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yè)銀行利用跨境抵押獲得央行信貸進行流動性管理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7-16 10:56
2005年6月底,RTGS(大額實時支付系統(tǒng))在我國推廣使用,在RTGS系統(tǒng)中,每筆轉賬都單獨、連續(xù)的處理,因此整個結算過程建立在各商業(yè)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備付金賬戶上資金的實時轉賬基礎上。銀行必須在自己的賬戶上有足額的資金,才能保證該系統(tǒng)的正常運行。但銀行往往會面臨日間或者是隔夜的流動性短缺,這就為RTGS系統(tǒng)的正常運行帶來了流動性風險。在這種情況下,對RTGS系統(tǒng)單個參與者而言,獲取日間流動性有以下三種可能的資金來源:1)中央銀行賬戶余額及其它銀行的來賬,2)通過貨幣市場從其他銀行借款以及3)中央銀行的信用支持。前兩種方法國內外已普遍實行了,第三種方法近年來在發(fā)達國家已經開始實行,并運行良好。我國在這方面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具體運用基本上還處于空白。而隨著我國金融業(yè)的全面開放,我國銀行業(yè)的國際化進程正加快步伐,為了在全球化的環(huán)境中管理好商業(yè)銀行的流動性,降低成本,我國商業(yè)銀行通過抵押取得銀行信貸將是未來中央銀行和商業(yè)銀行推進的一項重要工作,因此,對此問題進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和理論意義。當銀行在RTGS系統(tǒng)中面臨流動性短缺時,要從中央銀行取得當日的流動資金,銀行需提供中央銀行足夠的合格...
【文章來源】:西南財經大學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6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跨境抵押的理論模型
1.1 建立假設
1.1.1 基本假設
1.1.2 成本假設
1.1.3 支付量
1.2 建立模型
1.2.1 沒有跨境抵押的使用
1.2.2 跨境抵押的對稱使用
1.2.3 跨境抵押使用公式的意義
1.3 模型擴展
1.3.1 跨境抵押的不對稱使用
1.3.2 在兩個國家同時出現(xiàn)流動性風險模型
1.3.3 只在緊急情況下的抵押使用
2. 跨境抵押實施的經驗分析
2.1 跨境抵押的需求因素
2.1.1 增加抵押使用的因素
2.1.2 降低抵押使用的因素
2.2 跨境抵押近況
2.2.1 中央銀行
2.2.2 合格抵押品
2.2.3 市場基礎設施
2.2.4 國際活躍銀行
2.3 政策考慮
2.3.1 全球系統(tǒng)風險
2.3.2 貨幣政策
2.3.3 支付和結算系統(tǒng)的平穩(wěn)運行
2.3.4 競爭的影響
2.3.5 法律約束
2.3.6 其它約束
3. 日間、隔夜信用中跨境抵押的實踐
3.1 五種模型
3.1.1 代理中央銀行模型
3.1.2 保證模型
3.1.3 證券結算系統(tǒng)之間的聯(lián)系模型
3.1.4 遠程進入證券結算系統(tǒng)模型
3.1.5 抵押品管理系統(tǒng)模型
3.2 五種模型的分析
3.2.1 評價標準
3.2.2 為使跨境抵押達到理想標準中央銀行應采取的行動
3.2.3 跨境抵押安排分析與總結
4. 我國使用跨境抵押的分析
4.1 我國已經具備使用跨境抵押的必要條件
4.1.1 我國擁有全面高效的支付結算系統(tǒng)
4.1.2 我國商業(yè)銀行的國際化水平不斷提高
4.2 我國建設跨境抵押系統(tǒng)的建議
4.2.1 支付結算系統(tǒng)的完善
4.2.2 提高我國銀行國際化水平
參考文獻
后記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銀行國際化與監(jiān)管協(xié)調[J]. 李長春. 武漢金融. 2006(03)
[2]當代全球跨國銀行發(fā)展變化的新特點及趨勢[J]. 路妍. 經濟研究參考. 2006(54)
[3]中外銀行業(yè)國際化發(fā)展策略比較[J]. 陳育文. 商業(yè)時代. 2005(33)
本文編號:3286875
【文章來源】:西南財經大學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6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跨境抵押的理論模型
1.1 建立假設
1.1.1 基本假設
1.1.2 成本假設
1.1.3 支付量
1.2 建立模型
1.2.1 沒有跨境抵押的使用
1.2.2 跨境抵押的對稱使用
1.2.3 跨境抵押使用公式的意義
1.3 模型擴展
1.3.1 跨境抵押的不對稱使用
1.3.2 在兩個國家同時出現(xiàn)流動性風險模型
1.3.3 只在緊急情況下的抵押使用
2. 跨境抵押實施的經驗分析
2.1 跨境抵押的需求因素
2.1.1 增加抵押使用的因素
2.1.2 降低抵押使用的因素
2.2 跨境抵押近況
2.2.1 中央銀行
2.2.2 合格抵押品
2.2.3 市場基礎設施
2.2.4 國際活躍銀行
2.3 政策考慮
2.3.1 全球系統(tǒng)風險
2.3.2 貨幣政策
2.3.3 支付和結算系統(tǒng)的平穩(wěn)運行
2.3.4 競爭的影響
2.3.5 法律約束
2.3.6 其它約束
3. 日間、隔夜信用中跨境抵押的實踐
3.1 五種模型
3.1.1 代理中央銀行模型
3.1.2 保證模型
3.1.3 證券結算系統(tǒng)之間的聯(lián)系模型
3.1.4 遠程進入證券結算系統(tǒng)模型
3.1.5 抵押品管理系統(tǒng)模型
3.2 五種模型的分析
3.2.1 評價標準
3.2.2 為使跨境抵押達到理想標準中央銀行應采取的行動
3.2.3 跨境抵押安排分析與總結
4. 我國使用跨境抵押的分析
4.1 我國已經具備使用跨境抵押的必要條件
4.1.1 我國擁有全面高效的支付結算系統(tǒng)
4.1.2 我國商業(yè)銀行的國際化水平不斷提高
4.2 我國建設跨境抵押系統(tǒng)的建議
4.2.1 支付結算系統(tǒng)的完善
4.2.2 提高我國銀行國際化水平
參考文獻
后記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銀行國際化與監(jiān)管協(xié)調[J]. 李長春. 武漢金融. 2006(03)
[2]當代全球跨國銀行發(fā)展變化的新特點及趨勢[J]. 路妍. 經濟研究參考. 2006(54)
[3]中外銀行業(yè)國際化發(fā)展策略比較[J]. 陳育文. 商業(yè)時代. 2005(33)
本文編號:328687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huobilw/3286875.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