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源地助學貸款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
本文關鍵詞:生源地助學貸款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助學貸款 生源地 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 文化背景 高等教育學 社會制度 問卷調查 高校貸款 研究方向 外部環(huán)境因素
【摘要】:正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學答辯時間2011年5月本研究通過對甘肅、湖北等省實地走訪與問卷調查發(fā)現,生源地助學貸款已逐漸成為高校貸款學生的"第二財政",但銀行放貸意愿仍然是決定貸款規(guī)模的最主要因素,而且貸款審批發(fā)放的"計劃色彩"還相當濃厚。影響該制度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外部環(huán)境因素包括經濟環(huán)境、社會制度和文化背景等。其中,家庭經濟狀況反映了學生的
【作者單位】: 華中科技大學;
【關鍵詞】: 助學貸款 生源地 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 文化背景 高等教育學 社會制度 問卷調查 高校貸款 研究方向 外部環(huán)境因素
【分類號】:G647.5;F832.479
【正文快照】: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學答辯時間2011年5月本研究通過對甘肅、湖北等省實地走訪與問卷調查發(fā)現,生源地助學貸款已逐漸成為高校貸款學生的“第二財政”,但銀行放貸意愿仍然是決定貸款規(guī)模的最主要因素,而且貸款審批發(fā)放的“計劃色彩”還相當濃厚。影響該制度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外部環(huán)境因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楊鋒,劉冬梅;國家助學貸款由入學地改為生源地的必要性與可行性[J];南都學壇;2005年03期
2 陳建新,段汝和,劉俊喜;依靠制度創(chuàng)新促進國家助學貸款持久健康發(fā)展[J];中國農業(yè)教育;2004年02期
3 司曉悅;王超敏;;國家助學貸款制度創(chuàng)新——全面推行生源地貸款[J];中國高教研究;2006年11期
4 王志剛;;生源地助學貸款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中國教師;2008年S1期
5 魏建國;;我國助學貸款發(fā)展面臨的問題與挑戰(zhàn)[J];中國高等教育;2011年Z1期
6 蘭創(chuàng)國;多亞波;;圓夢工程創(chuàng)新生源地助學貸款[J];中國農村信用合作;2007年04期
7 牛佳;馬杰文;朱麗濤;;內蒙古自治區(qū)助學貸款的現狀分析與對策思考[J];內蒙古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8 張海燕;;淺談實現國家助學貸款的可持續(xù)發(fā)展[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yè);2007年09期
9 羅利敏;羅雄;;生源地助學貸款萎縮的原因分析與對策[J];內蒙古金融研究;2008年09期
10 朱奕名;;對商洛市生源地助學貸款情況的調查與思考[J];西安金融;2006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臧興兵;沈紅;;生源地助學貸款運行機制[A];2010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張婷;;內蒙古自治區(qū)助學貸款實施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以內蒙古農業(yè)大學為例[A];第三屆全國農林院校教育科學類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1年
3 李真真;;新制度經濟學視野下的助學貸款困境分析[A];2010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4 臧興兵;沈紅;;生源地助學貸款SWOT分析[A];2010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5 崔潔;;我國高校助學貸款大學生個人信用問題研究[A];第二屆全國農林院校教育科學類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0年
6 沈華;;校園地與生源地學生貸款運行效率比較[A];2009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7 金慶花;孫富強;;研究生助學貸款的現狀分析——北京師范大學助學貸款工作的回顧與反思[A];2008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8 黃維;陳勇;;湖南高校學生貸款的現狀、問題與對策[A];2007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7年
9 鄧蕊;袁建輝;;我國高等教育助學貸款制度供給與市場需求研究[A];第四屆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學術年會論文集(Ⅱ)[C];2008年
10 李玉非;;新中國高等學校助學制度演進探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9)——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史研究[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記者 高耀彬;山西啟動生源地助學貸款[N];中國教育報;2009年
2 記者 高耀彬;渾源生源地助學貸款惠及230名貧困大學生[N];中國教育報;2010年
3 記者 王笑梅;又有15縣開辦生源地助學貸款[N];遼寧日報;2008年
4 記者 陳婉婉;生源地助學貸款月底發(fā)放[N];安徽日報;2008年
5 郭娟;湖南生源地助學貸款明年全覆蓋[N];中國財經報;2008年
6 記者 李欣瑤;甘肅省6.7萬大學生獲生源地助學貸款[N];甘肅日報;2009年
7 康亞強;會寧8369名大學生受益生源地助學貸款[N];白銀日報;2009年
8 ;本市試點生源地助學貸款[N];北京人才市場報;2009年
9 本報記者 俞巧云;生源地助學貸款期盼“應貸盡貸”[N];新華日報;2009年
10 記者姚穎盈;首批生源地助學貸款獲批[N];柳州日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甘劍鋒;和諧社會構建中高校貧困生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2 梁愛華;社保機構回收學生貸款的可行性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3 廖茂忠;學生貸款違約影響因素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4 劉小強;學科建設:元視角的考察[D];廈門大學;2008年
5 田虎偉;我國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現狀、問題及出路[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6 應松寶;我國大學生就業(yè)過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7年
7 劉幼昕;學生資助制度的責任倫理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8 宋飛瓊;國家助學貸款擔保機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9 高山;大學學科文化管理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10 陳燦平;學生貸款:運行機制及信用風險管理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婷;內蒙古生源地助學貸款問題研究[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12年
2 侯曉倩;生源地助學貸款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3 馮靜;我國高校助學貸款個人信用問題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8年
4 譚文麗;我國大學生助學貸款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5 褚萍;國家助學貸款的成本—收益研究[D];天津大學;2006年
6 周青;國家助學貸款信用評價體系的構建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6年
7 李承宗;廣州地區(qū)部屬高校國家貼息助學貸款管理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8 劉峰;我國高校貧困生資助的現狀、問題及對策[D];蘇州大學;2007年
9 劉國;政府財政助學貸款發(fā)放主體的成本收益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3年
10 李小平;助學貸款運行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西南農業(yè)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9127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huobilw/912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