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市場國家金融部門FDI增長中的“傳染效應”研究
[Abstract]: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internal financial relations of the transnational banks and analyzes the behavior of the multinational banks in providing capital support to their sub-banks through the internal capital market and effectively allocating capital among the sub-banks in order to influence and control the behavior of the sub-banks' credit. On this basis, taking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Baltic countries and China as exampl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ehavior choices of multinational bank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after being hit by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This proves that the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financial sector of emerging market countries by multinational bank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amplified the "contagion effect" between the home and host banking sectors during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In view of the opening up of China's banking sector to foreign investment, financial regulators should follow the lessons of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and the Baltic States and, while continuing their financial opening strategy, be cautious in selling controlling stakes in loc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o prevent excessive "foreign investment" of banks in order to avoid the resulting impact on the country's banking system.
【作者單位】: 吉林大學中國國有經濟研究中心;中國美國經濟學會;中國世界經濟學會;中國國際金融學會;吉林大學經濟學院;
【基金】:教育部“國際金融危機應對研究”應急課題(課題批準號:2009JYJR053)
【分類號】:F831.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項衛(wèi)星;王達;;境外戰(zhàn)略投資者與國有控股商業(yè)銀行公司治理結構改革[J];財經問題研究;2009年10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潘林;;國有商業(yè)銀行公司治理的問題研究[J];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2 樊志剛;李盧霞;;次貸危機的啟示及商業(yè)銀行金融創(chuàng)新的路徑選擇——制度視角的解讀與思考[J];金融論壇;2011年04期
3 張士平;;對中國國有銀行引入境外戰(zhàn)略投資者路徑選擇的思考[J];經濟研究導刊;2010年31期
4 朱英姿;楊斌;劉小波;;房地產價格指數(shù)周期的宏觀分析[J];投資研究;2011年07期
5 朱盈盈;李平;曾勇;何佳;;境外戰(zhàn)略投資者與中資銀行創(chuàng)新能力——基于中國73家商業(yè)銀行面板數(shù)據(jù)的實證分析[J];投資研究;2011年07期
6 陸勇;;商業(yè)銀行戰(zhàn)略引資、經濟效率與財務績效研究[J];中國會計評論;2011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朱盈盈;中資銀行引進境外戰(zhàn)略投資者效果的實證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2 夏既明;中國銀行業(yè)國際股權合作問題研究[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何言召;中國上市銀行股權結構、治理機制對銀行績效影響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2 柳文;我國商業(yè)銀行欺詐風險的實證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一峰;;“減持門”:近憂,還是遠慮?[J];中國報道;2009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蔡奕;跨國銀行國際監(jiān)管的新趨勢及對中國外資銀行監(jiān)管的啟示[J];亞太經濟;1999年02期
2 楊曉軍,章永奎;試論跨國銀行的成長理論[J];國際經貿探索;2000年02期
3 陳新宇,宋俊榮;論跨國銀行的并表監(jiān)管[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4 余路明;;談跨國銀行的全球性經營活動[J];浙江金融;1988年10期
5 趙優(yōu)珍;論當代跨國銀行的發(fā)展與我國銀行的跨國經營[J];投資理論與實踐;1996年06期
6 肖衛(wèi)國;西方跨國銀行發(fā)展的新趨勢與我國的對策[J];經濟評論;1998年02期
7 彭波;跨國銀行業(yè)務拓展對我國銀行業(yè)的影響[J];農村金融研究;2001年05期
8 劉耘,范文東;跨國銀行在華經營的趨勢分析及思考[J];南方金融;2003年12期
9 王佑武;90年代日本跨國銀行的發(fā)展趨勢[J];國際經濟合作;1991年05期
10 熊波;東道國和母國對跨國銀行的監(jiān)管[J];南方金融;1999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路妍;;當代全球跨國銀行發(fā)展變化的新特點及趨勢[A];“美國經濟中長期趨勢及其對中美經貿關系的影響”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2 中國工商銀行國際化課題組;;中資銀行國際化發(fā)展研究[A];中國金融學會第八屆調研報告評選獲獎論文集[C];2005年
3 張明;;全球金融危機的發(fā)展歷程與未來走向[A];科學發(fā)展:文化軟實力與民族復興——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論文集(上卷)[C];2009年
4 宮曉羽;劉漢民;;“金磚四國”公司治理的比較分析[A];第五屆(2010)中國管理學年會——公司治理分會場論文集[C];2010年
5 舒運國;;金融危機與非洲對外關系[A];北京論壇(2009)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危機的挑戰(zhàn)、反思與和諧發(fā)展:“危機影響下世界格局的變化與調整”國際關系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9年
6 葛兆強;;商業(yè)銀行國際化:動因、挑戰(zhàn)與策略[A];第八屆國有經濟論壇:中國商業(yè)銀行深化改革與管理創(chuàng)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7 于大波;劉麗娜;;美國學者:中國不必擔憂增速減緩[A];中國經濟年會(2010-2011)會刊[C];2011年
8 劉曉霞;;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研究進展[A];第五屆(2010)中國管理學年會——城市與區(qū)域管理分會場論文集[C];2010年
9 錢麗蘇;夏英煌;張家義;;金融危機對地勘單位“走出去”的影響及對策[A];地質工作體制改革30年座談會文集[C];2008年
10 劉丹;;從金融危機看中國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越性[A];“后國際金融危機時代的世界社會主義”學術研討會暨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專業(yè)委員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吳家明;俄羅斯降息正在進行[N];證券時報;2009年
2 記者 何慧;埃及投資局“挖角”中國企業(yè)[N];上海金融報;2009年
3 本報記者 韓楊;任何國家都不應該關上大門[N];21世紀經濟報道;2009年
4 芮成鋼;經濟權力兩大變化[N];新華每日電訊;2009年
5 劉爽;中國刺激經濟助全球度寒冬[N];證券時報;2008年
6 特派記者 熊敏 本報記者 李景;中印再推IMF改革 話語權提升更賴分享發(fā)展經驗[N];21世紀經濟報道;2010年
7 本報駐泰國記者 吳成良 本報駐韓國記者 莽九晨;新興市場國家遭遇資本外流壓力[N];人民日報;2011年
8 高析;讓消費成為亞洲的主要增長動力[N];中國信息報;2009年
9 記者 謝小亮;中國消費者對環(huán)境關注程度超過西方[N];中國保險報;2009年
10 張婧;我們是否也能向高盛“討說法”?[N];中國經濟導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繼東;跨國銀行核心競爭力研究[D];廈門大學;2002年
2 湯凌霄;跨國銀行系統(tǒng)性風險監(jiān)管研究[D];廈門大學;2003年
3 郭萍;新興市場國家金融穩(wěn)定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4 趙昱光;新興市場國家外資銀行作用效應研究[D];遼寧大學;2007年
5 曾錚;全球工序分工與貿易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9年
6 羅晉京;論跨國銀行法律規(guī)制對國家主權的影響[D];暨南大學;2009年
7 孔慶洋;商業(yè)銀行國際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8 蔡奕;國際金融一體化和金融自由化背景下跨國銀行監(jiān)管的主要法律問題研究[D];廈門大學;2002年
9 王果;銀行跨國并購:動因、績效與政策協(xié)調[D];上海社會科學院;2008年
10 楊紅;金融全球化進程中國際資本流動利益的分配[D];吉林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琳;跨國銀行競爭力的研究[D];湖南大學;2003年
2 李郁;論跨國銀行的監(jiān)管[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4年
3 羅士俐;跨國銀行破產法律問題及其應對方法[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5年
4 王煥娥;外資銀行監(jiān)管的國際比較與我國的外資銀行監(jiān)管[D];天津財經學院;2005年
5 張夢瑜;論跨國銀行的并表監(jiān)管[D];黑龍江大學;2010年
6 張婧婧;論金融危機背景下國際調節(jié)機制在跨國銀行風險控制中的應用[D];中南大學;2010年
7 尚靜;對發(fā)展我國跨國銀行問題的思考[D];河海大學;2001年
8 鄧勇;跨國銀行監(jiān)管法律問題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3年
9 趙巍;跨國銀行并表監(jiān)管中的沖突及其協(xié)調機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10 臧宇;母國特定環(huán)境對新興市場國家對外直接投資的影響研究[D];南京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11963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huobilw/2119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