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摩擦、貿易壁壘與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研究
[Abstract]:Based on panel data between China and 90 countries, 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rade barriers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The results show that trade barriers have two effects on China's FDI: one is spatial effect. That is to say, the countries that implement trade barriers to China are more likely to cause China'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than those countries that do not implement trade barriers. Second, the time effect, 5 ~ 7 year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rade barriers will significantly induce China'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作者單位】: 貴州財經大學國際經濟學院;南京大學經濟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2BJL080) 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項目(2011ZDXM005) 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09EYD022) 貴州省科技廳軟科學項目([2011]LKC2019)的資助
【分類號】:F832.6;F752.02;F22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盧進勇,鄭玉坤;化解反傾銷困局——中國企業(yè)海外直接投資與應對反傾銷[J];國際貿易;2004年03期
2 李猛;于津平;;東道國區(qū)位優(yōu)勢與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相關性研究——基于動態(tài)面板數(shù)據(jù)廣義矩估計分析[J];世界經濟研究;2011年06期
3 徐世騰;;中國海外直接投資中的貿易保護因素實證研究[J];經濟問題;2011年07期
4 杜凱;周勤;;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貿易壁壘誘發(fā)的跨越行為[J];南開經濟研究;2010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蔡冬青;劉厚俊;;中國OFDI反向技術溢出影響因素研究——基于東道國制度環(huán)境的視角[J];財經研究;2012年05期
2 孫文莉;伍曉光;;匯率、貿易壁壘與企業(yè)“誘發(fā)性”對外投資決策[J];財貿研究;2012年02期
3 焦知岳;靳丹丹;;我國企業(yè)利用對外直接投資應對反傾銷的策略研究[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0年03期
4 李蘭軍;;我國遭遇反傾銷的現(xiàn)狀及對策[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0年08期
5 鄒昆侖;;我國遭遇反傾銷的雙邊影響因素分析——基于面板數(shù)據(jù)的研究[J];當代財經;2008年08期
6 劉文靜;周永生;辛宇;;引入微笑曲線分析中國企業(yè)遭遇反傾銷的原因與對策[J];對外經貿實務;2008年05期
7 蔡之兵;祖強;;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增長的影響因素研究——基于因子分析模型[J];國際商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12年03期
8 張菀m:;;反傾銷與國際直接投資關系的研究進路[J];廣東社會科學;2007年03期
9 唐凌;;傾銷與反傾銷的經濟分析[J];工業(yè)技術經濟;2007年07期
10 王英輝;;基于品牌生命周期理論的反傾銷應對策略分析[J];工業(yè)技術經濟;2008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祖強;蔡之兵;;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增長的影響因素研究-----基于因子分析模型[A];江蘇省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趙春明;;論反傾銷對對外直接投資的影響及其啟示——以美國為例[A];全國美國經濟學會會長擴大會議暨“當代世界經濟格局下的中美經貿關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周灝;中國遭受反傾銷的影響因素及貿易救濟體系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1年
2 奚俊芳;基于垂直市場結構的我國反傾銷機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3 劉明前;我國企業(yè)跨國直接投資方式選擇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4 都亳;WTO貿易救濟制度的法經濟學分析[D];吉林大學;2009年
5 侯興政;全球與中國反傾銷調查特征和影響因素及其對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6 陳愉瑜;外向直接投資與中國外貿演化:機理與實證[D];浙江大學;2012年
7 王方方;企業(yè)異質性條件下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區(qū)位選擇研究[D];暨南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元博;國際反傾銷本質的政治經濟分析[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2 邢艷艷;國外對華反傾銷的行業(yè)特征、動因及影響效應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10年
3 竇艷;國外對華反傾銷措施的貿易與投資效應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11年
4 薛建;傾銷與反傾銷對進口國相關產業(yè)影響的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5 黃靜;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決定因素分析[D];外交學院;2011年
6 李翠;借鑒國外經驗完善我國反傾銷預警機制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7 劉芳;我國中小企業(yè)海外直接投資探析[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8 高磊;國際反傾銷泛濫與中國對策[D];東北財經大學;2011年
9 薛美萍;中國民營企業(yè)對外直接投資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1年
10 陳建婷;基于投資國視角的中國OFDI影響因素分析[D];南京財經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宏;王建;;東道國區(qū)位因素與中國OFDI關系研究——基于分量回歸的經驗證據(jù)[J];中國工業(yè)經濟;2009年06期
2 唐凌,李春杰;反傾銷與中國企業(yè)對外直接投資淺析[J];工業(yè)技術經濟;2003年03期
3 孫俊;;中國FDI地點選擇的因素分析[J];經濟學(季刊);2002年02期
4 魏后凱;外商直接投資對中國區(qū)域經濟增長的影響[J];經濟研究;2002年04期
5 賴明勇,包群,彭水軍,張新;外商直接投資與技術外溢:基于吸收能力的研究[J];經濟研究;2005年08期
6 李輝;;經濟增長與對外投資大國地位的形成[J];經濟研究;2007年02期
7 沈坤榮;李劍;;企業(yè)間技術外溢的測度[J];經濟研究;2009年04期
8 張建紅;周朝鴻;;中國企業(yè)走出去的制度障礙研究——以海外收購為例[J];經濟研究;2010年06期
9 郭杰;黃保東;;儲蓄、公司治理、金融結構與對外直接投資:基于跨國比較的實證研究[J];金融研究;2010年02期
10 何潔;外國直接投資對中國工業(yè)部門外溢效應的進一步精確量化[J];世界經濟;2000年1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春頂;尹翔碩;;就業(yè)保護與國際貿易摩擦的產業(yè)分布[J];經濟評論;2008年04期
2 馬坤;;日本在處理貿易摩擦中行業(yè)協(xié)會的作用及啟示[J];現(xiàn)代經濟探討;2006年08期
3 李彬聯(lián);;中美貿易政策的博弈策略研究[J];現(xiàn)代經濟信息;2008年06期
4 張戎;;從中美博弈看人民幣升值壓力分析[J];華北金融;2008年09期
5 趙秋實;;淺談新型非關稅壁壘方式——知識產權壁壘[J];中國商界(下半月);2008年08期
6 尚玉紅;;論行業(yè)協(xié)會在應對貿易摩擦中的作用[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7 李琴;;對SA8000的正確認識與積極應對[J];企業(yè)技術開發(fā);2006年12期
8 張曉芳;;國際貿易中的知識產權及其保護[J];特區(qū)經濟;2006年11期
9 李文峰;劉雪濤;;國內外標準化體系比較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06年S2期
10 李艷麗;;區(qū)域一體化與貿易摩擦——三國博弈模型分析[J];黑龍江對外經貿;2007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陶一桃;;對我國入世的制度效益分析[A];2001中國經濟特區(qū)論壇:WTO與特區(qū)發(fā)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2 胡昌琪;;論技術標準化與專利化的辨證關系——技術標準化與專利化的理解[A];2005年標準化學術論文匯編[C];2005年
3 張琦;;資源約束下我國循環(huán)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探討[A];資源·環(huán)境·循環(huán)經濟——中國地質礦產經濟學會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4 江靜;鄭江淮;;行業(yè)特質性資源、聯(lián)盟博弈和第一方實施——以江蘇省紫菜協(xié)會對日反貿易壁壘為例[A];2005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精選論文(第一部分)[C];2005年
5 馬丁·博賽;鮑悅;;歐盟法制計量的新方法 計量器具指令[A];稱重科技暨第六屆稱重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韓云輝;黎建國;范黎;;煙草行業(yè)物流標準體系的研究[A];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國科技工作者的歷史責任——中國科協(xié)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C];2003年
7 毛漢英;;區(qū)域經濟一體化與武漢城市圈“五個一體化”建設[A];2007中國科協(xié)年會年會專題論壇報告精選[C];2007年
8 唐紅濤;;1985-2006年城鄉(xiāng)商品市場分割實證研究[A];中國市場營銷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9 陳娟娟;;WTO背景下貿易與核心勞工標準的接合[A];《WTO法與中國論壇》文集——中國法學會世界貿易組織法研究會年會論文集(三)[C];2004年
10 曹洪;;世界貿易與國際標準[A];面向21世紀的科技進步與社會經濟發(fā)展(下冊)[C];199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盧慧;“兼善天下”式生存[N];現(xiàn)代物流報;2007年
2 吳志紅;應對貿易摩擦 行業(yè)組織站起來[N];人民政協(xié)報;2009年
3 本報記者 邵珍;應對國際貿易摩擦行業(yè)協(xié)會大有可為[N];文匯報;2009年
4 本報記者 李小彤;貿易摩擦對中國就業(yè)影響有多大[N];中國勞動保障報;2009年
5 本報實習記者 楊井鑫 采寫;中國經濟仍看好 貿易摩擦要重視[N];中國貿易報;2007年
6 呂壯邋通訊員 潘學中;商會要學會應對貿易摩擦[N];中華工商時報;2007年
7 見習記者 王爾德;貿易壁壘疊加減排壓力 開發(fā)區(qū)“碳盤查”萌動[N];21世紀經濟報道;2010年
8 本報記者 王麗娟;維護就業(yè)不能再靠“量增價低”取勝[N];中國改革報;2005年
9 本版編輯 本報駐華盛頓記者 劉洪 本報記者 陳勇;警惕借“質量安全”行貿易壁壘之實[N];經濟參考報;2007年
10 武唯邋李小彤;貿易摩擦 對就業(yè)影響有多大[N];中國勞動保障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唐紅濤;中國城鄉(xiāng)商品市場協(xié)調發(fā)展實證研究[D];中南大學;2009年
2 王領;中美貿易摩擦的理論研究與實證分析[D];復旦大學;2006年
3 王曉華;中國貿易增長模式的調整[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4 吳郁秋;與貿易相關的知識產權保護摩擦的政治經濟學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5 余利紅;中美知識產權保護摩擦的政治經濟學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6 陳焰;國際貿易與經濟增長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7 文博;中國經常項目不平衡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8年
8 楊丹;中美貿易發(fā)展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9 杜曉郁;全球化背景下的國際勞工標準分析[D];東北財經大學;2006年
10 周艷;匯率變動、貿易失衡與政策選擇:中國的經驗[D];廈門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謝穎;全球化背景下我國知識產權戰(zhàn)略構想[D];東南大學;2005年
2 孫文波;中美反傾銷問題博弈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5年
3 王雄光;專利技術標準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4 奧媛;中國行業(yè)組織在企業(yè)出口中的作用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09年
5 蔣連娣;紡織品檢驗監(jiān)管措施和制度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6 李冬霞;基于循環(huán)經濟的企業(yè)競爭力研究[D];新疆大學;2008年
7 周玲;國際貿易中的知識產權問題及我國的應對措施[D];吉林大學;2007年
8 李文文;基于產業(yè)安全視角的我國水產品貿易摩擦效應及預警機制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1年
9 關雪凌;SA8000標準對中國企業(yè)競爭力的影響[D];江南大學;2008年
10 徐若瑜;湖北省對外貿易與循環(huán)經濟協(xié)同發(fā)展研究[D];湖北工業(yè)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36431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huobilw/2364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