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帽公司盈利質量分析——來自中國證券市場的經(jīng)驗證據(jù)
本文選題:盈利質量 切入點:摘帽公司 出處:《江西社會科學》2010年03期
【摘要】:2001年6月,中國監(jiān)管層加強了對申請撤銷ST或*ST公司的盈利質量要求,這對申請撤銷ST或*ST的公司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本文對制度變遷前后摘帽公司的盈利質量進行對比分析,結果顯示:2001年6月后摘帽的公司盈利質量要好于此前摘帽公司的盈利質量;2001年6月后摘帽的公司未來盈利能力要好于此前摘帽公司的盈利能力。但我們也發(fā)現(xiàn),監(jiān)管層調整了摘帽條件后,申請摘帽的公司也改變了盈余管理的手段,以前主要是通過易引起注意的非經(jīng)常性損益項目進行盈余管理,而現(xiàn)在更多采用比較隱蔽的方式。
[Abstract]:In June 2001, Chinese regulators strengthened their earnings quality requirements for St or St companies, which had a huge impact on companies applying for St or St revocation.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profit quality of the companies before and after the institutional change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arnings quality of the companies after June 2001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former ones, and the future profitability of the companies after June 2001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former ones.However, we also find that after the regulators have adjusted the conditions for removing caps, companies applying for capping have also changed the means of earnings management. In the past, earnings management was mainly carried out through non-recurring profit and loss items that were easy to attract attention.And now more uses the more covert way.
【作者單位】: 湖南財政經(jīng)濟學院會計系;湖南財政經(jīng)濟學院教務處;
【分類號】:F275;F832.5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姜國華,王漢生;上市公司連續(xù)兩年虧損就應該被“ST”嗎?[J];經(jīng)濟研究;2005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鄢波;杜軍;杜勇;干勝道;;虧損股價影響因素研究:回顧與展望[J];商業(yè)研究;2009年01期
2 方軼強;夏立軍;李莫愁;;控制權轉移后公司業(yè)績變化的影響因素分析——基于效率理論和管制理論的解釋[J];財經(jīng)研究;2006年01期
3 龍子午;;會計監(jiān)管國際發(fā)展趨勢及其借鑒[J];財會通訊(學術版);2007年11期
4 龍子午;;會計監(jiān)管國際發(fā)展趨勢及其借鑒[J];財會通訊;2009年09期
5 崔慧貞;;ST公司控制權轉讓對經(jīng)營績效影響的實證研究[J];財會通訊;2011年12期
6 張艷秋;;制造業(yè)企業(yè)基于現(xiàn)金流量的財務危機預測研究[J];財會月刊;2010年27期
7 郝運鵬;汪猛;;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預警新模型及其應用[J];經(jīng)濟與管理;2009年03期
8 郝運鵬;;我國上市公司財務危機兩階段動態(tài)預警模型[J];經(jīng)濟視角(下);2009年03期
9 浦軍;劉娟;;財務狀況質量與財務危機研究——基于LOGISTIC模型的實證分析[J];經(jīng)濟問題;2009年10期
10 劉京軍;秦宛順;;上市公司陷入財務困境可能性研究[J];金融研究;2006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唐躍軍;李維安;謝仍明;;大股東制衡、信息不對稱與ST政策——來自2001-2004年中國上市公司的證據(jù)[A];中國制度經(jīng)濟學年會論文集[C];2006年
2 魏明海;萬良勇;;金融生態(tài)觀下的上市公司過度銀行負債研究[A];中國會計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中冊)[C];2006年
3 劉慧鳳;;對我國企業(yè)會計準則執(zhí)行機制有效性的評價[A];中國會計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7年
4 肖成民;;市場監(jiān)管與公司的盈余管理方式選擇[A];中國會計學會201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李秀玉;基于投資者保護的財務報告質量保障研究[D];天津財經(jīng)大學;2011年
2 張亞杰;我國制造業(yè)上市公司財務狀況評價及預測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0年
3 馮萌;會計契約經(jīng)濟性質及法律規(guī)制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4 何平;公司治理對財務困境作用機理的計量分析[D];吉林大學;2007年
5 趙巖;盈余持續(xù)性、應計項目和現(xiàn)金流量相關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6 姚宏善;基于支持向量機的財務困境預測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7 文擁軍;引入治理結構的上市公司財務困境預警模型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9年
8 徐焱軍;中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季度分布特征研究[D];暨南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魏華;ST公司控制權轉讓的效率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2 王菲;資本資產(chǎn)定價模型對ST股票的適用性分析[D];南京大學;2011年
3 黃招;證券公司失敗預警實證分析及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4 郭燕;我國上市公司失敗預警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5 高軍;房地產(chǎn)上市公司財務困境預測研究[D];華東交通大學;2009年
6 任志君;虧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相關性的實證研究[D];北京工商大學;2010年
7 謝璐;中國制造業(yè)上市公司財務預警的實證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1年
8 劉楓;管理者動機對會計信息透明度的影響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11年
9 周進;管理者特征、企業(yè)擴張與財務困境[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11年
10 鐘劍鋒;公允價值推廣與投資者認知偏差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陳靜;上市公司財務惡化預測的實證分析[J];會計研究;1999年04期
2 姜國華,王漢生;財務報表分析與上市公司ST預測的研究[J];審計研究;2004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曉偉,李林杰,安月平;從非經(jīng)常性損益看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的非經(jīng)常性損益的實證分析[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2 余慧梅;;非經(jīng)常損益與上市公司盈利質量[J];大眾商務;2010年04期
3 王艷萍;上市公司盈利質量與未來盈利能力分析[J];財會研究;2005年06期
4 倪敏;張華;;企業(yè)盈利質量評價的二元分析[J];商業(yè)時代;2006年14期
5 楊有紅;;小議基于不同目的利潤考核對非經(jīng)常性損益的處理[J];中國總會計師;2010年04期
6 劉衛(wèi)民;;我國上市公司非經(jīng)常性損益披露研究[J];商業(yè)會計;2011年13期
7 駱小明,文光俠;從非經(jīng)常性損益看上市公司年報——兼談年報的審計問題[J];企業(yè)經(jīng)濟;2000年05期
8 劉曉靜;王富煒;;對“非經(jīng)常性損益”界定和披露的國際比較及啟示[J];商業(yè)會計;2006年07期
9 祝錫萍;陳楊琴;;上市公司盈利質量研究[J];經(jīng)濟論壇;2007年03期
10 梁碧紅;新會計制度下解析上市公司的未來盈利能力[J];商業(yè)會計;2001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歐陽愛平;楊有紅;黃家英;;論上市公司非經(jīng)常性損益的披露[A];大型國有企業(yè)集團財務管理熱點與難點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2 符剛;林萬祥;;基本財務信息、盈利質量與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我國制造業(yè)上市公司的經(jīng)驗證據(jù)[A];中國會計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3 姚珉珉;;企業(yè)盈利質量分析探討[A];2005年度中國總會計師論文選[C];2006年
4 孟焰;袁淳;吳溪;;非經(jīng)常性損益、監(jiān)管制度化與ST公司摘帽的市場反應[A];中國會計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中冊)[C];2007年
5 張穎;;從非經(jīng)常性損益分析我國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A];2005年對外經(jīng)貿財會論文選[C];2005年
6 饒育蕾;蔣波;;基于現(xiàn)金流盈利指標的上市公司盈利質量評價研究[A];第三屆(2008)中國管理學年會論文集[C];2008年
7 蔣波;;公司財務評價研究綜述[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08年學術年會(第十五屆年會)暨中央在鄂集團企業(yè)財務管理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8年
8 劉鳳委;謝詩蕾;趙文娟;;監(jiān)管政策變更與公司盈余管理行為動態(tài)博弈研究[A];中國會計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中冊)[C];2006年
9 胡志穎;劉亞莉;方靜;;債務重組與利潤操縱——基于新準則背景的實證研究[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09年學術會議(第十六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10 蔣波;;公司財務評價研究綜述[A];第七屆全國財務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黃金滔;中小板公司前三季凈利同比增長38.78%[N];上海證券報;2007年
2 蔣飛;22家中小板公司凈利過億[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07年
3 本報記者 張立棟;中報“業(yè)績普遍向好”值得懷疑[N];中華工商時報;2011年
4 見習記者 李嫻;黑電企業(yè)上半年捷報頻傳 機構追捧[N];證券時報;2011年
5 本報記者 李若馨;“外快”800億 不虧損巧走捷徑[N];中國證券報;2010年
6 上海證券 李波邋何煦;扭虧主要依仗非經(jīng)常性損益[N];中國證券報;2007年
7 袁淳;非經(jīng)常性損益對財務業(yè)績的影響[N];中國財經(jīng)報;2005年
8 王錦;70家公司中期同比扭虧為盈[N];中國證券報;2007年
9 本報記者 侯捷寧;上市公司非經(jīng)常性損益項目由15條擴展到21條[N];證券日報;2008年
10 本報記者 袁輝;中報業(yè)績展現(xiàn)“八仙過!笔侄蝃N];證券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鄭s,
本文編號:171514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huobilw/1715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