronic tags, hybrid positioning, etc. For the audience to provide self-help audio and video culture popular science navigation service; In order to construct the digital science popularization platform of the museum, the 4D film and television popular science works reflecting the Chines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and the engineering broadcasting system of the 4D motion hall of the museum which is open to the ordinary audience are planned and produced for the vast number of young people.
【作者單位】: 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文物保護聯(lián)合實驗室;
【基金】: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資助(2012BAH43F03)
【分類號】:G269.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林世田,孫利平;IDP項目與中國國家圖書館敦煌文獻數(shù)字化[J];國家圖書館學刊;2003年01期
2 佟帥;徐曉剛;易成濤;邵承永;;基于視覺的三維重建技術綜述[J];計算機應用研究;2011年07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段新昱;基于VRML的虛擬環(huán)境體系研究[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5期
2 姜品;;虛擬系統(tǒng)中的交互控制策略[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3 郭磊;王宏福;;VRML與Java的高效結合分析[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4 賀躍;車載虛擬儀表應用VRML設計的研究[J];車輛與動力技術;2005年01期
5 況代智;李兵;;基于GIS的城市小區(qū)三維仿真模型的設計[J];北京測繪;2008年01期
6 沈縈華,徐先良,趙志軍,石民勇;虛擬現(xiàn)實技術在復雜場景中漫游的應用[J];北京廣播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4期
7 郝愛民,何兵,趙沁平;虛擬現(xiàn)實中的增強虛境技術[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03年10期
8 王曦;;淺析2010上海世博會的“數(shù)字化生存”[J];今傳媒;2010年12期
9 姜濤;楊學勇;;敦煌學數(shù)字化的現(xiàn)狀及評析[J];圖書與情報;2008年06期
10 于海征;MATLAB在虛擬現(xiàn)實技術中的應用[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謝健;易亞星;李競;;虛擬現(xiàn)實技術研究[A];中國電子學會第十七屆信息論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安廷波;;城市三維場景中剔除技術的優(yōu)化[A];廣東省測繪學會第九次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0年
3 臧文剛;;數(shù)字地圖技術在炮兵測地保障中的應用[A];華東地區(qū)第十次測繪學術交流大會論文集[C];2007年
4 李蘇軍;陳鵬;文軍;吳玲達;劉荷君;;虛擬現(xiàn)實技術及其在目標偵察計算模擬訓練系統(tǒng)中的應用[A];第一屆建立和諧人機環(huán)境聯(lián)合學術會議(HHME2005)論文集[C];2005年
5 舒帆;;港口物流信息平臺共享架構及其可視化挖掘[A];上海海事大學“上海石化杯”優(yōu)秀論文集[C];2005年
6 陳二雷;;加速碰撞檢測算法的研究[A];2008通信理論與技術新進展——第十三屆全國青年通信學術會議論文集(上)[C];2008年
7 臧文剛;;數(shù)字地圖技術在炮兵測地保障中的應用[A];江蘇省測繪學會2007'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8 羅曉東;;虛擬現(xiàn)實技術及其在教學中的應用模式[A];'2002系統(tǒng)仿真技術及其應用學術論文集(第四卷)[C];2002年
9 陳碩;;基于虛擬技術的高層建筑消防GIS探討[A];第十二屆全國圖象圖形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10 黃靜;吳雯;唐澤圣;;澳門玫瑰堂三維重構與虛擬漫游[A];第十四屆全國圖象圖形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肖毅;體育賽事背景廣告曝光參數(shù)虛擬預測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2 常艷艷;水下運載器對接裝置虛擬仿真系統(tǒng)關鍵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3 王念東;集成化虛擬裝配理論、方法及其在飛機總體布置中的應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9年
4 高輝;用于街景重現(xiàn)的平行拼圖技術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5 王國權;車輛平順性虛擬試驗技術的研究[D];中國農業(yè)大學;2002年
6 淮永建;虛擬場景中實時圖形繪制關鍵技術研究[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2年
7 張錦;多分辨率空間數(shù)據(jù)模型理論與實現(xiàn)技術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年
8 宋占峰;道路線路實時動態(tài)三維可視化設計理論和方法的研究[D];中南大學;2003年
9 周麗琨;虛擬現(xiàn)實系統(tǒng)中不規(guī)則形體的幾何表現(xiàn)[D];武漢理工大學;2003年
10 曾吉勇;折反射全景立體成像[D];四川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武煒;煤礦井下火災事故人員逃生可視化技術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2 段化鵬;虛擬現(xiàn)實中物理引擎關鍵技術的研究與應用[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3 馮俊杰;基于UML的三維漫游系統(tǒng)的分析與設計[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任金萍;巷道用自移式輔助支護設備的結構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9年
5 劉文靜;基于虛擬現(xiàn)實技術的校園漫游系統(tǒng)[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6 趙筱斌;數(shù)字虛擬校園漫游項目設計與開發(fā)[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7 桂振東;基于OpenGL子函數(shù)構建三維實體圖形庫[D];沈陽理工大學;2010年
8 劉莉;虛擬水電站氣系統(tǒng)的研究與應用[D];河北工程大學;2010年
9 尹卓良;虛擬現(xiàn)實技術在多媒體課件中的應用研究[D];北京印刷學院;2010年
10 張曉坤;面向虛擬會議系統(tǒng)的圖像和視頻技術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李秀智;張廣軍;;一種基于邊緣線的三目立體匹配方法[J];光電工程;2007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森田恒之 ,秦晉庭;運用科學技術保護館藏文物[J];中國博物館;1993年02期
2 何銳;;措施得力 防范嚴密 我省館藏文物安全形勢明顯好轉[J];陜西政報;1991年05期
3 姜菱;基層館藏文物檔案的安全保護[J];檔案管理;2000年06期
4 金春勇;鹽亭館藏文物選介[J];四川文物;2000年06期
5 孫曉強;館藏文物包裝運輸中的保護[J];包裝世界;2003年03期
6 錢玲;看天津文明印記 天津博物館陳列與展覽 觸目皆琳瑯[J];中國文化遺產;2005年02期
7 ;全國館藏文物腐蝕損失調查項目[J];中國文化遺產;2005年04期
8 魏渝;;湖北省文物局舉辦全省館藏文物信息管理系統(tǒng)軟件及相關規(guī)范培訓班[J];江漢考古;2005年04期
9 阿碧;隱藏在博物館里的天羅地網[J];檢察風云;2005年06期
10 陳禹;佟強;;對黑龍江省館藏文物腐蝕調查數(shù)據(jù)的綜合分析[J];北方文物;2006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肖貴洞;;館藏文物管理規(guī)范漫論[A];博物館藏品保管學術論文集——北京博物館學會保管專業(yè)第四——八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選編[C];2009年
2 姜濤;;館藏文物在利用中的保護——文物包裝[A];博物館藏品保管學術論文集——北京博物館學會保管專業(yè)第四——八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選編[C];2009年
3 程勤;;淺談館藏文物的社會價值[A];浙江省博物館學會2004年學術研討會文集[C];2004年
4 邊歸國;;福建省博物院館藏文物保存環(huán)境質量控制的研究[A];文物科技研究(第二輯)[C];2004年
5 李學軍;;十年變革 十年發(fā)展——北京地區(qū)博物館館藏文物管理工作概述[A];繼承 發(fā)展 保護 管理——北京博物館學會保管專業(yè)十年學術研討紀念集[C];2010年
6 王婷;;淺談館藏文物信息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A];繼承 發(fā)展 保護 管理——北京博物館學會保管專業(yè)十年學術研討紀念集[C];2010年
7 桓歷萍;;對館藏文物信息化建設的幾點認識——以西安半坡博物館為例[A];繼承 發(fā)展 保護 管理——北京博物館學會保管專業(yè)十年學術研討紀念集[C];2010年
8 張孜江;;館藏文物的預防性保護[A];繼承 發(fā)展 保護 管理——北京博物館學會保管專業(yè)十年學術研討紀念集[C];2010年
9 吳來明;;館藏文物的防震保護[A];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xié)會第二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2年
10 朱莉;;對館藏文物保護環(huán)境達標試點項目的思考——兼談武漢博物館文物庫房改造工作[A];回顧與展望:中國博物館發(fā)展百年——2005年中國博物館學會學術研討會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李耀申;切實加強館藏文物保護工作[N];中國文物報;2002年
2 相陽;承德:扎實做好館藏文物保護與利用工作[N];中國文物報;2006年
3 賈強 尹夏清;陜西省館藏文物數(shù)據(jù)庫建設進展順利[N];中國文物報;2006年
4 丁敏京 周靜;國有館藏文物如何合理流動:調撥?交換?借用?[N];中國文物報;2007年
5 湖南省漢壽縣文物管理所 徐鐵軍;對縣級館藏文物信息采集工作的思考[N];中國文物報;2007年
6 本報記者 張葆英;搶救保護館藏文物:亟待修建保存環(huán)境標準化館舍[N];甘肅日報;2006年
7 記者 張芹 通訊員 劉芳;港城館藏文物級別初定[N];連云港日報;2008年
8 記者 馬健;省文物局檢查組來我州檢查文物安全工作[N];民族日報;2008年
9 記者 江慧 實習生 胡夏青 徐紅武;我市五千件文物注冊國家級“戶口”[N];九江日報;2010年
10 本報記者 游雪晴;民族文化宮暖氣管破裂文物被水泡[N];科技日報;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黃莉萍;館藏文物3D數(shù)據(jù)管理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xiàn)[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14747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147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