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企業(yè)利益侵奪傾向與控制權收購模式選擇
本文選題:潛在利益侵奪傾向 + 收購模式選擇。 參考:《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13年04期
【摘要】:控制權收購可分為一次性收購和循序收購兩種模式。文章認為循序收購可被歸結為防御機制,這種防御機制旨在發(fā)現(xiàn)和約束那些可能對中小股東構成利益侵奪的收購方。文章在對1998-2006年中國A股市場發(fā)生的民營企業(yè)作為收購方的上市公司控制權收購案例進行研究后,發(fā)現(xiàn)具有潛在利益侵奪傾向的收購方更有可能選擇循序收購而非一次性收購。這一發(fā)現(xiàn)將對公司治理中控股股東與其他中小股東利益沖突的研究從事后階段推向了事前階段。
[Abstract]:The acquisition of control right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modes: one-off acquisition and one-step acquisition. This paper holds that sequential acquisition can be attributed to a defensive mechanism, which aims to identify and restrict those acquirers who may constitute an encroachment on the interests of minority shareholders. Based on the case study of the acquisition of control rights of private enterprises as acquirers in China's A share market from 1998 to 2006, it is found that the acquirers who have the tendency of potential profit encroachment are more likely to choose sequential acquisitions rather than one-off acquisitions. The research on the conflict between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and other minority shareholders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is advanced from the later stage to the prior stage.
【作者單位】: 北京大學博士后流動站;中國工商銀行博士后工作站;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
【基金】: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
【分類號】:F276.5;F832.5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劉峰;鐘瑞慶;金天;;弱法律風險下的上市公司控制權轉移與“搶劫”——三利化工掏空通化金馬案例分析[J];管理世界;2007年12期
2 李增泉,余謙,王曉坤;掏空、支持與并購重組——來自我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ù)[J];經濟研究;2005年01期
3 李善民;張媛春;;制度環(huán)境、交易規(guī)則與控制權協(xié)議轉讓的效率[J];經濟研究;2009年05期
4 陳海聲;梁喜;;投資者法律保護、兩權分離與資金占用——來自中國2006年度公司法調整前后的并購公司數(shù)據(jù)[J];南開管理評論;2010年05期
5 涂國前;;控制權轉移前業(yè)績、收購方性質與控制權轉移績效[J];中國會計評論;2010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沈維成;;資本結構、股權結構與公司績效[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2 陳慶勇;韓立巖;;上市公司對外并購中高管薪酬變動實證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3 吳輝;;上市公司定向增發(fā)的利益輸送研究[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4 楊克智;謝志華;;金字塔股權結構、終極控股股東行為與會計穩(wěn)健性[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5 侯曉紅;;掏空、支持與上市公司經營業(yè)績關系研究[J];商業(yè)研究;2008年06期
6 陳耿;陳秋;;全流通時代大股東股份減持的問題與對策[J];商業(yè)研究;2009年10期
7 陳欣;王敏;;股權分置改革對企業(yè)并購估值方法應用的影響探析[J];財經界(學術版);2010年04期
8 田滿文;;政府干預、終極控制人變更與并購價值效應評價[J];財經科學;2012年06期
9 張繼袖;陸宇建;;控股股東、政府補助與盈余質量[J];財經問題研究;2007年04期
10 李寧;劉玉紅;;大小非減持過程中的盈余管理行為及監(jiān)管策略[J];財經問題研究;2009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鳳榮;任萌;張富森;;政府干預、治理環(huán)境與公司控制權市場的有效性——基于地方國有上市公司并購的經驗證據(jù)[A];2010年(第十屆)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黎文靖;江偉;;制度安排、大股東支持與定向增發(fā)折價——來自中國證券市場的經驗證據(jù)[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08年學術年會(第十五屆年會)暨中央在鄂集團企業(yè)財務管理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8年
3 薛德余;;第一大股東、最終控制人和支持——基于中國上市公司ST制度的實證分析[A];中國企業(yè)運籌學[C];2009年
4 沙浩偉;李強;曾勇;;附屬企業(yè)集團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的實證研究[A];中國企業(yè)運籌學[2012(1)][C];2012年
5 陶洄洄;應益榮;;上市公司并購方式的“路徑依賴”分析[A];第十屆中國青年信息與管理學者大會論文集[C];2008年
6 張祥建;郭嵐;李遠勤;;部分民營化與企業(yè)績效:基于國有企業(yè)民營化發(fā)行的研究[A];中國經濟60年 道路、模式與發(fā)展: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經濟、管理學科卷[C];2009年
7 龔凱頌;黎德堅;;中國上市公司資產收購實證分析:基于利益輸送視角[A];中國會計學會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C];2005年
8 李焰;張寧;;集團控股股東股權結構與上市公司融資約束程度——基于內部資本市場理論的實證分析[A];中國會計學會財務成本分會2006年年會暨第19次理論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6年
9 姚燕;;掏空與控制權轉移的財富效應——以啤酒花控制權轉移為例[A];中國會計學會財務成本分會2006年年會暨第19次理論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6年
10 郭薈;;盈余管理的稅務成本:基于中國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A];中國會計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中冊)[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成;中國轉型經濟背景下企業(yè)戰(zhàn)略并購的整合機理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2 江金鎖;市場環(huán)境、實際控制人控制方式與負債治理效應[D];暨南大學;2011年
3 王江石;股權分置改革時期收購公司并購績效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4 孫曉琳;終極控股股東對上市公司投資行為影響的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5 鄭海燕;財務困境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與其困境變化趨勢關系研究[D];東華大學;2010年
6 袁學英;中國企業(yè)跨區(qū)域并購、資源流動與長期績效[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7 張洪輝;制度環(huán)境、管理者行為對上市公司效率的影響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8 李伶俐;公司治理對企業(yè)效率的影響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9 戚文舉;超額控制權、投資者法律保護與企業(yè)績效[D];浙江大學;2011年
10 黃蘊潔;中國上市公司控制權私利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艷華;中小投資者利益保護與股權結構的關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2 畢菡;定向增發(fā)資產注入中的利益輸送問題探討[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3 鄭博巍;國有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績效研究[D];南京財經大學;2010年
4 張薇;產業(yè)生命周期下的企業(yè)并購選擇[D];南京財經大學;2010年
5 梁憲偉;控制權轉移對山東航空績效影響分析[D];山東大學;2010年
6 張曉強;新會計準則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響[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7 應俏;中國上市公司現(xiàn)金持有價值實證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8 馬超;國企改革策略、大股東約束、資源約束與并購績效[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9 宋儀泉;我國上市公司股份回購動機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10 陳幼海;債務融資對上市公司控股股東掏空行為影響的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高雷;宋順林;;上市公司控制權轉移與市場反應[J];財經科學;2006年03期
2 朱紅軍,汪輝;并購的長期財富效應——經驗分析結果與協(xié)同效應解釋[J];財經研究;2005年09期
3 方軼強;夏立軍;李莫愁;;控制權轉移后公司業(yè)績變化的影響因素分析——基于效率理論和管制理論的解釋[J];財經研究;2006年01期
4 張維,鄒高峰;我國上市公司控制權轉移的市場反應[J];系統(tǒng)工程;2004年12期
5 鄭江淮;企業(yè)家稟性、內生的貿易中介及其網(wǎng)絡化——全球化競爭中萬向集團企業(yè)家職能及其變遷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3年02期
6 李善民,李珩;中國上市公司資產重組績效研究[J];管理世界;2003年11期
7 吳聯(lián)生,白云霞;公司價值、資產收購與控制權轉移方式[J];管理世界;2004年09期
8 徐莉萍;陳工孟;辛宇;;控制權轉移、產權改革及公司經營績效之改進[J];管理世界;2005年03期
9 劉峰;鐘瑞慶;金天;;弱法律風險下的上市公司控制權轉移與“搶劫”——三利化工掏空通化金馬案例分析[J];管理世界;2007年12期
10 高雷;;控制權轉移、企業(yè)績效與代理成本[J];經濟經緯;2006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程書強;;家族企業(yè)成長與控制權轉移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軟科學;2006年09期
2 葛結根;向祥華;;上市公司控制權轉移的演變路徑及其基本特征[J];理論月刊;2011年05期
3 胡鎖軍;許敏;;我國資本市場控制權變動與公司治理關系研究[J];特區(qū)經濟;2006年03期
4 唐雪松;馬如靜;;內幕交易、利益補償與控制權轉移——來自我國證券市場的證據(jù)[J];中國會計評論;2009年01期
5 王劍敏;孫伯燦;王曉云;;控制權轉移的上市公司財務績效及其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6 陳晉平;;上市公司控制權轉移的實證研究[J];證券市場導報;2005年12期
7 徐鹿;;上市公司控制權轉移與外資產業(yè)整合——哈啤集團案例分析[J];財務與會計;2007年16期
8 肖斌;姚亞偉;楊朝軍;;基于信號博弈的上市公司控制權轉移分析[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8年09期
9 王化成;姚燕;;上市公司控制權轉移中的財富效應——以通化金馬控制權轉移為例[J];財務與會計;2006年10期
10 侯海生;;我國上市公司控制權轉移績效研究[J];浙江金融;2009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廖雪潔;劉漢民;;壟斷國企高管薪酬現(xiàn)狀分析——基于我國上市公司的數(shù)據(jù)[A];第五屆(2010)中國管理學年會——公司治理分會場論文集[C];2010年
2 葉華;;上市公司財務信息披露及時性研究——基于我國上市公司數(shù)據(jù)的實證分析[A];中國會計學會財務管理專業(yè)委員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3 劉瑞武;余漱峰;;基于因特網(wǎng)的上市公司投資者關系管理[A];第九屆全國會計信息化年會論文集(上)[C];2010年
4 黃少安;鐘衛(wèi)東;;股權融資成本軟約束假說與股權融資偏好——對中國公司股權融資偏好的進一步解釋[A];2010年(第十屆)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集[C];2010年
5 曹汛;;淺談上市公司的內部審計[A];對外經貿財會論文選第十五輯[C];2003年
6 浙江省內審協(xié)會課題組;;上市公司內部審計研究[A];石油杯全國上市公司內部審計理論研討會暨經驗交流論文匯編[C];2003年
7 ;上市公司內審工作的思考[A];石油杯全國上市公司內部審計理論研討會暨經驗交流論文匯編[C];2003年
8 金山;陳盈如;;上市公司并購重組中法律與財務會計對接評析[A];第三屆中國律師論壇論文集(實務卷)[C];2003年
9 徐向藝;陳振華;馬磊;;上市公司關聯(lián)交易的經濟學分析及其規(guī)制[A];中國工業(yè)經濟研究與開發(fā)促進會2005年會暨“產業(yè)組織與政府規(guī)制”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10 何麗梅;劉曉春;;股權分置改革對上市公司財務管理目標的影響分析[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05年學術年會暨第十二屆年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任亮;國有股減持新政出臺 市場認定利好[N];第一財經日報;2007年
2 本報記者 鄭義;山東提出全流通時代購并發(fā)展對策[N];上海證券報;2006年
3 證券時報記者 劉昆明;ST東碳信披違規(guī) 明知故犯還是程序缺失?[N];證券時報;2010年
4 ;專家支招:關注市場并購機會[N];上海證券報;2007年
5 李立邋周芬棉;國有股權3年內轉讓不得超5%[N];法制日報;2007年
6 本報記者 陳靜 韓萬寧;上市公司掀起清欠潮 現(xiàn)金償還成為主導方式[N];中國證券報;2006年
7 周芬棉;國有股轉讓原則上不超過5%[N];法制日報;2007年
8 何廣懷;深主板:上市公司業(yè)績雖增,十大隱憂猶存[N];新華每日電訊;2007年
9 黃婷;上海證監(jiān)局督促上市公司提高信披質量[N];證券時報;2007年
10 袁立波;西藏上市公司迎來又一春[N];證券時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肖紹平;我國上市公司控制權轉移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2 潘麗春;中國上市公司并購價值影響因素和演進路徑的實證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3 鞏娜;上市公司管理者股權激勵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4 夢然;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2年
5 何旭;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與經營績效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3年
6 李緒富;我國上市公司重塑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7 吳琳芳;中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4年
8 楊柏;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監(jiān)控機制研究[D];重慶大學;2004年
9 李丹;我國上市公司發(fā)展規(guī)模的實證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10 李清;我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常興華;上市公司控制權轉移與股權結構關系研究[D];南京財經大學;2008年
2 王曉云;控制權轉移的我國上市公司財務績效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3 桂燕軍;基于EVA的上市公司控制權轉移對財務績效的影響研究[D];中南大學;2007年
4 付利;中國上市公司控制權轉移的績效影響因素及市場反應研究[D];重慶大學;2007年
5 王艷玲;第一大股東變更對上市公司績效的影響分析[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6 羅拉;控制權轉移對我國上市公司績效影響研究[D];重慶工學院;2008年
7 葉娣;我國上市公司控制權績效分析[D];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
8 王飛;控制權轉移的上市公司跨行業(yè)轉型與經營績效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7年
9 陳愛紅;我國上市公司控制權轉移價值效應的分析[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7年
10 王培森;影響中國上市公司控制權轉移績效的因素分析:實證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92047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huobilw/1920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