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農村金融排斥程度衡量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9-22 21:16
本文關鍵詞:陜西農村金融排斥程度衡量研究
【摘要】:改革開放以后,我國金融業(yè)進入蓬勃發(fā)展時期,金融各領域雖然都取得了飛速的發(fā)展并逐漸向發(fā)達國家接軌,但是仍舊面臨著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都面臨的問題,即“金融排斥”。我國的金融排斥主要體現(xiàn)在廣大農村地區(qū),一方面,我國由來已久的農村城市二元經濟結構導致大量金融服務向城市傾斜,農村地區(qū)面臨著金融機構網點少,金融服務人員數量不足的問題,有的鄉(xiāng)鎮(zhèn)地區(qū)根本沒有金融機構。同時,隨著金融改革的推進,大量國有商業(yè)銀行撤銷縣級以下的營業(yè)網點,將重點完全轉向城市,這加劇了農村地區(qū)獲得金融服務的難度。另一方面,由于農戶收入不穩(wěn)定,缺少抵押和擔保,金融機構在處理涉農貸款時也是非常之謹慎,難以滿足農戶需求,這進一步增加了農村地區(qū)獲得金融服務的難度。這一系列原因導致農村地區(qū)金融服務相當落后,有的地方根本無法獲得貸款,嚴重影響農戶生產、生活水平,這反過來又拉大了城鄉(xiāng)差距,進一步阻礙了農村金融的發(fā)展。陜西作為一個西部省份,在融資能力,資本形成能力,利用資本的能力等方面和東部發(fā)達省份有著巨大的差距,而陜西農村經濟與城鎮(zhèn)經濟伴隨著農村與城鎮(zhèn)的二元化,也有著很大差距,再加上陜西由北到南多樣化的經濟狀況和結構導致的區(qū)域差異,使陜西農村金融排斥問題更加嚴重,在這樣的背景下研究陜西省的金融排斥現(xiàn)象是很有意義的。本文共分為六個部分,第一部分導論,總結和梳理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義,國內外文獻評述,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為整體研究設計出研究方案。第二部分探究了金融排斥理論。首先,對金融排斥進行了理論解釋,包括金融排斥概念、內涵定義及發(fā)展演變過程。其次,對金融排斥的分類進行說明,并解釋每種排斥類型的具體含義,敘述金融排斥的影響、效應及后果;最后,對于指導本研究的金融排斥相關理論進行介紹。第三部分陜西農村金融排斥的現(xiàn)狀分析,包括陜西農村金融體系現(xiàn)狀,其中包括農村信用社(陜西信合)、郵政儲蓄銀行、中國農業(yè)銀行和農業(yè)發(fā)展銀行在內的涉農正規(guī)金融機構的現(xiàn)狀分析;另一部分是陜西農村金融市場現(xiàn)狀,通過調研數據分析了當前陜西農村金融市場狀況,使研究建立在對現(xiàn)實準確把握的基礎上。第四部分陜西農村金融排斥的衡量,利用Kempson和Whyley提出的金融排斥六個指標代表金融排斥的六個維度,除了自我排斥無法衡量外,分別對陜西十市一區(qū)的數據進行相關性分析和因子分析,得出一個農村銀行綜合指數的排序。陜西各市農村金融排斥程度由低到高分別是西安、榆林、延安、楊凌、銅川、咸陽、寶雞、漢中、安康、渭南和商洛。第五部分研究結果分析,對陜西農村金融排斥進行評價和分析,主要分析農村金融排斥程度與區(qū)域發(fā)展、農村金融排斥與農村居民收入、農村金融排斥與門檻效應以及銀行制度變遷的影響進行了分析和探討等。第六部分研究結論和對策建議,對陜西農村金融發(fā)展和減小金融排斥程度提出對策建議,包括切實推動農村經濟發(fā)展,增加農村居民收入;加快現(xiàn)有農村金融體制改革,促進農村金融多元化發(fā)展以及完善農村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等。本文的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研究農村金融排斥問題對于改善農村金融排斥狀況,促進農村金融發(fā)展,激活農村經濟發(fā)展有著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對于解決“三農”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不同于發(fā)達國家,我國由于城鄉(xiāng)二元結構的存在,金融排斥的主要研究對象是農村。而當前我國學者對于金融排斥的研究不僅缺乏深度,在研究維度上也非常匱乏。對于全國范圍的研究居多,針對具體地區(qū)的研究很少。所以本文從金融排斥的定義內涵入手,總結當前國內外研究動態(tài),基于農村金融排斥的維度分析,對陜西農村地區(qū)進行金融排斥的衡量研究,利用最新的數據,得出結論,提出對策建議,為當前農村金融排斥問題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
【關鍵詞】:陜西省 農村金融排斥 因子分析
【學位授予單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F832.35
【目錄】: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導論11-19
- 1.1 研究背景11
- 1.2 研究目的及意義11-12
- 1.2.1 研究目的11-12
- 1.2.2 研究意義12
- 1.3 國內外文獻綜述12-15
- 1.3.1 國外文獻綜述12-13
- 1.3.2 國內文獻綜述13-15
- 1.3.3 國內外研究評述15
- 1.4 研究思路和內容15-17
- 1.4.1 研究思路15-16
- 1.4.2 研究內容16-17
- 1.5 研究方法17
- 1.6 研究創(chuàng)新之處與不足17-19
- 第二章 金融排斥相關理論19-23
- 2.1 金融排斥概念界定19
- 2.2 金融排斥的分類19-20
- 2.2.1 按照金融排斥的表現(xiàn)19-20
- 2.2.2 按照金融排斥的程度20
- 2.2.3 按照金融排斥的成因20
- 2.3 金融排斥的影響和后果20-21
- 2.4 金融排斥與普惠金融21-23
- 第三章 陜西農村地區(qū)金融排斥現(xiàn)狀分析23-29
- 3.1 陜西省農村金融體系現(xiàn)狀23-26
- 3.2 陜西農村金融市場現(xiàn)狀26-29
- 第四章 陜西農村地區(qū)金融排斥的定量分析29-35
- 4.1 指標的選取29-31
- 4.1.1 地理排斥30
- 4.1.2 條件排斥30
- 4.1.3 評估排斥30
- 4.1.4 營銷排斥30-31
- 4.1.5 價格排斥31
- 4.2 農村金融排斥程度的計量31-35
- 第五章 實證結果分析35-40
- 5.1 農村金融排斥程度與區(qū)域發(fā)展35-36
- 5.2 農村金融排斥與農村居民收入36-37
- 5.3 農村金融排斥與門檻效應37-38
- 5.3.1 農村居民面臨信貸門檻37-38
- 5.3.2 農村公共基礎門檻38
- 5.4 銀行制度變遷的影響38-40
- 第六章 研究結論與對策建議40-43
- 6.1 研究結論40
- 6.2 對策建議40-43
- 6.2.1 切實推動農村經濟發(fā)展,增加農村居民收入40-41
- 6.2.2 加快現(xiàn)有農村金融體制改革,促進農村金融多元化發(fā)展41
- 6.2.3 完善農村金融基礎設施建設41-43
- 參考文獻43-45
- 致謝45-46
- 作者簡介46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8條
1 田霖;;我國金融排除空間差異的影響要素分析[J];財經研究;2007年04期
2 李春霄;賈金榮;;我國金融排斥程度研究——基于金融排斥指數的構建與測算[J];當代經濟科學;2012年02期
3 田霖;;我國金融排斥的城鄉(xiāng)二元性研究[J];中國工業(yè)經濟;2011年02期
4 田霖;;城鄉(xiāng)統(tǒng)籌視角下的金融排斥[J];工業(yè)技術經濟;2007年07期
5 王修華;曹琛;程錦;胡冠學;;中部地區(qū)農村金融排斥的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6 王修華;馬柯;王翔;;關于我國金融排斥狀況的評價[J];理論探索;2009年05期
7 王修華;;新農村建設中的金融排斥與破解思路[J];農業(yè)經濟問題;2009年07期
8 胡宗義;袁亮;劉亦文;;中國農村金融排斥的省際差異及其影響因素[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2年08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李春霄;農村地區(qū)金融排斥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90290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huobilw/902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