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洞理論視角下城市旅游網絡結構對旅游績效的影響研究——以山東省為例
本文關鍵詞:結構洞理論視角下城市旅游網絡結構對旅游績效的影響研究——以山東省為例
【摘要】:由于結構洞理論能較好地解釋網絡中關系主體的結構性差異,因而將其應用到區(qū)域旅游經濟學研究中,分析旅游主體間的"位置"與"角色"差異及其對旅游績效影響具有重大的理論與現實意義。運用結構洞理論,對山東省城市旅游網絡結構進行了實證分析,研究結果表明:一方面,結構洞數量與城市旅游績效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另一方面,結構洞對處于邊緣城市旅游績效的影響更為顯著。同時,從形成結構洞的主要因素(地理位置、資源稟賦與基礎設施),分析了他們各自對城市旅游績效的影響,最后提出了優(yōu)化區(qū)域城市旅游網絡結構的主要策略。
【作者單位】: 中國海洋大學管理學院;
【關鍵詞】: 結構洞 約束度 城市旅游網絡
【基金】:2014年山東省軟科學一般項目(2014RKE29003) 中國海洋發(fā)展研究會項目(CAMAQN201401) 中國海洋大學管理學院510項目
【分類號】:F592.7
【正文快照】: 旅游消費需求的多樣化以及城市間旅游資源的差異化,致使獨立的城市旅游已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旅游市場需要。打造區(qū)域旅游經濟強區(qū),客觀上要求打破市界,構建城市旅游網絡,通過城市間旅游互動、資源共享、優(yōu)勢互補,全面開展區(qū)域內城市旅游合作,凸顯區(qū)域城市旅游網絡的整體優(yōu)勢。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8條
1 朱翠蘭;;國內區(qū)域旅游合作研究綜述與展望[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13年03期
2 陳剛;張強;黃翔;劉大均;楊小強;;武漢城市圈公路交通可達性與旅游經濟空間耦合分析[J];資源環(huán)境與發(fā)展;2013年01期
3 黃雪瑩;張輝;厲新建;;長三角地區(qū)旅游空間結構演進研究:2001-2012[J];華東經濟管理;2014年01期
4 沈驚宏;余兆旺;沈宏婷;;區(qū)域旅游空間結構演化模式研究——以安徽省為例[J];經濟地理;2015年01期
5 繆理玲;方朝陽;潘彥江;高丹;徐健;;井岡山風景區(qū)公路網絡整體可達性分析[J];經濟地理;2015年03期
6 黃慧玲;;南水北調中線干渠(河南段)沿線旅游空間結構構建研究[J];經濟地理;2015年08期
7 楊友寶;王榮成;李秋雨;曹洪華;;東北地區(qū)旅游資源賦存演化特征與旅游業(yè)空間重構[J];經濟地理;2015年10期
8 李志剛;曾煥忱;葉靜文;李軍;韓詩疇;;珠三角重要生態(tài)區(qū)域蝶類多樣性及其對區(qū)域環(huán)境的指示[J];生態(tài)科學;2015年05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8條
1 楊仲元;交通改善對皖南區(qū)旅游空間結構演化的影響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2年
2 從憶波;中國A級旅游景區(qū)空間結構與可達性測度[D];蘭州大學;2013年
3 徐洪瓊;廣西旅游景區(qū)空間結構分析[D];廣西師范學院;2013年
4 陳剛;湖北省交通可達性與旅游經濟聯(lián)系空間關系分析[D];華中師范大學;2013年
5 蔣銘萍;基于聚集分形的江蘇省旅游景區(qū)(點)空間結構演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3年
6 王祖靜;甘肅省城市旅游空間格局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3年
7 張銳;高鐵對廣西北部灣城市群旅游空間格局影響的研究[D];廣西大學;2014年
8 湯云云;基于旅游線路的都市圈國內旅游者空間行為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汪德根;陸林;陳田;劉昌雪;;基于點—軸理論的旅游地系統(tǒng)空間結構演變研究——以呼倫貝爾—阿爾山旅游區(qū)為例[J];經濟地理;2005年06期
2 劉承良;顏琪;曾菊新;;武漢城市圈旅游經濟的空間溢出分析[J];經濟地理;2009年05期
3 肖光明;;珠江三角洲地區(qū)旅游空間結構分析與優(yōu)化[J];經濟地理;2009年06期
4 丁正山;南京國內旅游流時空演變研究[J];旅游學刊;2004年02期
5 靳誠;徐菁;陸玉麒;;長三角區(qū)域旅游合作演化動力機制探討[J];旅游學刊;2006年12期
6 李飛;黃耀麗;鄭堅強;李凡;;區(qū)域旅游合作中感知形象的差異性與可整合性分析——以大珠三角城市群為例[J];旅游學刊;2007年0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琛;對我國開展城市旅游的思考[J];天水師專學報;2000年01期
2 張廣瑞;論首都城市旅游的發(fā)展(上)[J];首都經濟;2000年10期
3 韓春陽,劉仁志;淺析大連城市旅游的發(fā)展空間[J];經濟地理;2001年03期
4 秦學;我國城市旅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人文地理;2001年02期
5 池雄標;政府在城市旅游發(fā)展中的角色定位[J];特區(qū)理論與實踐;2002年05期
6 鄒再進,田洪;論城市旅游[J];蘭州鐵道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7 楊京波,何佳梅;城市化對中國環(huán)城市旅游度假帶的影響[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02期
8 馬銳,魏鵬;小康社會與城市旅游[J];開發(fā)研究;2004年06期
9 徐華鋒,方世敏;從文化的視點看長沙城市旅游開發(fā)[J];湖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4年06期
10 唐恩富,羅能;城市旅游芻議[J];市場論壇;2005年0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黃子燕;;關于杭州發(fā)展城市休閑旅游的思考[A];旅游業(yè):推動產業(yè)升級和城市轉型——第十三屆全國區(qū)域旅游開發(fā)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2 劉燕婷;;我國城市旅游競爭實力特征演變研究[A];中國地理學會百年慶典學術論文摘要集[C];2009年
3 高瑩;;城市旅游中的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tǒng)分析[A];2010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四卷)[C];2010年
4 何佳梅;楊京波;;城市化與環(huán)城市旅游度假帶互動關系研究[A];海峽兩岸觀光休閑農業(yè)與鄉(xiāng)村民俗旅游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2年
5 保繼剛;龍江智;;城市旅游驅動力的轉化研究及其實踐意義[A];認識地理過程 關注人類家園——中國地理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文集[C];2003年
6 郭程軒;劉運通;;休閑:一個城市旅游發(fā)展的新視角[A];中國地理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7 鄭芳;王乃昂;;近幾年國內城市旅游研究進展分析[A];中國地理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8 楊猛;王蒙;;“旅游熱”背景下的城市旅游標志設計之冷思考[A];2013國際工業(yè)設計研討會暨第十八屆全國工業(yè)設計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3年
9 袁書琪;彭俊芳;賀伶俐;;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城市旅游開發(fā)應處理好的幾個關系[A];旅游業(yè):推動產業(yè)升級和城市轉型——第十三屆全國區(qū)域旅游開發(fā)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10 鄭煥友;羅小龍;蘇勤;;從“天堂蘇州”到“東方水城”——蘇州的城市旅游轉型研究[A];中國地理學會百年慶典學術論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國家旅游局規(guī)劃發(fā)展與財務司司長 魏小安;對發(fā)展中國環(huán)城市旅游度假帶的思考[N];中國旅游報;2001年
2 袁忠(作者系華南理工大學建筑美學博士、副教授);城市旅游的定位[N];南方日報;2005年
3 記者 段朝華 通訊員 曹芬娜;甬沈市民在對方城市旅游享受優(yōu)惠[N];寧波日報;2006年
4 孫天勝;城市旅游的前世今生[N];中國旅游報;2009年
5 北京巔峰智業(yè)機構 北京達沃斯巔峰旅游規(guī)劃設計院 許豫宏陳可 賈偉;從游客價值鏈看城市旅游目的地的構建策略(一)[N];中國旅游報;2009年
6 北京綠維創(chuàng)景規(guī)劃設計院 高玉健 羅紅寶 林峰;城市旅游的整合與開發(fā)[N];中國旅游報;2010年
7 大地風景旅游景觀規(guī)劃院 北京大地風景旅游景觀規(guī)劃院 高素艷;城市旅游目的地建設的幾個關鍵問題[N];中國旅游報;2010年
8 記者 王爽;“國際友好城市旅游聯(lián)盟”成立[N];四川日報;2011年
9 記者 劉魯;首屆國際友好城市旅游聯(lián)盟大會在蓉召開[N];成都日報;2012年
10 蔡姬煌;杭州城市旅游的國際化戰(zhàn)略構想[N];中國旅游報;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王旭科;城市旅游發(fā)展動力機制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天津大學;2008年
2 金準;我國現階段城市化對城市旅游的影響[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8年
3 孫萍;城市旅游與城市生態(tài)建設研究[D];南京林業(yè)大學;2009年
4 伍向陽;城市旅游環(huán)境競爭力評價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筱;城市旅游宣傳中的趣味性設計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5年
2 李靜;基于聯(lián)合分析法下消費者對城市旅游品牌屬性的偏好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3 陳青松;城市旅游供需耦合協(xié)調度級別甄選評價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5年
4 詹新惠;利益相關者:城市旅游目的地供—需協(xié)調認知評價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5年
5 阿弩賽;老撾萬象市城市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5年
6 徐興楠;朝陽城市旅游品牌形象設計研究[D];魯迅美術學院;2015年
7 趙嵐椺;世博會與城市旅游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8年
8 戴艷平;城市旅游品牌形象的游客心理認知研究[D];廣西大學;2008年
9 周富廣;城市旅游游客管理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10 郭熠;對武漢發(fā)展城市旅游的思考[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0366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036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