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行權證創(chuàng)設機制存在的缺陷與對策
本文關鍵詞:現(xiàn)行權證創(chuàng)設機制存在的缺陷與對策 出處:《山東社會科學》2010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權證發(fā)行 創(chuàng)設機制 備兌權證
【摘要】:我國的資本市場主要以股票市場為主,金融衍生產(chǎn)品缺乏,資本市場的整體結構還很不完善。權證的推出是我國證券市場產(chǎn)品創(chuàng)新深入和國際化進程加速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現(xiàn)行權證創(chuàng)設機制對于熨平因供給不足導致的權證品種非理性波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其缺陷也是顯而易見的:券商權證創(chuàng)設制度通過人為增加權證供給,改變了流通股股東的股改對價權益;權證創(chuàng)設人處于優(yōu)勢地位;創(chuàng)設認沽權證要求以全額現(xiàn)金作抵押,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可以創(chuàng)設出大量的認沽權證;創(chuàng)設權證的券商存在無風險套利的機會。完善權證發(fā)行的政策建議:盡早推出備兌權證和股指期貨;完善平衡供需機制,引入持續(xù)發(fā)行機制與自由發(fā)行機制;引入做市商制度;實行部分抵押或動態(tài)對沖制度。
[Abstract]:China's capital market mainly in the stock market, the lack of financial derivative products,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capital market is not perfect. The introduction of warrants is an important form of innovation of China's securities market products and accelerate the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The current creation mechanism for ironing due to lack of supply leads to irrational fluctuations from warrants to a certain extent, but its defect is obviously the warrants creation system by artificially increasing the supply of warrants, changed the tradable shareholders in the share reform on the price of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people in a dominant position; creation; creation of put warrants to full cash as collateral, in a very short period of time can create a large number. Put warrants warrants brokerage; there is no risk of arbitrage opportunities. Perfect warrants issue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the early introduction of warrants and stock index futures; perfect balance of supply and demand The mechanism,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ontinuous distribution mechanism and free distribution mechanism, the introduction of market maker system,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artial mortgage or dynamic hedging system.
【作者單位】: 西安交通大學;洛陽師范學院;
【基金】:西安交通大學“985”工程二期建設項目(07200701)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F832.51
【正文快照】: 一、引言我國的資本市場主要以股票市場為主,金融衍生產(chǎn)品缺乏,資本市場的整體結構還很不完善。權證的推出是我國證券市場產(chǎn)品創(chuàng)新深入和國際化進程加速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未來權證產(chǎn)品在我國發(fā)展空間巨大,但目前國內(nèi)權證市場還僅處于發(fā)展的初始階段,規(guī)則的不完善以及對應的市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翔;;異地上市股指期貨對我國股票現(xiàn)貨市場的影響研究——基于新華富士A50交易數(shù)據(jù)的實證研究[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1年02期
2 戴國強;;建立做市商制度 提高貨幣市場監(jiān)管和調(diào)控效率[J];中國貨幣市場;2001年01期
3 蘇醒;;梅拉梅德的期貨“潛泳”[J];現(xiàn)代商業(yè)銀行;2010年06期
4 覃海慧;;2007年股市10個熱門詞語[J];黃金時代;2008年01期
5 唐喜玲;;對套期保值的研究[J];現(xiàn)代商業(yè);2011年24期
6 楊衛(wèi)東;;股指期貨與商品期貨對沖策略探討[J];上海國資;2011年07期
7 楊衛(wèi)東;;股指期貨如何規(guī)避定向增發(fā)風險[J];上海國資;2011年08期
8 金牛九段;;破解國際金融大鱷建倉成本[J];股市動態(tài)分析;2011年30期
9 李晨;馮繼妃;;股指期貨與股票現(xiàn)貨指數(shù)間關系研究[J];經(jīng)濟縱橫;2011年06期
10 葉展;;滬深300股指期貨對股票市場波動性影響分析[J];現(xiàn)代商貿(mào)工業(yè);2011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姚瑋;蘭曉鵬;;探討做市商制度的信息披露[A];當代法學論壇(二○一○年第3輯)[C];2010年
2 侯丹;;股指期貨在中國上市的背景分析及短期發(fā)展[A];低碳經(jīng)濟與科學發(fā)展——吉林省第六屆科學技術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孔慶林;楊曉華;;熱爐效應在股指期貨內(nèi)部控制中的應用[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4 王紅英;鄭學勤;劉震;章飚;富旭文;王兆先;田聯(lián)豐;;股指期貨運用之道[A];2011年第五屆中國期貨分析師論壇?痆C];2011年
5 崔志娟;;柜臺市場做市商制度的成本分析:經(jīng)濟學視角詮釋[A];中國會計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7年
6 周乃敏;杜雨辰;潘鳳云;;做市商制度對二板市場的支持作用及評價決策模型研究[A];面向復雜系統(tǒng)的管理理論與信息系統(tǒng)技術學術會議專輯[C];2000年
7 李學峰;;國際資本市場中做市商制度的運行機制[A];征信:加強信用體系建設 優(yōu)化金融生態(tài)環(huán)境——首屆齊魯金融論壇論文集[C];2006年
8 袁象;余思勤;;利用擴展基尼均值系數(shù)計算股指期貨套期保值比率[A];第十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9 ;卷首語[A];2011年第五屆中國期貨分析師論壇專刊[C];2011年
10 徐濤;應益榮;;股指期貨標的指數(shù)選擇及風險控制實證分析[A];第四屆中國不確定系統(tǒng)年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平安證券衍生產(chǎn)品部 張舒;備兌權證的做市商制度[N];證券時報;2007年
2 本報記者 劉詩穎;深交所暫停創(chuàng)設 備兌權證將成主流[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6年
3 朱茵;加大供給才能真正抑制權證炒作[N];中國證券報;2007年
4 王璐;劉嘯東:希望近期推出備兌權證[N];上海證券報;2007年
5 陳恩摯;上交所醞釀權證擴容 備選股票池偏愛藍籌[N];中國經(jīng)營報;2006年
6 平安證券衍生產(chǎn)品部;備兌權證與股本權證的比較[N];證券時報;2007年
7 本報記者 王璐;推備兌權證仍需保留創(chuàng)設機制[N];上海證券報;2006年
8 實習生 周榮祥 記者 吳君強;權證大跌醞釀炒作空間[N];中華工商時報;2006年
9 本報記者 侯捷寧;備兌權證推出指日可待[N];證券日報;2006年
10 本報記者 陸星;備兌權證即將破蛹而出[N];證券日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唐勇;基于時變波動率的期權定價與避險策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
2 王沛英;股指期貨與金融安全研究[D];廈門大學;2003年
3 李慕春;股指期貨市場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01年
4 蔡向輝;股指期貨影響股市波動的機制解析與實證檢驗[D];復旦大學;2010年
5 林祥友;融資融券交易下的股指期貨市場功能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9年
6 方斌;股指期貨功能理論與實證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7 徐旭初;股指期貨的國際比較研究——模型、實證及中國課題[D];復旦大學;2003年
8 張龍斌;基于股指期貨的風險管理研究[D];天津大學;2009年
9 彭艷;股指期貨標的指數(shù)選擇研究[D];天津大學;2009年
10 曲愛麗;基于函數(shù)型數(shù)據(jù)分析的滬深權證市場研究[D];廈門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雪;股指期貨研究[D];首都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3年
2 馬興平;備兌權證法律監(jiān)管問題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3 侯明暉;試論我國備兌權證法律制度的構建[D];西北大學;2010年
4 石娜;中國股指期貨發(fā)展進程中的問題研究[D];暨南大學;2010年
5 李敬東;我國發(fā)展股指期貨勢在必行[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3年
6 袁逸翊;股指期貨對股市風險的防范[D];復旦大學;2010年
7 王彥宇;新華期貨公司股指期貨套期保值交易與風險管理策略[D];吉林大學;2010年
8 王寶;股指期貨對現(xiàn)貨市場波動性影響實證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9 李建國;中國股指期貨發(fā)展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4年
10 陳玲;中國股指期貨定價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39443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huobilw/1394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