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管理論文 > 貨幣論文 >

國有商業(yè)銀行經營中的道德風險防范

發(fā)布時間:2018-10-30 13:03
【摘要】:國有商業(yè)銀行是我國銀行業(yè)的支柱,其興衰成敗直接關系著我國經濟發(fā)展的走向和未來,正因為其地位是如此的重要,四大國有商業(yè)銀行的改革問題正被全國上下所關注。本文就是從其中一個視角——道德風險來關注這場改革,希望能對我國銀行業(yè)的改革盡綿薄之力。 “道德風險”一詞的含義就是:從事經濟活動的人在最大化增進自身效用時做出的不利于他人的行動。本文中的道德風險問題指的是:與國有商業(yè)銀行相關的道德風險,它既包括國有商業(yè)銀行作為代理人給他人造成的道德風險,,也包括對商業(yè)銀行的經營帶來不利影響的他人的道德風險。 由于道德風險特別是銀行業(yè)的道德風險在國內研究的時間還不長,因此本文首先從道德風險的詞源含義談起,并對國內外在相關領域的理論研究和銀行業(yè)的實踐做了回顧,這些內容安排在本文的第一章。 本文第二章對我國國有商業(yè)銀行相關的道德風險問題進行了比較系統(tǒng)和全面的描述,這些風險主要包括多元化經營帶來的道德風險、從業(yè)人員素質不高帶來的道德風險、經營中執(zhí)行力不足帶來的道德風險、內部控制流程不完善帶來的道德風險、銀行業(yè)不序競爭帶來的道德風險。 本文第三章對前面提到的道德風險問題,主要內部和外部因素對銀行道德風 險形成的原因進行了分析。這些原因主要包括:經濟體制轉型中銀行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市場經濟深入發(fā)展對銀行業(yè)的沖擊、國家(政府)對銀行業(yè)的監(jiān)管不到位、從業(yè)者的職業(yè)道德意識淡薄、內部控制的不完善、內部考評機制的不科學、從業(yè)人員責任意識不強與就業(yè)短期化、利益追求最大化 商業(yè)銀行帶來嚴重的道德風險;內部控制和外部監(jiān)管不力也是道德風險問題的重要原因。本文最后部分提出了一些針對性的措施和建議。這些措施和建議包括:堅持科學發(fā)展觀,促進銀行業(yè)健康穩(wěn)定持續(xù)和諧發(fā)展、建立健全銀行法律、法規(guī)體系,提高監(jiān)管效能、加強商業(yè)銀行職業(yè)道德建設,提高從業(yè)人員道德素質、建立“四位一體”的預防體系,最大限度地防范道德風險。
[Abstract]:The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 is the pillar of the banking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Its success or failure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trend and future of our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Precisely because of its important position, the reform of the four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is being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by the whole country.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efor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ral hazard, hoping to contribute to the reform of China's banking industry. The term "moral hazard" refers to the actions taken by economically active people to maximize their own effectiveness against others. The moral hazard in this paper refers to the moral hazard related to the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 which includes the moral hazard caused by the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 as the agent to others. It also includes the moral hazard of others that adversely affect the operation of commercial banks. Because the moral hazard, especially the moral hazard of the banking industry, has not been studied in China for a long time, this paper begins with the etymological meaning of the moral hazard, and reviews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banking practice in the related fields at home and abroad. These contents are arranged in the first chapter of this paper. The second chapter gives a systematic and comprehensive description of the moral hazard of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These risks mainly include the moral hazard brought by diversified management and the moral hazard brought by the poor quality of employees. The moral hazard brought by the lack of executive power in operation, the moral hazard brought by imperfect internal control process, and the moral hazard brought by the disordered competition in banking industry. In the third chapter,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moral hazard problem mentioned above, the main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and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moral risk. These reasons includ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banking industry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restructuring, the impact of the in-depth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y on the banking sector, the inadequate supervision of the banking sector by the state (government), and the weak sense of professional ethics of the practitioners. The imperfect internal control, the unscientific internal appraisal mechanism, the weak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short-term employment of employees, the pursuit of maximum interests of commercial banks bring serious moral hazard; Weak internal control and external supervision are also important reasons for moral hazard. In the last part of this paper, some specific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hese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include: adhering to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promoting the healthy, stable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banking industry, establishing and perfecting the bank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system,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supervision,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ercial banks' professional ethics, Improve the moral quality of employees, establish a "four-in-one" prevention system to prevent moral hazard to the maximum extent.
【學位授予單位】:南華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D64;F832.3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彭雅貞;;農村基層干部領導能力和道德風險與農村經濟增長的數理分析[J];甘肅農業(yè);2007年08期

2 王敏;;會計“道德風險”的防范[J];山東行政學院.山東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年06期

3 馮軍軍;;保險壯膽兒[J];當代工人;2008年23期

4 宋衛(wèi)武;;淺談國有企業(yè)道德風險的防范[J];航天工業(yè)管理;2011年02期

5 蔡榮生;吳崇宇;;風險資本投資高新技術企業(yè)的潛在風險及其規(guī)避機制——基于“高新技術企業(yè)融資決策模型”的研究[J];學理論;2011年13期

6 潘新剛;教師職業(yè)道德風險的制度考察[J];兵團黨校學報;1998年01期

7 張中植;;“酒后駕車險”的合理性分析[J];當代經理人(中旬刊);2006年17期

8 黎玉;;律師道德風險及其防范[J];中國司法;2008年11期

9 賈玉革;;金融機構“大而不倒”中的道德風險及其防范[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9年08期

10 蔣鵬飛;;刑事訴訟程序性制裁機制之弊端及其應對[J];中國刑事法雜志;2010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資本約束與商業(yè)銀行經營轉型”研討會發(fā)言摘要[A];“中國入世10周年——全面開放與走向國際的中國銀行業(y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2 徐新;邱菀華;;基于委托-代理理論的一類道德風險情況下的最優(yōu)保險契約模型[A];發(fā)展的信息技術對管理的挑戰(zhàn)——99’管理科學學術會議專輯(下)[C];1999年

3 韓麗萍;;法經濟學在保險中的應用——道德風險對保險的制度要求[A];2007年全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C];2007年

4 韓麗;;從金融危機中提高認識還商業(yè)銀行經營自主權[A];新世紀 新思考[C];1999年

5 劉錫良;曾欣;;中國金融體系的脆弱性與道德風險[A];“世界經濟格局的變化與中國金融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研討會暨第二屆中國金融論壇論文集[C];2004年

6 賀瑋;;晉煤集團實施企業(yè)文化工程有效防范道德風險淺談[A];第九屆中國煤炭經濟管理論壇暨2008年中國煤炭學會經濟管理專業(yè)委員會年會論文集[C];2008年

7 林繼鋒;梅洪常;;虛擬組織對道德風險的規(guī)避研究——基于政府投資項目管理[A];中國企業(yè)運籌學[2010(1)][C];2010年

8 朱錦余;江磊;;企業(yè)風險管理中存在的道德風險及其應對策略[A];中國內部審計協(xié)會現(xiàn)代企業(yè)風險管理論文匯編(上冊)[C];2005年

9 張云;;企業(yè)文化建設是防范道德風險的有效“防護網”[A];第九屆中國煤炭經濟管理論壇暨2008年中國煤炭學會經濟管理專業(yè)委員會年會論文集[C];2008年

10 柯佑祥;;大學股份制改造及其道德風險防范[A];2004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一)[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振林;如何降低國有企業(yè)經營者道德風險[N];中國人事報;2004年

2 陳強;警惕票據業(yè)務中的道德風險[N];中國城鄉(xiāng)金融報;2004年

3 上海交通大學 胡海鷗;道德風險的本質與起源[N];上海金融報;2003年

4 埃里克·比代/文 呂增奎/編譯;韓國的社會保障:社會保險與道德風險[N];社會科學報;2004年

5 楊浩;專家:謹防創(chuàng)業(yè)板道德風險[N];證券時報;2008年

6 本報評論員 易艷剛;“以XX擔!眳s不保與道德風險的積累[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7 特約記者 羅綺萍;周小川:注資銀行要防范道德風險[N];21世紀經濟報道;2005年

8 記者  溫躍 通訊員  何方平;民生銀行濟南分行從源頭防范道德風險[N];金融時報;2006年

9 記者 劉晶晶;加強思想修養(yǎng) 防范道德風險[N];首都建設報;2007年

10 李云崢;期權激勵也有道德風險之憂[N];中國財經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呂廣盛;人壽保險中道德風險成因與控制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2 王保岳;資產證券化風險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9年

3 黃昱琪;臺灣地區(qū)商業(yè)銀行經營效率研究[D];暨南大學;2009年

4 張瑩;我國社會醫(yī)療保險中的道德風險表現(xiàn)及治理[D];山東大學;2011年

5 薛德余;存款保險制度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8年

6 徐林;中國職業(yè)經理人市場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7 溫小霓;社會醫(yī)療保險風險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6年

8 賈洪波;中國基本醫(yī)療保險適度繳費率研究[D];遼寧大學;2007年

9 王小龍;經濟發(fā)展、勞動分工與最優(yōu)社會契約[D];西北大學;2002年

10 田盈;基于博弈論的企業(yè)員工在職培訓機制研究[D];重慶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洪慶;國有企業(yè)經營者道德風險防范問題研究[D];河南農業(yè)大學;2001年

2 馬杰;醫(yī)療保險的經濟分析[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5年

3 劉珉;存款保險制度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5年

4 李茜;中國存款保險制度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6年

5 孫明;基于雙邊道德風險的創(chuàng)業(yè)投資組合規(guī)模之實證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6 黃志斌;國有商業(yè)銀行經營中的道德風險防范[D];南華大學;2012年

7 趙巍;美德存款保險制度比較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8 劉玉芳;建立我國存款保險制度問題的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7年

9 劉鳳艷;風險投資中信息不對稱問題的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4年

10 范光華;存款保險制度與我國商業(yè)銀行穩(wěn)定發(fā)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30008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huobilw/230008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10997***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