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zhàn)前南京國民政府對四川幣制的統(tǒng)一——以整理地鈔為中心的考察
本文關鍵詞:抗戰(zhàn)前南京國民政府對四川幣制的統(tǒng)一——以整理地鈔為中心的考察
更多相關文章: 南京國民政府 四川幣制 地鈔 統(tǒng)一
【摘要】:清末民初之后,四川貨幣制度日趨混亂,經濟民生深受其害。為統(tǒng)一幣制,劉湘曾于1934年初設立四川地方銀行,發(fā)行地鈔。但不到一年,地鈔就因濫發(fā)而瀕臨崩潰。1935年,南京國民政府在實現(xiàn)了對四川的初步控制后,即對四川幣制進行了整理和改革。通過收銷以地鈔為主的雜劣貨幣,結束了四川幣制的長期紊亂局面,實現(xiàn)了幣制統(tǒng)一。整理地鈔,不僅是國民政府對四川進行的政治經濟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抗戰(zhàn)前國民政府整理地方幣制的一次頗為成功的案例,它為四川金融穩(wěn)定、經濟復蘇,并成為抗戰(zhàn)大后方奠定了基礎,也使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實現(xiàn)了互利共贏的結果,為其他各省整理幣制樹立了典范。
【作者單位】: 陜西師范大學;
【分類號】:K262.9;F832.9
【正文快照】: 從清末開始,四川貨幣與全國其他很多地區(qū)一樣,開始了由傳統(tǒng)向近代的轉型。舊的貨幣制度日趨衰落,新的貨幣形態(tài)開始出現(xiàn),貨幣種類日益復雜。進入民國后,由于四川地區(qū)陷入了長期而嚴重的軍閥混戰(zhàn),四川幣制也隨之長期陷入極度紊亂的局面,給四川民眾生活和社會經濟發(fā)展造成嚴重影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張連紅;南京國民政府法幣政策的實施與各省地方政府的反應[J];民國檔案;2000年02期
2 吳景平;;蔣介石與1935年法幣政策的決策與實施[J];江海學刊;2011年02期
3 韓軍強;;試論四川防區(qū)制時期幣制紊亂問題[J];康定民族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6期
4 張海燕;1911年——1935年四川紙幣簡述[J];西南金融;1989年S1期
5 白兆渝;劉湘與四川地方銀行[J];文史雜志;2002年06期
6 方勇;;蔣介石與四川財政之整理[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宋佩玉;近代上海外匯市場發(fā)展述略(1843—1937)[J];安徽史學;2005年03期
2 徐濤;;抗戰(zhàn)后期四川農村經濟發(fā)展衰退原因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2年01期
3 徐濤;;抗戰(zhàn)時期國民政府的農業(yè)政策及其對四川農村經濟發(fā)展的作用[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2年04期
4 吳籌中;;民國時期的市銀行及其紙幣[J];安徽錢幣;1997年01期
5 周祥;;黑龍江廣信公司銀兩票[J];安徽錢幣;2005年02期
6 尹正風;;鄂豫皖省蘇維埃政府銀元[J];安徽錢幣;2008年01期
7 吳進;;西康省銀行藏幣券[J];安徽錢幣;2008年01期
8 羅尚熙;;徐世昌與仁壽同登銀質紀念幣[J];安徽錢幣;2009年01期
9 羅尚熙;;稀少的內蒙古人民銀行發(fā)行的新蒙券[J];安徽錢幣;2011年03期
10 柯昌建;;對戳印“蘇維!痹^機制銀幣的探討[J];安徽錢幣;2012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徐安民;;淺談清末至新中國成立之前湖北省銀行發(fā)行的鈔票[A];湖北錢幣?偟谌赱C];2004年
2 楊學蘭;呂乃濤;周傳芳;;北海銀行幣的版別研究[A];齊魯錢幣(第二期)[C];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邢巍巍;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縣長職能研究(1928-1937)[D];南開大學;2010年
2 郭昌文;蔣介石對地方實力派的策略研究(1928-1936)[D];浙江大學;2011年
3 龍長安;近代中國聯(lián)邦制運動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4 宋聯(lián)江;民族復興視域中的人民軍隊價值認同史論[D];南京大學;2011年
5 昝金生;民國時期江南農村金融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6 孫自儉;民國時期鐵路工人群體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7 巴杰;民國時期的店員群體研究(1920-1945)[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8 張用建;艱難的變遷:抗戰(zhàn)前十年中國西部工業(yè)發(fā)展研究[D];四川大學;2003年
9 孫寶根;抗戰(zhàn)時期國民政府緝私研究(1931——1945)[D];蘇州大學;2004年
10 傅榮校;南京國民政府前期(1928—1937年)行政機制與行政能力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艷;青島的金融業(yè)與近代化(1897-1937)[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2 焦徽;衡陽城市現(xiàn)代化進程研究(1840-1949)[D];湘潭大學;2010年
3 金敏敏;近代浙江省通商口岸進出口貿易比較分析(1926-1936)[D];浙江財經學院;2010年
4 伍紅香;西南地區(qū)的洋務工礦業(yè)(1861-1895)[D];西南大學;2011年
5 向春鳳;近代重慶進出口貿易研究(1873—1919)[D];西南大學;2011年
6 王冬梅;國民政府時期的縣銀行研究(1940-1949)[D];西南大學;2011年
7 趙天鵬;民國時期四川省公債研究(1920-1941)[D];杭州師范大學;2011年
8 馮定學;民國時期安徽地方銀行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9 張麗;1927-1937年湖南銀行業(yè)研究[D];湘潭大學;2011年
10 董麗霞;抗戰(zhàn)時期湖南銀行研究[D];湘潭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宋曉琴;;近代四川幣制演變[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唐麗萍;南京國民政府貧困化及其建國努力的失敗[J];東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2 王浩宇;評南京國民政府監(jiān)察制度[J];松遼學刊(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3 洪嵐;;“九一八”事變前后中國與國聯(lián)的技術合作[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4 譚玉秀;;南京國民政府十年期城市失業(yè)問題的歷史考察[J];中國礦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5 周楠;徐萌霞;袁祖雷;;南京國民政府初期國民黨工會狀況分析[J];湘潮(下半月)(理論);2008年02期
6 楊斌;;南京國民政府時期行政督察專員制度的創(chuàng)設[J];民國檔案;2009年01期
7 陳雷;;略論抗戰(zhàn)前南京國民政府的經濟建設——兼談對抗日戰(zhàn)爭的作用[J];歷史檔案;2010年01期
8 李浩;;論王陽明思想對南京國民政府的影響[J];黑龍江史志;2010年05期
9 白貴一;;論20世紀30年代南京國民政府縣政改革[J];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10 佟德元;;東北政務委員會合法性探究[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譚新喜;譚備戰(zhàn);;試論南京國民政府學校軍訓(1927—1937)[A];第四期中國現(xiàn)代化研究論壇論文集[C];2006年
2 王明飛;;“虹口事件”對中韓關系的影響[A];朝鮮·韓國歷史研究(第十輯)——中國朝鮮史研究會會刊[C];2008年
3 王立群;;民國時期河北旗地政策述略[A];滿學論叢(第一輯)[C];2011年
4 田明;;“客郵”、“客卿”與郵權——兼論中國近代政治的歷史境遇[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2009年卷[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躍進;南京國民政府的抗日準備[N];團結報;2000年
2 褚靜濤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二二八事件研究現(xiàn)狀及爭議[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3 唐志勇;陳以q實垢曄錄寄N];聯(lián)合日報;2010年
4 謝世誠 伍野春 華國梁;民國時期的體育節(jié)[N];法制日報;2000年
5 本報記者 岱峻;莫忘四川抗戰(zhàn)[N];四川政協(xié)報;2004年
6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研究員 楊天石;“不抵抗主義”的歷史源頭[N];北京日報;2010年
7 何玲;中國近代商標注冊史話[N];中國檔案報;2001年
8 陸安;抗戰(zhàn)時期的汪偽青島會談[N];團結報;2000年
9 陸安;青島稅警團事件始末(下)[N];團結報;2001年
10 侯中軍;“廢約”之外有“修約”[N];中華讀書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段金生;南京國民政府的邊政[D];云南大學;2010年
2 任偉偉;南京國民政府社會調查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3 王識開;南京國民政府社會救濟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4 李曄曄;孫中山地方自治思想與南京國民政府的實踐[D];吉林大學;2012年
5 單冠初;南京國民政府收復關稅自主權的歷程[D];復旦大學;2003年
6 周韜;南京國民政府文化建設研究(1927-1949)[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7 王春英;民國時期的縣級行政權力與地方社會控制—以1928—1949年川康地區(qū)縣政整改為例[D];四川大學;2004年
8 譚玉秀;1927~1937年中國城市失業(yè)問題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9 李勇軍;南京國民政府后期上海市商會研究(1945~1949)[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10 李國棟;民國時期的民族問題與民國政府的民族政策研究[D];蘭州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曹明;南京國民政府初期《土地法》研究(1928—1936年)[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2 譚備戰(zhàn);南京國民政府國防軍備建設研究(1931~1937)[D];河南大學;2005年
3 李剛;南京國民政府《民法·親屬編》研究[D];河南大學;2005年
4 郭從杰;南京國民政府農業(yè)推廣政策研究(1927-1937)[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5 李翔;南京國民政府軍隊撫恤制度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6 夏慧玲;南京國民政府《工廠法》研究(1927-1937)[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7 衡芳珍;1927-1936年南京國民政府勞工立法研究[D];河南大學;2005年
8 夏奇;1927~1937年南京國民政府的職業(yè)教育[D];河南大學;2004年
9 孫少柳;南京國民政府的農村合作運動與鄉(xiāng)村社會變遷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10 魏浩然;中國中央銀行的現(xiàn)代化(1928—1945)[D];廣西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24686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huobilw/1246868.html