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有效性反思與消除傳導障礙之管見
[Abstract]:In this paper, we apply the vector autoregressive method with time-varying parameters to analyze the monetary transmission effect of China's monetary policy during the two financial crises. The model takes into account the time-varying coefficients and the random fluctuations of the impact innovation.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novation variance of monetary policy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during the financial crisis and the initial period of policy turning, while the volatility of innovation in credit channel is the least. By comparing the time-varying regression coefficients of intermediate variables to output and inflation rate during the sample period, it is considered that monetary policy implementation is asymmetric. From the impact response diagram of different stages, the impact effect of M _ 2 on economic growth target during the financial crisis is the best. But because the credit channel transmission hinders, causes the monetary policy to carry out the effect to drop.
【作者單位】: 南開大學經濟學院;
【基金】:國家社科重點項目“實現經濟金融平穩(wěn)發(fā)展的應對國際金融風險對策研究”(編號08AJY021)
【分類號】:F822.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蔣瑛琨 ,劉艷武 ,趙振全;貨幣渠道與信貸渠道傳導機制有效性的實證分析——兼論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的選擇[J];金融研究;2005年05期
2 高鐵梅,王金明;我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動態(tài)分析[J];金融研究;2001年03期
3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課題組;中國股票市場發(fā)展與貨幣政策完善[J];金融研究;2002年04期
4 伍志文;貨幣供應量與物價反常規(guī)關系:理論及基于中國的經驗分析——傳統(tǒng)貨幣數量論面臨的挑戰(zhàn)及其修正[J];管理世界;2002年12期
5 馮春平;貨幣供給對產出與價格影響的變動性[J];金融研究;2002年07期
6 周英章,蔣振聲;貨幣渠道、信用渠道與貨幣政策有效性——中國1993-2001年的實證分析和政策含義[J];金融研究;2002年09期
7 劉斌;我國貨幣供應量與產出、物價間相互關系的實證研究[J];金融研究;2002年07期
8 趙進文,閔捷;央行貨幣政策操作效果非對稱性實證研究[J];經濟研究;2005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許慶明,孫向光;從預期的角度看中國“流動性陷阱”[J];商業(yè)研究;2003年20期
2 伍志文;“中國之謎”原因新解:金融資產膨脹假說[J];財經科學;2003年01期
3 王欣;我國貨幣政策有效性的實證分析[J];財經科學;2003年06期
4 周光友,邱長溶;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理論的爭論及啟示[J];財經科學;2005年02期
5 索彥峰;于波;;轉型期貨幣渠道與信貸渠道有效性的實證研究[J];財經論叢;2006年06期
6 路妍;我國貨幣政策傳導渠道及貨幣政策有效性研究[J];財經問題研究;2004年06期
7 高云峰;董邦國;;中國貨幣需求穩(wěn)定性的實證研究——基于1994—2005年的協(xié)整分析[J];財經問題研究;2006年06期
8 馬進;關偉;;我國股票市場與宏觀經濟關系的實證分析[J];財經問題研究;2006年08期
9 伍志文;中國之謎":理論及基于中國的經驗分析[J];財經研究;2003年01期
10 孫明華;我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實證分析[J];財經研究;2004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黃敏;田益祥;;VAR模型的GMDH估計方法及實證研究[A];中國企業(yè)運籌學[C];2006年
2 蔣瑛琨;劉艷武;趙振全;;貨幣渠道與信貸渠道傳導機制有效性的實證分析——兼論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的選擇[A];中國金融學會第八屆優(yōu)秀論文評選獲獎論文集[C];2005年
3 何茂濤;;信貸配給對我國貨幣政策有效性的影響[A];山東省遠程教育學會第七屆遠程教育優(yōu)秀科研成果評獎論文集[C];2006年
4 莊佳強;;中國貨幣政策對產出影響的實證分析[A];中華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第十四次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文集[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金戈;經濟轉軌中的資本市場與貨幣政策傳導機制[D];浙江大學;2002年
2 周英章;轉型期中國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及其提升途徑[D];浙江大學;2002年
3 毛劍峰;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貨幣政策有效性及其強弱的實證研究——基于1978~1999年的計量分析[D];浙江大學;2002年
4 方顯倉;我國貨幣政策信用渠道傳導的微觀機制及其效應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5 方衛(wèi)星;貨幣政策的目標設定制度——機理與效應[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6 李慶峰;中國證券市場制度績效研究[D];浙江大學;2003年
7 盧慶杰;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比較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8 姚小義;金融資產價格傳導機制與市場均衡:模型與實證[D];中南大學;2003年
9 黃廣明;資產價格泡沫與貨幣政策理論的發(fā)展[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10 武小欣;經濟轉軌中的金融調控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杜德斌;中國貨幣政策有效性分析[D];陜西師范大學;2002年
2 黃廣昌;我國貨幣供給內生性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02年
3 宋飛;基于新金融發(fā)展觀的利率市場化政策與中國經濟增長[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陽小曉;銀行發(fā)展與經濟增長的實證研究[D];湖南大學;2002年
5 孫剛;中國股票市場“泡沫現象”分析及治理對策探討[D];廈門大學;2002年
6 蔣蘭陵;發(fā)展中國股票指數期貨市場的問題研究[D];河海大學;2003年
7 李健;論我國貨幣政策的資本市場傳導機制[D];西南財經大學;2003年
8 賀慶春;中國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及其效果[D];安徽大學;2003年
9 阮立東;未來我國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的取向[D];安徽大學;2003年
10 張海燕;我國貨幣政策的股票市場傳導研究[D];安徽大學;200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振山,王志強;我國貨幣政策傳導途徑的實證研究[J];財經問題研究;2000年12期
2 孫明華;我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實證分析[J];財經研究;2004年03期
3 趙志君;金融資產總量、結構與經濟增長[J];管理世界;2000年03期
4 張曙光;疏通傳導渠道 改善金融結構──當前中國宏觀經濟分析[J];管理世界;2001年02期
5 郭浩;中國的“超額”貨幣需求——穩(wěn)健貨幣政策分析報告中的兩個理論問題[J];管理世界;2002年06期
6 方陽娥;張慕瀕;;理論有效性與實施有效性:西方貨幣政策有效性理論述評[J];經濟評論;2006年02期
7 國家計委宏觀研究院課題組;我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完善思路[J];經濟學動態(tài);2001年11期
8 易綱;中國的貨幣供求與通貨膨脹[J];經濟研究;1995年05期
9 范從來;論通貨緊縮時期貨幣政策的有效性[J];經濟研究;2000年07期
10 萬解秋,徐濤;貨幣供給的內生性與貨幣政策的效率——兼評我國當前貨幣政策的有效性[J];經濟研究;2001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春峰;莊泓剛;房振明;盧濤;;多維條件方差偏度峰度建模[J];系統(tǒng)工程理論與實踐;2010年02期
2 張成思;;隨機波動與經濟周期平穩(wěn)化研究[J];財貿經濟;2010年01期
3 王愷明;潘和平;張煜中;;基于SGT分布的貝葉斯統(tǒng)計推斷的在險價值研究[J];系統(tǒng)工程理論與實踐;2010年03期
4 羅毅丹;徐俊武;;過剩產能與通貨膨脹的關系分析——基于包含隨機波動的TVP模型考察[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0年02期
5 張文文;何凌云;劉傳哲;;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地區(qū)經濟的溢出效應研究——基于江蘇省經濟數據的經驗分析[J];江蘇商論;2010年02期
6 陳迪紅;陳睿;;卡爾曼濾波在非壽險未決賠款準備金估算中的應用[J];系統(tǒng)工程;2009年01期
7 張言彩;;結構方程模型的Gibbs抽樣與貝葉斯估計[J];統(tǒng)計與決策;2009年06期
8 劉書霞;張新福;米海杰;;基于貝葉斯估計的商業(yè)銀行操作風險計量與管理[J];現代管理科學;2009年04期
9 徐穎;張春雷;;企業(yè)年金替代率測算中的MCMC隨機模擬及實證[J];統(tǒng)計與決策;2009年10期
10 趙紅梅;王宏起;;R&D聯盟伙伴選擇的試錯機理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9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天華;楊紹清;;基于多層CNN的?者\動目標檢測[A];2009國際信息技術與應用論壇論文集(上)[C];2009年
2 徐俊武;羅毅丹;;過剩產能能否抑制通貨膨脹?——基于包含隨機波動的TVP模型考察[A];2009年全國博士生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3 陳曉龍;王家禮;孫璐;張艷;;一種基于貝葉斯估計的多傳感器測量數據融合方法[A];第十九屆測控、計量、儀器儀表學術年會(MCMI'2009)論文集[C];2009年
4 徐金玲;馬潔;;基于多層遞階方法的煙氣輪機狀態(tài)預測[A];2009年中國智能自動化會議論文集(第二分冊)[C];2009年
5 程真英;李瑞君;陳曉懷;楊圣春;;基于正態(tài)倒伽瑪共軛先驗的測量不確定度評定[A];第七屆全國信息獲取與處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6 杜云明;劉啟生;邵東偉;姜冬華;;基于膚色特征的粒子濾波人臉跟蹤算法[A];第十二屆中國體視學與圖像分析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7 周彥婷;汪源源;鮑吉斌;王威琪;;冠脈內超聲成像中血壓和血流量時變因果相干函數的計算[A];2008年全國聲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8 邱有恒;馬智博;;不完全先驗信息轉化為貝塔分布的數值模擬[A];第五屆全國青年計算物理學術交流會論文摘要[C];2008年
9 田迪;馬潔;劉小河;;一種基于多層遞階理論的故障預報方法研究及應用[A];第八屆全國設備與維修工程學術會議、第十三屆全國設備監(jiān)測與診斷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10 李同月;張萍;;一類非線性系統(tǒng)的廣義預測控制[A];2007中國控制與決策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本報記者 劉茂勝;方屆不惑憶而立[N];科學時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蘇h椒,
本文編號:220642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huobilw/2206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