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貨幣非中性理論研究
本文選題:貨幣中性 + 貨幣非中性; 參考:《經濟問題》2013年06期
【摘要】:對從休謨到穆勒期間的一些古典學者的貨幣理論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絕大多數(shù)古典經濟學家都認為貨幣具有短期非中性效果,他們提出了至少七種貨幣短期影響產出的非中性途徑,構成了貨幣非中性理論的完整體系,對古典學派以后的經濟學家產生了巨大影響。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the monetary theory of some classical scholars from Hume to Mull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most classical economists think that money has a short-term non-neutral effect. They put forward at least seven kinds of non-neutral ways to influence output in the short term, which formed a complete system of monetary non-neutral theory and had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economists after the classical school.
【作者單位】: 海南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經濟學院;中國人民銀行海口中心支行;
【分類號】:F820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熊鎮(zhèn)邦;毛陽海;;基于比較優(yōu)勢原理的西藏農業(yè)結構轉型研究[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1期
2 田鳳雅;;農用地集約利用潛力評價與應用研究——以山東省臨沂市為例[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7年23期
3 賈燕兵;李建強;卞興云;;基于宏觀尺度的耕地集約利用水平評價與分析——以四川省為例[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年24期
4 王海鴻;韓娜娜;朱前濤;;甘肅省耕地集約利用水平評價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0年01期
5 劉家樹;齊昕;;基于微笑曲線視角的大學生就業(yè)促進問題分析[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6 晏智杰;自然資源價值芻議[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7 任小龍;;劉易斯二元經濟理論的缺陷——停滯的工資[J];北方經濟;2012年06期
8 何雄浪;江傳彬;;社會主義新分配方式探析:按人力資本貢獻分配[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9 燕群;蒙吉軍;;基于氣候因子修正的農用地集約利用評價研究[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1期
10 劉輝群;競爭力理論的古典經濟學淵源——從比較優(yōu)勢到競爭優(yōu)勢[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溫俊彬;;略論可持續(xù)的生產與消費方式[A];黑龍江省生產力學會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7年
2 霍敬裕;;區(qū)域合作中地方政府信息溝通責任研究——不完全信息狀態(tài)難題的解決[A];第四屆全國公法學博士生論壇論文集[C];2009年
3 朱鐘棣;;斯密、李嘉圖和馬克思在貿易與收入分配問題上的論述[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6)[C];2008年
4 夏丹丹;;農民工教育培訓的經濟學分析及政策選擇[A];第三屆全國農林院校教育科學類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1年
5 藏波;楊慶媛;周滔;;基于Granger因果檢驗的房價與地價關系研究——以六大區(qū)域代表性城市為例[A];2010年中國土地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6 紀玉山;;在效率優(yōu)先的基礎上重建公平[A];當今中國經濟學八大理論熱點[C];1994年
7 馮子標;焦斌龍;;勞動同質性的假設是勞動價值論走不出困境的根——兼論勞動同質性、勞動價值論與人力資本[A];中國經濟熱點問題探索(上)[C];2001年
8 林金忠;;西方主流經濟學分配理論評析[A];中國經濟發(fā)展進程中的熱點問題探討[C];2003年
9 徐玉婷;楊鋼橋;;耕地利用集約度變化及其影響因素研究——以湖北省為例[A];生態(tài)文明中的土地問題研究[C];2008年
10 楊文進;;“價值轉型”的邏輯亂源——絕對量與相對量的混淆——略論“實體性價值論”與“生產關系性價值論”的不可統(tǒng)一性[A];第一屆中國政治經濟學年會應征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文妮;老撾對外貿易影響經濟增長的經驗分析[D];湖南大學;2010年
2 夏詠;中國與哈薩克斯坦農業(yè)經貿合作研究[D];新疆農業(yè)大學;2010年
3 盛峰;公平與效率均衡的財政投資項目社會影響評價模型與方法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張國慶;后工業(yè)經濟與經濟虛擬化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曹珂;中國金融發(fā)展與比較優(yōu)勢:外部融資視角[D];南開大學;2010年
6 閆文;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機制研究[D];河北農業(yè)大學;2010年
7 王秋蘋;當代中國報業(yè)競爭力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8 徐子青;區(qū)域經濟聯(lián)動發(fā)展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9 周明海;中國勞動收入份額變動的測度與機理分析[D];浙江大學;2011年
10 俞萍萍;激勵政策下發(fā)電企業(yè)可再生能源戰(zhàn)略投資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毛世軍;杭州市主導產業(yè)選擇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2 杜哲濤;虛擬貨幣屬性的法理分析[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康麗麗;最低工資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陳偉;比較優(yōu)勢理論與我國出口制造業(yè)發(fā)展及產業(yè)結構升級策略新析[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梁維維;我國礦產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法律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武岳;中國貿易結構變化對貿易差額影響的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7 鄭浩;產業(yè)結構變動對遼寧省經濟影響分析[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9年
8 王天瑞;馬克思市民社會理論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9 李艷麗;中國經濟開放度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10 牟麗明;產業(yè)結構與區(qū)域產業(yè)分工演進關系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豪;關于貨幣中性與非中性理論問題的經驗總結[J];上海金融;2005年05期
2 陳晉玲;;貨幣流通速度的理論假說及實證分析[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2006年17期
3 楚爾鳴;喻多嬌;;中國貨幣中性與非中性的實證檢驗[J];金融發(fā)展研究;2009年03期
4 趙英軍;貨幣中性:是與非——西方貨幣中性理論評述[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03期
5 吳軍;經濟轉軌與貨幣政策的有效性[J];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6 李云華;;貨幣中性問題探究[J];時代金融;2008年11期
7 楊晶玉;李廉俊;;從貨幣中性角度看我國的貨幣政策[J];內江科技;2007年11期
8 易定紅,郭樹華;西方貨幣理論主要流派的比較[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9年01期
9 何天翔;;中國貨幣非中性實證分析[J];統(tǒng)計與信息論壇;2007年03期
10 白欽先;再論以金融資源論為基礎的金融可持續(xù)發(fā)展理論——范式轉換、理論創(chuàng)新和方法變革[J];國際金融研究;2000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趙偉;;貨幣政策有效性研究的最新文獻述評[A];2009年全國博士生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2 吳軍;;經濟轉軌與貨幣政策的有效性[A];第三屆中國金融論壇論文集[C];2004年
3 李揚;彭興韻;;解析美聯(lián)儲的利率政策及其貨幣政策理念[A];中國金融論壇(2005)[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特約撰稿 肖耿;加息還是升值?[N];中國證券報;2006年
2 北京大學和長江商學院教授 周其仁;毫不含糊地反對通貨膨脹[N];經濟觀察報;2007年
3 社科院經濟所經濟增長研究室主任 劉霞輝;通脹通縮兩種極端狀況都不會出現(xiàn)[N];中國證券報;2010年
4 李仁君;把錢拿在手上[N];海南日報;2005年
5 孫兆康;厘清現(xiàn)代貨幣理論有助于匯率改革[N];中國經濟時報;2005年
6 中國銀行寧波分行 張振宇博士;研究貨幣政策有效性的新作[N];金融時報;2000年
7 魏革軍;中央銀行的行為哲學[N];金融時報;2004年
8 楊濤;適時實施貨幣政策范式轉型[N];中國證券報;2008年
9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左曉蕾;貨幣政策如何才能收放自如?[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9年
10 東航國際金融(香港)公司 陳東海;通脹與就業(yè)的對應關系[N];上海證券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壑;貨幣非中性理論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2 孫勇;中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研究[D];遼寧大學;2010年
3 關玉;中國貨幣政策與資產價格關系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4 范建華;股票市場穩(wěn)定性與貨幣政策關系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5 李虹檠;多重二元結構與中國貨幣政策差異效應[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6 周英章;轉型期中國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及其提升途徑[D];浙江大學;2002年
7 張艾蓮;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與動態(tài)有效性的經濟計量分析[D];吉林大學;2004年
8 唐偉;我國貨幣政策有效性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0年
9 任建軍;信貸配給與區(qū)域經濟發(fā)展[D];湖南大學;2010年
10 張搏;我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和貨幣政策中介目標選擇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彭貝櫻;貨幣非中性與我國貨幣政策有效性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09年
2 周宙;分工、貨幣與通貨膨脹[D];中山大學;2010年
3 戴波;我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D];安徽工業(yè)大學;2011年
4 徐紅廣;我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有效性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1年
5 穆楠;貨幣中性與非中性:理論及基于中國的實證分析[D];廣東商學院;2012年
6 周庭佐;貨幣超發(fā)對中國經濟影響效果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7 馮陽;近十年來我國貨幣性問題研究[D];鄭州大學;2005年
8 吳辰賓;貨幣中性問題[D];蘇州大學;2005年
9 潘慧;基于VAR模型的我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有效性研究[D];哈爾濱商業(yè)大學;2012年
10 宋鳴;貨幣非中性功能的論證與應用[D];廈門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84637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huobilw/1846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