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一體化的理論演進及其現(xiàn)實發(fā)展趨勢
本文關鍵詞: 國家貨幣 固定匯率 貨幣一體化 出處:《江西社會科學》2010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自1880年以來的貨幣匯率制度的歷史演進與現(xiàn)實表明:民族國家創(chuàng)造貨幣的能力,特別是不同民族國家以不同的增長率創(chuàng)造貨幣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這是因為,匯率的最優(yōu)管理取決于政策制定者的經(jīng)濟目標、經(jīng)濟的沖擊來源和經(jīng)濟的結構性特征等。一般而言,固定匯率制度和彈性(浮動)匯率制度是一個國家的貨幣匯率制度安排的核心。本文主要探討和研究貨幣一體化的匯率制度的歷史演進,固定匯率制度的選擇與類型,以及固定匯率制度在經(jīng)濟金融全球化時代的發(fā)展趨勢。
[Abstract]: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reality of the currency exchange rate system since 1880 shows that the nation-state has the ability to create currency. In particular, the ability of different nation-States to create currencies at different rates of growth is very limited. This is because the optimal management of exchange rates depends on the economic objectives of policy makers. Sources of economic shocks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conomy, etc., in general. The fixed exchange rate system and the flexible (floating) exchange rate system are the core of a country's currency exchange rate system arrangement.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and studies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he currency integration exchange rate system. The choice and type of fixed exchange rate system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fixed exchange rate system in the era of economic and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作者單位】: 江西財經(jīng)大學經(jīng)濟學院;
【分類號】:F821
【正文快照】: 一、引言為什么不同的國家具有不同的貨幣呢?傳統(tǒng)的回答是民族國家維持不同的貨幣對自身是非常有益的。多種國家貨幣的社會效益在雙向交換的國際經(jīng)濟交往模型中,由于單個經(jīng)濟主體對商品的偏好取決于商品的國家來源地和單個經(jīng)濟主體對商品偏好的多樣性與私人信息,多種國家貨幣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林克明;歐洲貨幣體系剖析[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1期
2 克勞斯·弗里特里希;沈錦昶;;戰(zhàn)前國際貨幣制度的演變[J];外國經(jīng)濟與管理;1980年01期
3 陳全庚;;硬貨幣、軟貨幣和硬通貨[J];中國金融;1980年09期
4 陳全庚;;銀行買賣外幣為什么有差價?[J];中國金融;1980年09期
5 姚慶三;;當前國際貨幣金融市場的幾個特點[J];南方金融;1980年21期
6 余壯東;;人民幣可以采用兩種匯率嗎?[J];上海金融;1980年05期
7 大山道廣,石林;國際貨幣制度的變遷與課題[J];稅務與經(jīng)濟;1981年02期
8 余壯東;試論美元在八十年代的國際作用[J];世界經(jīng)濟;1981年02期
9 ;《外匯管理暫行條例》名詞解釋[J];中國金融;1981年04期
10 陳兆興;;美國、西歐和日本經(jīng)濟實力對比的變化[J];國際問題研究;1981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田軍;周衛(wèi)東;;期貨合約與遠期合約的相互關系研究[A];2002年中國管理科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2 袁躍東;;日本政府匯率政策的變化及其啟示[A];21世紀中日關系發(fā)展構想——第五屆日本研究青年論壇論文集[C];2003年
3 丁劍平;周建芳;;中央銀行的單方干預、聯(lián)合干預和未來的中國匯市多方博弈格局[A];當代中國:發(fā)展·安全·價值——第二屆(2004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學術年會文集 (中)[C];2004年
4 孫立堅;劉志剛;王兆旭 ;;資本賬戶開放和金融安全[A];“世界經(jīng)濟格局的變化與中國金融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研討會暨第二屆中國金融論壇論文集[C];2004年
5 王宇;;智利退出:平穩(wěn)的轉變——從“釘住匯率制度”退出的路徑選擇和經(jīng)驗教訓(二)[A];中國金融學會第八屆優(yōu)秀論文評選獲獎論文集[C];2005年
6 王宇;;阿根廷退出:曲折的變革——從“釘住匯率制度”退出的路徑選擇和經(jīng)驗教訓(九)[A];中國金融學會第八屆優(yōu)秀論文評選獲獎論文集[C];2005年
7 鐘瑛;;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演進與完善[A];當代中國成功發(fā)展的歷史經(jīng)驗——第五屆國史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8 陳漓高;張麗;;美國貿(mào)易逆差可持續(xù)性的條件研究[A];全國美國經(jīng)濟學會第八屆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7年
9 吳曉東;岑江龍;;人民幣升值不會給美國經(jīng)濟帶來意外的驚喜[A];21世紀初世界經(jīng)濟格局與中美經(jīng)貿(mào)關系:全國美國經(jīng)濟學會會長擴大會議暨“21世紀初世界經(jīng)濟格局與中美經(jīng)貿(mào)關系高級論壇”論文集[C];2004年
10 曾澍基;;香港聯(lián)系匯率制度的回顧與展望[A];“全球化和區(qū)域經(jīng)濟一體化中的香港經(jīng)濟”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常晉峪;浮動匯率和固定匯率[N];國際金融報;2000年
2 本報特約評論員 黃澤民;世界貨幣體系的一場革命[N];國際金融報;2001年
3 柯冬敏;最優(yōu)貨幣區(qū)理論的實踐指導意義[N];金融時報;2001年
4 申衛(wèi)平;金融全球化與匯率制度選擇[N];人民日報;2002年
5 李玲;人民幣釘住一籃子貨幣?匯率制度多方爭議[N];財經(jīng)時報;2003年
6 孔雪松 楊光;人民幣匯率考驗國家智慧[N];中國證券報;2003年
7 郎咸平;香港應建立復本位聯(lián)系匯率制[N];中國證券報;2003年
8 ;盯住一籃子貨幣應慎之再慎[N];中國證券報;2003年
9 記者 馬世領 李衛(wèi)玲 發(fā)自北京;中國將成亞洲經(jīng)濟發(fā)動機[N];國際金融報;2003年
10 胡祖六;資本賬戶自由化與資本市場發(fā)展[N];經(jīng)濟觀察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立新;匯率制度分析[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林東海;論匯率制度:歷史發(fā)展、理論分析與實證研究[D];廈門大學;2002年
3 孫華妤;人民幣匯率平價可持續(xù)性研究[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5年
4 李天棟;均衡匯率理論與人民幣匯率政策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5 王喜平;國際資本流動與宏觀經(jīng)濟穩(wěn)定[D];天津大學;2005年
6 李祺;匯率制度轉型:效率、均衡與信譽[D];上海社會科學院;2006年
7 劉振林;東亞貨幣合作與人民幣匯率制度選擇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4年
8 孫佚;匯率理論演變與趨向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9 聶小剛;經(jīng)濟沖擊與匯率制度的選擇[D];復旦大學;2005年
10 汪茂昌;盯住匯率制度不可維持性與退出策略的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海燕;論國際匯率制度的選擇[D];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2001年
2 劉鵬;中國經(jīng)濟轉型時期的匯率制度選擇[D];天津財經(jīng)學院;2003年
3 付麗穎;現(xiàn)行國際匯率制度下發(fā)展中國家匯率制度選擇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4 何淑蘭;發(fā)展中國家匯率制度選擇與金融危機[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03年
5 付克華;早期預警體系的應用——以泰國為例[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樂永強;貨幣危機與人民幣匯率制度選擇研究[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04年
7 林楓;金融漸進開放下我國匯率制度的選擇分析[D];昆明理工大學;2004年
8 李萍;開放經(jīng)濟下人民幣匯率制度取向研究[D];武漢大學;2004年
9 李媛媛;人民幣均衡匯率水平估計[D];武漢大學;2004年
10 孫黎;人民幣均衡匯率與匯率制度調(diào)整[D];武漢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45331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huobilw/1453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