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的選擇:基于外匯儲備職能的分析
[Abstract]:As a rising economic and trade power,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China to seek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tatus matching the economic and trade status in the rules of the world currency game. Starting from one of the functions of international currency, this paper selects the currency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major international currency issuers in 19652008 as independent variables, and takes the proportion of international currency in the world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as dependent variable. An empirical model is established to prove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currency internationalization. The conclusion of this paper shows that, in addition to the traditional basic factors, the strengthening factors are helpful to explain the long-term and structural trends of the international currency because they contain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 future. Furthermore, based on the selected regression equation and the assumptions of the future economic situation, we have fitted and predicted the share of the four major currencies in the world's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during the period 1965-2020, pointing out that in the foreseeable future, The yuan is not yet able to challenge the international currency status of the dollar and the euro, but it is likely to be as internationalized as the yen in the reserve function.
【作者單位】: 復旦大學經(jīng)濟學院世界經(jīng)濟研究所;復旦大學中國社會主義經(jīng)濟研究中心;
【基金】:國家自然基金項目(項目批準號:70873021) 復旦大學亞洲研究中心項目 Eurasia Pacific UninetOEAD Fund資助
【分類號】:F821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海霞;謝露露;;國際貨幣的選擇:基于外匯儲備職能的分析[J];國際金融研究;2010年12期
2 胡定核;;各國貨幣國際化的趨勢與我國對策[J];國際貿(mào)易;1990年02期
3 李華民;貨幣國際化可逆轉(zhuǎn)下的人民幣強勢戰(zhàn)略[J];金融信息參考;2003年01期
4 姜波克,張青龍;貨幣國際化:條件與影響的研究綜述[J];新金融;2005年08期
5 何國華;;西方貨幣國際化理論綜述[J];經(jīng)濟評論;2007年04期
6 姚洪心;高印朝;;貨幣國際化收益與成本理論的國外最新研究進展[J];上海金融;2008年03期
7 陳建勇;;從德國馬克的成功國際化看人民幣國際化之路[J];黑龍江史志;2008年24期
8 張宇;;從日元國際化歷史教訓看人民幣國際化的發(fā)展前景啟示[J];現(xiàn)代商業(yè);2009年36期
9 許祥云;李一丁;;貨幣及人民幣國際化成本收益的研究綜述[J];金融教學與研究;2010年01期
10 韓瑩瑩;潘蘭芳;;淺析人民幣國際化戰(zhàn)略[J];現(xiàn)代商業(yè);2010年2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4條
1 楊小平;;人民幣跨境使用與我國區(qū)域合作戰(zhàn)略研究——中越、中老、中緬次區(qū)域個案研究[A];中國金融學會第八屆調(diào)研報告評選獲獎?wù)撐募痆C];2005年
2 黃志龍;;黃金儲備在歐美日貨幣國際化中的作用及對中國的啟示[A];中國與世界年中經(jīng)濟分析與展望(2010)[C];2010年
3 周肇光;;經(jīng)濟全球化與人民幣國際化趨勢探析[A];中國《資本論》研究會第11次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2年
4 黃志龍;;建議對人民幣國際化戰(zhàn)略進行調(diào)整[A];中國與世界年中經(jīng)濟分析與展望(2010)[C];2010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陳道富;貨幣國際化意味著什么[N];國際商報;2009年
2 鮑仁;潘英麗:貨幣國際化要建立在經(jīng)濟可持續(xù)發(fā)展上[N];期貨日報;2009年
3 中國建設(shè)銀行高級經(jīng)濟師 趙慶明;貨幣國際化到底“化”什么[N];上海證券報;2011年
4 本報記者 盧軼 實習生 黃倩蔚 黃穎川;人民幣成為結(jié)算貨幣國際化跨出堅實一步[N];南方日報;2009年
5 王同彤;第七屆上海社會科學界學術(shù)年會經(jīng)濟·管理學科專場舉行[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6 長城偉業(yè)期貨高級顧問 譚雅玲;關(guān)于人民幣與熱錢的觀察和思考[N];期貨日報;2009年
7 廣東銀監(jiān)局 王敏;走向國際:人民幣已具備區(qū)域化條件[N];上海證券報;2008年
8 記者 柳立;人民幣國際化:歷史進程與政策選擇[N];金融時報;2009年
9 本報記者 包興安;A股戰(zhàn)略轉(zhuǎn)型期待人民幣國際化[N];證券日報;2009年
10 本報記者 朱永旗 刁萃;不能盲目地推進人民幣國際化[N];中國經(jīng)濟導報;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付麗穎;中日貨幣國際化比較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2 喬臣;貨幣國際化思想的流變[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3 張桂文;貨幣國際化問題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12年
4 劉崇;貿(mào)易發(fā)展、金融發(fā)展與貨幣國際化[D];吉林大學;2007年
5 李軍睿;人民幣國際化路徑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6 戴偉利;貨幣國際化視角下的匯率制度選擇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7 潘理權(quán);人民幣國際化發(fā)展路徑及保障措施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1年
8 施t 婭;貨幣、金融國際化與經(jīng)濟金融化傳導關(guān)系的研究[D];上海社會科學院;2010年
9 王晟;中國金融對外開放戰(zhàn)略的轉(zhuǎn)變與中國金融業(yè)國際化[D];上海社會科學院;2010年
10 曾鋼;金融國際化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夏侯青平;人民幣國際化問題研究[D];廈門大學;2008年
2 王豐;人民幣國際化的條件與路徑選擇分析[D];四川大學;2006年
3 封大結(jié);中國周邊國家地區(qū)流通的人民幣國際化問題研究[D];廣西大學;2008年
4 曾智琳;人民幣國際化問題研究[D];湖南大學;2005年
5 韓慧;人民幣國際化問題研究[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6年
6 徐劍雯;人民幣國際化的問題研究[D];天津財經(jīng)大學;2007年
7 馬朝陽;人民幣的自由兌換與國際地位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8 潘國剛;論現(xiàn)階段人民幣的國際化[D];吉林大學;2010年
9 宋麗娟;美元、歐元、日元國際化比較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10 汪海濤;人民幣國際化問題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27813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huobilw/2278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