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流動性、公司治理與企業(yè)經營績效——基于退出威脅與鎖定效應的理論與實證研究
本文關鍵詞:股票流動性、公司治理與企業(yè)經營績效——基于退出威脅與鎖定效應的理論與實證研究 出處:《商業(yè)經濟與管理》2010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股票流動性 經營績效 公司治理 鎖定效應 退出威脅
【摘要】:文章采用博弈論的分析框架探討了股票流動性的兩大效應,即"退出威脅"與"鎖定效應"。研究表明,當股票流動性較低時,機構投資者的退出策略不可行,被迫參與上市公司的監(jiān)督行為,即表現為"鎖定效應",且股票流動性越低,這一效應越明顯。然而,隨著股票流動性的進一步增強,機構投資者的退出策略開始變得可信,從而可以通過一定的觸發(fā)策略迫使管理者選擇盡職,因而表現為"退出威脅",且股票流動性越高,這一效應越明顯。因此,總的說來,股票流動性與經營績效之間會呈現一個先減后增的U型關系。文章采用高頻交易數據構造相對有效價差與相對報價價差衡量股票流動性對上述假說進行了檢驗,其實證結論支持了文中的假說。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wo main effects of stock liquidity, namely "exit threat" and "locking effect", using the framework of game theory.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exit strategy of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is not feasible when the stock liquidity is low. Forc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supervision of listed companies, that is, the "locking effect", and the lower the stock liquidity, this effect is more obvious. However, with the further increase of stock liquidity. The exit strategy of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has become credible, so that managers can be forced to choose to do their duties through certain trigger strategies, thus showing the "exit threat", and the higher the stock liquidity. The more obvious this effect is. There is a U-typ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ock liquidity and operating performance. This paper uses high-frequency trading data to construct relative effective spread and relative quoted price difference to measure stock liquidity. In fact, the conclusion supports the hypothesis.
【作者單位】: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現金持有量的決定與價值研究”(70772079)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guī)劃基金項目“制度約束下企業(yè)融資中的擇時行為研究”(07JA630023) 廣東省軟科學項目“廣東資本市場的發(fā)展與企業(yè)可持續(xù)自主創(chuàng)新機制的構建”(0711520600036)
【分類號】:F830.91;F276.6;F272
【正文快照】: 一、引言在我國特定的公司治理結構下,股票流動性是否會對企業(yè)的經營績效產生影響?如果會產生影響,那么其作用機理又是如何的?對這些問題進行理論與實證探討,不僅可探究我國證券市場的微觀結構對上市公司的控股大股東及其代理人(管理者)是否以及如何起到制約作用,從而豐富公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陳小悅,肖星,過曉艷;配股權與上市公司利潤操縱[J];經濟研究;2000年01期
2 李向前;機構投資者、公司治理與資本市場穩(wěn)定研究[J];南開經濟研究;2002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余明江;股利政策的一般性模式——一個投資行為模型的應用[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2 顧振偉;歐陽令南;;頻數分布法與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動機研究[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3 趙敬德;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的治理[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4 王明虎,羅媛媛;上市公司會計利潤操縱的實證研究[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5 許躍輝;上市公司財務虛假的成因——基于股東投票權完備性角度的研究[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6 孫愛軍,陳小悅;關于會計盈余的信息含量的研究——兼論中國股市的利潤驅動特性[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7 袁江英;趙健梅;;基于利益相關主體的配股行為分析[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8 錢源達;;股權集中度與公司績效的“N字型”關系研究[J];北方經濟;2007年22期
9 黃明峰;黃瑤;田水;;配股政策的變更與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現象的實證研究——基于1994-2007年上市公司的經驗數據[J];北方經濟;2009年12期
10 姚立杰;會計盈余有用性研究:回顧與展望[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忠松;;堅持科學發(fā)展的人力因素和保障體系[A];科學發(fā)展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國社會科學院系統(tǒng)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第十一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2 孫彩;;基于配股權的盈余管理行為例證分析[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06年學術年會暨第十三屆年會論文集[C];2006年
3 馬忠;朱栗;;盈余管理計量方法綜述與研究展望[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08年學術年會(第十五屆年會)暨中央在鄂集團企業(yè)財務管理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8年
4 宋力;張玉春;;股權分置改革后實施股權激勵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變化分析[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08年學術年會(第十五屆年會)暨中央在鄂集團企業(yè)財務管理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8年
5 肖星;申睿;;配股前的盈余管理、配股后的資金流向與后續(xù)業(yè)績[A];公司財務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6 張國清;;現金流量表信息含量的實證分析——來自滬、深兩市的經驗證據[A];企業(yè)財務報告問題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7 游家興;羅勝強;;門檻與棘輪雙重效應、盈余管理與價值相關性——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A];當代會計評論(第1卷第2期)[C];2008年
8 曲曉輝;肖虹;丁蕓潔;;上市公司利用遞延所得稅資產確認進行盈余管理嗎?——基于與IFRS趨同后歐盟及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比較[A];當代會計評論(第2卷第2期)[C];2010年
9 劉浩;孫錚;;會計盈余信息選拔的不可能定理及其理論深化[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經濟·管理學科卷)[C];2007年
10 尹雙明;;開放金融下 我國證券市場的有效性分析[A];全國高等財經院!顿Y本論》研究會2006年學術年會山東經濟學院與會人員論文匯編[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鄧紅平;網絡會計信息披露真實度評價及影響因素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2 李靜;機構投資者參與公司治理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3 張曉東;中國上市公司財務報告人為操控的實證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4 翟勝寶;新會計準則下上市公司會計政策選擇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5 畢金玲;上市公司股權再融資方式選擇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6 侯曉靖;審計市場集中度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7 杜瑞;機構投資者持股特征與盈余管理的關系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8 高銳;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與投資支出的關系研究——融資約束視角[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9 林大龐;股權激勵的公司治理效應:基于盈余管理與公司業(yè)績視角的實證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10 吳敏曉;基于市場交易視角的中國上市公司大股東行為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艷華;中小投資者利益保護與股權結構的關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2 孫晶;管理者過度自信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響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3 黃好杰;管理者風險偏好變化與盈余管理的實證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4 鄭歡;薪酬契約、董事會特征與盈余管理[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5 張陽;自愿性會計政策變更的財務動機[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6 張靜;機構投資者與公司治理效率[D];湘潭大學;2010年
7 孫俊奇;審計行業(yè)專業(yè)性與審計質量的相關性分析[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8 陳燕;深交所信息披露考評系統(tǒng)對盈余管理的影響[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9 喻姝姝;定向增發(fā)新股對上市公司長期股票價格影響的實證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10 談紫蘭;IPO盈利預測信息與股票價格相關性的探析[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宋劍峰;盈余管理的動機透視及其對審計的意義[J];證券市場導報;1998年1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宋增基;寧家耀;張宗益;;董事會行為、公司治理與績效:來自中國的經驗證據[J];軟科學;2008年06期
2 寧家耀;王蕾;;中國上市公司董事會行為與公司績效關系實證研究[J];管理科學;2008年02期
3 張光榮;曾勇;;股權制衡可以改善公司治理嗎——基于公平與效率視角的實證檢驗[J];系統(tǒng)工程;2008年08期
4 趙玉珍;張心靈;;債務治理與公司經營績效關系的實證[J];統(tǒng)計與決策;2011年06期
5 顧乃康;陳輝;;股票流動性、公司治理與企業(yè)經營績效——基于退出威脅與鎖定效應的理論與實證研究[J];商業(yè)經濟與管理;2010年04期
6 余鵬翼;汪珊;鄧麗;;基于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與公司經營績效的研究——來自深市A股面板數據的驗證[J];管理學家(學術版);2010年07期
7 侯艷蓉;;從公司法視角分析健力寶張海時代的謝幕[J];中國商界(下半月);2008年07期
8 陳輝;顧乃康;萬小勇;;股票流動性、股權分置改革與公司價值[J];管理科學;2011年03期
9 趙玉潔;宋良榮;;論信息透明度與經營績效間關系[J];財會月刊;2007年26期
10 向莉,張麗娟;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問題與績效分析[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2年S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內部審計與公司治理之關系研究[A];全國企業(yè)改制中的內部審計作用理論研討暨經驗交流論文集[C];2004年
2 馬連福;曹春方;;政府干預、公司治理與IPO募集資金投向變更[A];第五屆(2010)中國管理學年會——公司治理分會場論文集[C];2010年
3 楊雪玲;黃曉鵬;張白;;公司治理與企業(yè)競爭力的相關性實證分析[A];中國會計學會財務成本分會2011年年會暨第二十四次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4 李艷峰;;技術手法·管理效能·制度建設——公司治理中的全面預算管理[A];中國會計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5 ;公司治理與上市公司內部審計[A];石油杯全國上市公司內部審計理論研討會暨經驗交流論文匯編[C];2003年
6 ;國有商業(yè)銀行進行公司治理結構改革的現狀與出路[A];治理結構與風險防范會議論文集[C];2004年
7 畢麗君;;基于公司治理環(huán)境下的內部審計問題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學會“加強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建設服務型政府”研討會論文集(《吉林政報》2008·理論專刊)[C];2008年
8 陳錫良;;公司治理與財務運作——探討做大做強做久企業(yè)之道[A];2007年度中國總會計師優(yōu)秀論文選[C];2008年
9 伊志宏;李艷麗;江軒宇;;機構投資者具有監(jiān)督作用嗎——來自股權激勵宣告公司的證據[A];第四屆(2009)中國管理學年會——金融分會場論文集[C];2009年
10 謝獲寶;劉波羅;;政治聯系、掏空與盈余質量——來自中國民營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A];中國會計學會第八屆全國會計信息化年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中國工商銀行行長 姜建清;完善公司治理是銀行改革的核心[N];金融時報;2004年
2 本報記者 熊熙玲;從公司治理看跨國經營[N];中國財經報;2004年
3 王選;公司治理發(fā)展的新要求[N];中國建材報;2005年
4 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黨組書記 陳清泰;國家股東應力推公司治理[N];證券日報;2004年
5 ;公司治理披露:千篇一律價值何在[N];中國旅游報;2002年
6 易蘭;公司治理與風險防范[N];經濟日報;2005年
7 銜華;公司治理 有章可循[N];金融時報;2002年
8 ACCA上海代表處樊曉君;200名著名CFO獨立調查報告:他們眼中的亞洲公司治理[N];21世紀經濟報道;2003年
9 記者 何曉晴;不創(chuàng)新的工廠將成“垃圾場”[N];民營經濟報;2006年
10 俞靚;農行股份制改革需解決好三大課題[N];中國證券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鄧漢慧;企業(yè)核心利益相關者利益要求與利益取向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2 劉新輝;論中國上市公司治理模式的選擇與建立[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6年
3 徐柔建;所有權與公司治理機制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4 付永進;二元股份結構上市公司治理研究[D];天津大學;2003年
5 車漢澍;東亞公司治理模式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6 盧溢洪;獨立董事職能整合分析與實證研究[D];重慶大學;2009年
7 閻建軍;長期利潤模型及其在養(yǎng)老基金參與公司治理中的應用[D];西南財經大學;2004年
8 宋增基;公司治理與企業(yè)績效:理論與實證研究[D];重慶大學;2003年
9 孫光焰;公司治理模式趨同化研究[D];中南大學;2003年
10 楊在軍;中國近代公司特許階段公司治理研究[D];南開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曉棠;我國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與經營績效相關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5年
2 王琳龍;中國民營家族上市公司股權集中度、公司治理及經營業(yè)績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3 洪會明;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與經營績效關系的實證研究[D];南昌大學;2005年
4 余偉;改善我國上市公司治理和經營績效的策略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4年
5 劉哲;境外投資者進入中資商業(yè)銀行之影響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6 李公產;上市公司股權集中度與公司績效的實證研究[D];貴州大學;2007年
7 周啟濤;股權結構、公司治理與經營績效的實證研究[D];暨南大學;2006年
8 于瑞光;股份制商業(yè)銀行股權結構與經營績效關系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7年
9 林霖;上市水電煤氣類公司董事會治理與經營績效的關系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10 彭皓麟;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與經營績效相關性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09年
,本文編號:137711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huobilw/1377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