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A股市場IPO高抑價的制度因素探析
本文選題:IPO抑價 切入點:首日交易制度 出處:《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摘要】:IPO抑價是金融理論界和實務界公認的最具迷惑性的金融難題之一。對于給我國股票市場健康發(fā)展帶來重重隱患的IPO高抑價,不能直接以西方國家的理論進行解讀,需要深入剖析導致我國IPO高抑價背后的制度性因素,從我國現(xiàn)行的新股發(fā)行、定價和交易制度的層面進行探討。改革現(xiàn)行的新股發(fā)行、定價和交易制度,實現(xiàn)一、二級市場的平穩(wěn)對接或許是抑制新股上市首日過度炒作,實現(xiàn)IPO抑價水平合理回歸的可行方案。
[Abstract]:IPO underpricing is one of the most puzzling financial problems recognized by the financial theorists and practitioners. The high underpricing of IPO, which brings many hidden dangers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stock market, cannot be interpreted directly from the theories of western countries. It is necessary to deeply analyze the institutional factors behind the high underpricing of IPO in China, and to discuss the current IPO, pricing and trading system in China. The stable docking of the secondary market may be a feasible way to restrain the excessive speculation on the first day of the new stock market and to realize the reasonable regression of the IPO underpricing level.
【作者單位】: 云南民族大學經(jīng)濟學院;
【分類號】:F832.5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董鵬;王曉露;;IPO抑價理論與實證研究綜述[J];當代經(jīng)濟(下半月);2007年05期
2 趙威;王春峰;;中國特色IPO抑價的本質研究——發(fā)行制度[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3 郁玉環(huán);;我國上市公司IPO抑價分析[J];湖北汽車工業(yè)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4 畢子男;孫玨;;機構投資者對IPO定價效率的影響分析[J];證券市場導報;2007年04期
5 倪成偉,周建榮;構建我國多層次股票市場的思考[J];企業(yè)經(jīng)濟;2005年05期
6 楊記軍;;IPO定價機制與中國的現(xiàn)實選擇[J];經(jīng)濟問題;2006年05期
7 邢伯春;關于股票市場問題討論綜述[J];經(jīng)濟理論與經(jīng)濟管理;1993年01期
8 季有社;淺論計劃經(jīng)濟與市場調節(jié)相結合原則下的股票市場[J];中央財經(jīng)大學學報;1991年04期
9 李國盈,薛國有,李霞;對發(fā)展完善股票市場韻探討[J];中央財經(jīng)大學學報;1993年11期
10 趙明德;股票市場崩潰與發(fā)達資本主義經(jīng)濟[J];世界經(jīng)濟;1988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賈芳琳;郭立國;;股票市場:加強港口業(yè)建設的重要途徑[A];第六屆廣東海洋湖沼學會、第五屆廣東海洋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0年
2 劉懷高;;股票市場的自組織性[A];西部開發(fā)與系統(tǒng)工程——中國系統(tǒng)工程學會第12屆年會論文集[C];2002年
3 胡益強;;加速建立水商品定價機制[A];中國水利學會2003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年
4 孫志明;姜軍;;對利用股票市場改造國有企業(yè)進程的基本估計[A];高舉旗幟 繼往開來——吉林省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二十周年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1998年
5 唐t;蔡自興;譚立球;;用基于遺傳算法的神經(jīng)網(wǎng)絡指導股市交易[A];1999年中國智能自動化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1999年
6 王秀峰;;遺傳算法在金融市場中的應用[A];1998年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C];1998年
7 林冬云;莊慧忠;;股票混沌動力模型探討[A];2000中國控制與決策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0年
8 史永東;趙永剛;;中國證券市場非線性特征的實證分析[A];第八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9 王霞;吳健中;;組合投資理論在上海股市中的應用分析[A];管理科學與系統(tǒng)科學進展——全國青年管理科學與系統(tǒng)科學論文集(第4卷)[C];1997年
10 萬陽松;陳忠;;加權股票網(wǎng)絡中的無標度行為研究[A];第二屆全國復雜動態(tài)網(wǎng)絡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李俠;發(fā)行制度改革:“市場化導向”預示著什么?[N];金融時報;2009年
2 記者 紅日;預發(fā)行制度將登陸國債市場[N];上海證券報;2005年
3 徐建軍;成品油定價機制應與國際“實時”接軌[N];中國信息報;2005年
4 劉世磊;發(fā)行制度亟待實質性變革[N];證券日報;2004年
5 本報記者:勾曉峰;加工虧損整體超盈 油價倒掛源于定價機制[N];經(jīng)濟參考報;2005年
6 特邀嘉賓:廣東油氣商會油品部部長 姚達明 中天期貨資深分析師 賈煒進 記者賀朝暉 實習生盧遠香、薛麗麗;油荒促成定價機制變革?[N];民營經(jīng)濟報;2005年
7 朱寶琛;發(fā)行制度改革效果初顯 新股投資理性提升[N];證券日報;2009年
8 見習記者 黃楊;稅額標準上調: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前奏?[N];中國經(jīng)濟時報;2005年
9 本報記者 侯利紅;“油荒”倒逼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05年
10 本報記者 何清 陳善哲;誰在制造“油荒”[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陶昌盛;中國糧食定價機制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2 劉柯杰;中國股票市場促進經(jīng)濟增長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3 黃方亮;價格發(fā)現(xiàn)與股票IPO機制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4 林志毅;股票市場會計信息披露制度相關問題研究[D];廈門大學;2000年
5 肖才林;股票市場發(fā)展對貨幣政策的影響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6 曾長虹;股票市場企業(yè)首次公開發(fā)行定價理論與方法研究[D];湖南大學;2005年
7 楊代平;中國證券市場超額收益研究[D];暨南大學;2005年
8 周觀君;基于量價分析的中國股票市場價格行為研究[D];首都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5年
9 闕偉成;中國股票市場發(fā)展問題研究[D];武漢大學;2004年
10 王堯基;論中國股市思想發(fā)展的幾次突破及意義[D];復旦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新玉;我國股票市場IPO抑價機理研究[D];首都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6年
2 聶瑞;我國IPO高抑價現(xiàn)象的實證分析[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7年
3 劉娜;新股發(fā)行制度變遷對IPO抑價的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4 倪德鋒;股票市場與經(jīng)濟增長:實證分析和政策研究[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03年
5 杭龍;動力會計在股票市場中應用的初步探討[D];浙江大學;2002年
6 李青;股票市場資源配置效應研究[D];天津財經(jīng)學院;2003年
7 趙迪;中小板市場IPO抑價現(xiàn)象研究[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7年
8 李春陽;保薦人制度下我國投資銀行信息認證中介功能實證研究[D];暨南大學;2006年
9 季莉莉;中國企業(yè)債券發(fā)行定價機制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10 孟宇航;中國股票市場與經(jīng)濟增長的關系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168643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huobilw/1686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