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銀行在中國大陸境內運營實例及與中資銀行之比較
本文選題:外資銀行 切入點:經營效率 出處:《電子科技大學》2012年碩士論文
【摘要】:隨著中國金融市場的不斷開放,,越來越多的外資銀行開始進入中國,謀求在中國擴大其業(yè)務經營的范圍。而對于在中國經營已久的中資銀行來說,如何在與外資銀行的競爭中保持優(yōu)勢,如何向外資銀行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和創(chuàng)新意識就成了一個重要的問題。與中資銀行不同,外資銀行在經營中有著許多獨特的地方,也有著自己的優(yōu)勢和劣勢。本文首先闡述了銀行的主要經營業(yè)務及業(yè)績評價體系,從整體上勾勒出銀行業(yè)經營的主要特點;其次以花旗銀行和匯豐銀行為例重點分析了外資銀行在中國的經營特點,通過經營狀況、盈利情況及風險管理情況加以闡述;最后以花旗銀行和工商銀行為例比較了兩家銀行的企業(yè)文化、財務情況及風險管理情況,并為中資銀行的經營情況提出了建議。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采用對比分析的方法,通過比較進入中國的外資銀行和當前中資銀行的發(fā)展情況,分析國外銀行先進和成功的發(fā)展經驗和模式,找出外資銀行可資借鑒的方面。其次采用了財務分析的方法,通過主要的銀行業(yè)財務指標從數(shù)據(jù)上系統(tǒng)分析案例銀行的盈利能力和風險管理能力。最后本文還采用了實證研究的方法,通過對花旗銀行、匯豐銀行及中國工商銀行的重點分析來突出本文的主題。 通過本文的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與中資銀行相比,外資銀行有著較高的經營效率和盈利能力,其風險管理能力也更為突出。然而,由于企業(yè)文化等方面的差異,外資銀行目前在中國的客戶群體仍然局限于中高收入的客戶群,因此對于他們來說下一步的經營目標就是拓展其客戶群體;而對于中資銀行來說,外資銀行的經營效率和服務水平是非常值得借鑒和學習的,應該逐步提高服務質量,加快產品創(chuàng)新,以期在銀行業(yè)的競爭中保持長久的優(yōu)勢。 同時,由于銀行業(yè)目前是我國金融市場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深入了解在我國大陸境內外資銀行的發(fā)展狀況和盈利模式,對于我國吸引外資,不斷完善對外資金融機構的相關政策也有著十分重要的參考價值。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China open financial market, more and more foreign banks enter Chinese, seeking to expand its business scope in China. For the China business has long been the Chinese banks, how to maintain the advantage in the competition with foreign banks, foreign banks how to learn advanced management experience and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is an important problem. Different with Chinese banks, foreign banks have many unique places in the business, but also has its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his paper first describes the main business and bank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outline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ilver industry as a whole; followed by Citibank and HSBC for example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foreign banks in China, through operations, profitability and risk management situation elaborated; and finally to Citibank The commercial banks compared the corporate culture, the financial situation and the risk management of the two banks, and made suggestions for the operation of the Chinese banks.
In research methods, this paper mainly adopts the method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more China into foreign banks and the Chinese bank,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experience and advanced and successful mode of foreign banks, foreign banks find reference. By adopting the methods of financial analysis, the major financial indicators of the banking system from the data analysis of the case bank profitability and risk management. At last this paper uses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s, based on Citibank, HSBC and ICBC focused on analysis to highlight the theme of this paper.
Through this study, we found that compared with Chinese banks, foreign banks have higher operating efficiency and profitability, the ability of risk management is also more prominent. However, due to differences in corporate culture, foreign banks are currently in the Chinese customer groups are still confined to the middle and high income groups of customers, so for them for the next step of the business goal is to expand its customer groups; while for Chinese banks, foreign banks operating efficiency and service level is very worthy of reference and learning, should gradual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ervice, accelerate product innovation, in order to maintain long-term advantages in competition in the banking sector.
At the same time, the banking industry is currently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financial market, therefore,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the profit model of China mainland and foreign banks in China to attract foreign investment,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relevant policies of foreig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lso have a very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學位授予單位】:電子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F832.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韓繼云;;在華外資銀行新的發(fā)展戰(zhàn)略及中資銀行應對措施[J];國際貿易;2006年09期
2 陳璋;;中外資交鋒中的百姓理財[J];華人世界;2007年05期
3 王曉驊;;外資銀行中國經營策略分析[J];時代金融;2007年10期
4 張燕敏;外資銀行經營人民幣業(yè)務給中資銀行帶來新課題[J];浦東開發(fā);2001年10期
5 張燕敏;外資銀行經營人民幣業(yè)務對中資銀行帶來的挑戰(zhàn)[J];上海統(tǒng)計;2001年11期
6 吳業(yè)敬;中外資銀行重點競爭領域之分析[J];青海金融;2002年05期
7 劉丹丹;在華外資銀行的發(fā)展趨勢與監(jiān)管[J];云南財貿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8 陶士貴;;外資銀行爭奪優(yōu)質客戶的方式及應對策略[J];經濟管理;2002年19期
9 劉永新;中資銀行與外資銀行比較[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5年09期
10 劉巖松;跟外資銀行如何競爭——由存款賬戶收費看表外業(yè)務[J];金融會計;2002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翁嘉禧;;從《實業(yè)計劃》要義評述外資在今日中國的發(fā)展:以外資銀行為軸心[A];近代中國(第十九輯)[C];2009年
2 孫紅;劉琳;;外資銀行客戶保持管理及其效果研究[A];中國高等院校市場學研究會2009年年會論文集[C];2009年
3 中國工商銀行城市金融研究所課題組;詹向陽;樊志剛;宋瑋;;亞洲新興市場經濟走勢及其對中資銀行國際化的啟示[A];“中國入世10周年——全面開放與走向國際的中國銀行業(y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4 ;對我國外資銀行立法中“限制與優(yōu)惠待遇”的再認識——兼論GATS“逐步自由化原則”對外資銀行立法的影響[A];《WTO法與中國論壇》文集——中國法學會世界貿易組織法研究會年會論文集(三)[C];2004年
5 中國工商銀行國際化課題組;;中資銀行國際化發(fā)展研究[A];中國金融學會第八屆調研報告評選獲獎論文集[C];2005年
6 黃金老;;當前在華外資銀行的分銷渠道發(fā)展戰(zhàn)略分析[A];《WTO法與中國論壇》文集——中國法學會世界貿易組織法研究會年會論文集(三)[C];2004年
7 黃金老;;當前在華外資銀行的分銷渠道發(fā)展戰(zhàn)略分析[A];《WTO法與中國論壇》文集——中國法學會世界貿易組織法研究會年會論文集(四)[C];2005年
8 劉坤坤;;芻議WTO下中國對外資銀行監(jiān)管法制的完善[A];《WTO法與中國論壇》文集——中國法學會世界貿易組織法研究會年會論文集(二)[C];2003年
9 劉遠亮;葛鶴軍;;外資股權對中國商業(yè)銀行績效的影響[A];“中國入世10周年——全面開放與走向國際的中國銀行業(y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10 李杰;;關于銀保渠道高端客戶營銷的思考[A];一個行業(yè) 一種觀念——北京保險業(yè)“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獲獎征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丁一;外資銀行拉開并購中資銀行序幕[N];中國經營報;2002年
2 記者 王建君;外資銀行拉開網(wǎng)銀免費大幕 中資銀行下調費率積極應對[N];寧夏日報;2009年
3 記者 單羽青;中資銀行成為在華外資銀行最大挑戰(zhàn)[N];中國經濟時報;2010年
4 本報記者 張煒;客戶“回流”中資銀行 外資銀行遭困境[N];中國經濟時報;2009年
5 石海平;別讓外資銀行鉆了空子[N];中國經營報;2005年
6 曹陽;外資銀行競爭力占優(yōu)[N];金融時報;2004年
7 本報記者 胡蓉萍;不信任彌漫拆借市場 中資行集體“切割”外資行[N];經濟觀察報;2008年
8 記者楊燕青;中資銀行 外資銀行: 競爭開始了[N];解放日報;2002年
9 李景輝 本報記者丁一;合縱VS連橫[N];中國經營報;2002年
10 楊陽;客戶愿買誰的單?[N];經理日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姜鵬;我國外資銀行市場準入監(jiān)管研究[D];暨南大學;2009年
2 曾文革;外資銀行風險控制法律問題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3年
3 王姣;中國商業(yè)銀行國際化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D];遼寧大學;2008年
4 萬天舒;我國零售銀行貸款定價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09年
5 文慶能;基于新金融安全觀的銀行業(yè)控制權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8年
6 粟勤;零售銀行市場的競爭行為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8年
7 趙立;我國國有商業(yè)銀行不良資產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05年
8 羅嵐;中國商業(yè)銀行跨國經營的動因及進入模式研究[D];武漢大學;2011年
9 高新宇;銀行體系脆弱性理論及中國的實證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07年
10 林燕;銀行并購的政府規(guī)制研究[D];上海社會科學院;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曉紅;中外資商業(yè)銀行競爭力對比[D];復旦大學;2008年
2 居益;WTO與中國銀行業(yè)[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2年
3 陳洪波;外資銀行全面進入對中國銀行業(yè)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4 陳銘銘;從在華外資銀行的發(fā)展趨勢談我國銀行業(yè)如何迎戰(zhàn)WTO[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2年
5 程琳;外資銀行參股中資銀行法律監(jiān)管[D];北方工業(yè)大學;2009年
6 宋宇;中外資銀行合作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8年
7 彭云;外資銀行投資中資銀行的誘惑與風險[D];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2006年
8 陳希;在華外資銀行績效評價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9 竇穎;外資銀行市場退出監(jiān)管機制的若干法律問題研究[D];外交學院;2010年
10 陳蜀春;外資銀行監(jiān)管的國際比較及對我國的借鑒意義[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167897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huobilw/1678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