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紙幣的防偽
本文選題:元代 切入點:紙幣 出處:《河南社會科學》2010年02期
【摘要】:元代紙幣的防偽,是其紙幣管理制度的重要內(nèi)容。元代制定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較為完備的紙幣反假法律條文,嚴懲印造、變造紙幣,但由于官吏執(zhí)法不力,營私舞弊,并未獲得預期的效果。偽鈔的泛濫,嚴重破壞了元代的貨幣制度,加速了元朝敗亡的進程。
[Abstract]:The anti-counterfeiting of banknotes in the Yuan Dynas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ts banknote management system. The Yuan Dynasty formulated the earliest complete legal provisions on the anti-counterfeiting of banknotes in Chinese history, severely punished the printing and alteration of banknotes, but because the officials did not enforce the law effectively and engaged in malpractice, The flood of counterfeit banknotes seriously damaged the monetary system of Yuan Dynasty and accelerated the process of Yuan Dynasty's defeat.
【作者單位】: 河南教育學院歷史系;
【分類號】:F822.9;K247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溫海清;元代慶元路口數(shù)考實——以鹽課與人口之關系為中心[J];中國史研究;2004年03期
2 祖生利;元代白話碑文中方位詞的格標記作用[J];語言研究;2001年04期
3 楊富學;百年來回鶻文文學研究回顧[J];西域研究;2000年04期
4 肖瑞玲;明清內(nèi)蒙古西部地區(qū)土地開發(fā)的環(huán)境脆弱性機制分析[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5 劉華;元代自然資源的保護和利用探幽[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6 張文澍;蒲松齡遠祖蒲魯渾與蒲居仁小考[J];蒲松齡研究;2004年03期
7 楊國宜;略論《道德經(jīng)原旨》的皇道論[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8 周曉光;徽州學術文化理念的歷史變遷[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9 韓光輝;金代都市警巡院研究[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5期
10 鄧小南;“正家之法”與趙宋的“祖宗家法”[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吳海濤;;元明之際淮北地區(qū)的社會變遷[A];第二屆淮河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2 霍建瑜;;執(zhí)“竹竿子”者稱謂及服飾考[A];山西長治賽社與樂戶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白文剛;清末新政時期的意識形態(tài)控制[D];中國人民大學;2005年
2 鮑明;滿族文化模式[D];中央民族大學;2004年
3 王志明;雍正朝官僚人事探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4 彭陟焱;乾隆朝大小金川之役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4年
5 王瑞平;明清時期云南的人口遷移與儒學在云南的傳播[D];中央民族大學;2004年
6 李兵;書院與科舉關系研究[D];廈門大學;2004年
7 楊玉成;胡爾奇:科爾沁地方傳統(tǒng)中的說唱藝人及其音樂[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5年
8 劉靜;周密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9 唐亞陽;中國書院德育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10 馬曉軍;甘南多元宗教研究[D];蘭州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一平;文而不文、俗而不俗[D];揚州大學;2005年
2 安瑛;清前期甘寧青區(qū)域的商業(yè)貿(mào)易[D];西北師范大學;2002年
3 張玉珍;從黑城出土文書看元代貨幣制度[D];河北大學;2006年
4 董知珍;洪武永樂時期明朝與西域諸國關系研究[D];蘭州大學;2007年
5 張詠春;孔府的樂戶和禮樂戶[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6 王曉順;龔鼎孳貳臣心態(tài)與詩歌創(chuàng)作研究[D];暨南大學;2001年
7 鐘福安(Adisorn Wongjittapoke);泰國華人社會的形成述論[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1年
8 秦慧穎;福建古代的動物神靈崇拜初探[D];廈門大學;2002年
9 岳宗偉;先秦儒家家庭觀探索[D];鄭州大學;2003年
10 聶心蓉;馬致遠雜劇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03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偉;李兆友;姜茂發(fā);;技術與社會視野中的元代冶金技術發(fā)展[J];西夏研究;2010年02期
2 李家玉;;“脹破”的南宋王朝[J];青年博覽;2011年18期
3 葛忠雨;;元代皇帝為何沒有陵墓[J];記者觀察(下半月);2011年06期
4 朱海城;;南宋的紙幣芻議[J];中外企業(yè)家;2011年10期
5 陳彩云;;元代溫州鹽政考述[J];鹽業(yè)史研究;2011年02期
6 林幸穎;;元代江南漢民族族田發(fā)展的因素初探[J];中國報業(yè);2011年08期
7 張靖人;;宋元東西變化考察[J];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8 閻現(xiàn)章;;元代廉政監(jiān)察與廉政傳播特色研究[J];平頂山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9 蘇鵬宇;;論元代契丹與蒙古的文化關系[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10 羅海燕;;契丹石抹家族在元代的變遷[J];黑龍江民族叢刊;201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衛(wèi)月望;;蒙古早期紙幣與都城哈喇和林[A];《內(nèi)蒙古金融研究》錢幣文集(第二輯)[C];2003年
2 葉真銘;;元代的昏鈔處置制度[A];錢幣文論特輯(第三輯)[C];2006年
3 劉森;;金代紙幣的二等制研究[A];遼、金、西夏、元貨幣研討會論文集(一)[C];2002年
4 張金銑;;元代兩淮地區(qū)的屯田[A];第二屆淮河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5 吳偉;姜茂發(fā);;元代礦冶業(yè)生產(chǎn)賦課制度研究[A];山西大學2008年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科學技術哲學)[C];2008年
6 何泉,
本文編號:166946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huobilw/1669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